世界三大生产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6.8广义速度V与管理理论

内容提要:在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中,增加广义速度V,可以增加成果nmV。有三大生产方法可以增加广义速度V,分别为福特的流水线生产,精益生产(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和高德拉特的TOC制约理论。加快产出速度V是工厂的主要目标,高德拉特说:“加快流动(或缩短生产所需时间)是工厂的主要目标。”;大野耐一说:“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注意从接到顾客订单到向顾客收帐这期间的作业时间,由此剔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以缩短作业时间。”三种生产理论是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的结合,广义动量定理用来产生成果nmV,系统思考用来指导何时产生,产生多少,产生什么样的成果才能使系统的产出最大化。在三大生产理论中,以广义动量定理所阐述的工业工程来增加成果,以系统思考的负反馈来指导生产。

在世界三大生产理论中,最先出现的是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它通过增加工序之间的流动速度来增加系统的产出,通过空间作为缓冲来防止过量生产。丰田的大野耐一受到福特流水线生产的启发,创立了丰田生产方式,他使用库存作为缓冲来解决多样化产品的需求,通过看板来实现需求信息向上游反馈,从而指导上游工序的生产。詹姆斯P.沃麦克团队通过研究丰田生产方式和流水线生产,创立了精益生产,它是这两种理论融合的产物。它在不同的环节使用空间或者库存作为缓冲,并且将二者的理论进行了简化,得到了著名的精益生产五原则。以色列物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深入研究了流水线生产和丰田生产方式,以时间缓冲代替空间和库存缓冲,创立了TOC制约理论,并且给出了聚集五步骤,时间缓冲的概念在逻辑上相对好理解一些。三种缓冲可以互相转化,比如A在制品的生产速度是每分钟1个,那么10个库存缓冲可以转化为10分钟的时间缓冲,也可以做一个容纳10个A在制品的容器,即可以转化为空间缓冲。这三大生产理论的模型都是负反馈模型,通过目标缓冲和实际缓冲的偏差来指导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如图6-57所示)。


图6-57 世界三大生产理论之间的关系

缓冲就是提前生产一些在制品,这样下道工序需要这些在制品时,可以直接从上道工序取走,减少等待时间,加快产品的交付速度。缓冲除了可以加快响应速度,还能防止过量生产以及防止扰动(墨菲效应)。缓冲越大,此道工序发生问题时,只要在剩余缓冲时间内修复好,那么就不影响整个系统的产出,缓冲越大,系统抗扰动能力越大。但是缓冲即库存,是负债,缓冲越多,负债越多,所以需要一个合适的缓冲,既能有效抵抗扰动,又能降低负债。当缓冲设置成一个目标时,实际生产量等于目标缓冲,就停止生产,这样就能防止过量生产,从而避免局部效率。系统的有效产出有瓶颈工序决定,局部效率不能增加系统的产出,相反增加了负债,过多的在制品会使生产产生混乱(如图6-58所示)。

图6-58 缓冲的作用

生产的速度如何确定呢?在福特的流水线建立时期,客户的需求速度大于流水线的产出速度,供给小于需求,所以流水线以最大速度进行产出。到了后期,客户的需求速度有时小于供给速度,那么如何确定供给速度呢?在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中,客户的需求速度决定工序的节拍速度V,工序按照节拍进行生产。为了尽可能减少浪费,多余的产能也被利用。多余的人力产能,培训这些人成为多能工,这样就能将剩余的时间做其他工作。对于设备,增加其快速换模的功能,这样就能将剩余的产能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在TOC制约理论中,客户的需求速度V决定了系统的产出速度,瓶颈工序按照客户需求速度进行生产。如果瓶颈速度小于客户需求速度,那么就通过聚焦五步骤来增加瓶颈速度。非瓶颈工序多余的产能,短期来说,多余的人力的设备在完成瓶颈需要的工作后休息,长期来说,TOC通过增加客户的需求来利用这多余的产能。

上一篇:大数据全球预测:软件细分市场将持续增长


下一篇:通过微软认证所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