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ware R8外星人台式机安装双系统(WIN10+Ubuntu)的总结

新电脑终于到了,然而外星人的系统比较特殊,很多东西和别的品牌(包括DELL)不一样,

同时NVIDIA显卡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重装了十几遍,查阅了上百篇文章后之后终于搞定了双系统。

其实核心问题很傻,就是显卡驱动问题。

先说一下外星人台式机的主要配置,

型号:Alienware-Aurora-R8

一块SSD,一块机械硬盘

GPU:2080TI

预装系统:WIN10家庭版

目标安装系统:Ubuntu 16.04 LTS *

* 没有安装18.04是因为在"Try ubuntu without install"的时候,无法正常进入桌面,且后来折腾半天也没弄好,遂放弃。

错误的方法尝试了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按照先后顺序只说正确的应该做什么,以及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1. 无损将硬盘模式改为AHCI

这一步是外星人主机需要特殊做的,绝大多数教程都没有这一步

请参考DELL官方的文章的第一部分:https://www.dell.com/support/article/cn/zh/cndhs1/sln308010/ubuntu-win10双系统安装教程?lang=zh

说明:UBUNTU系统安装盘在RAID ON模式下会认不到NVME固态硬盘,需要改为AHCI模式,而外星人以及XPS机器在出厂时硬盘模式大多为RAID ON模式,不仅仅是Ubuntu系统U盘,连WIN10纯净版的IOS镜像在RAID ON模式下,也无法识别NVME固态硬盘,由于更改硬盘模式会导致系统蓝屏无法进入系统(WIN7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07B蓝屏几乎就是AHCI的代名词),传统上我们都以重新安装WINDOWS系统或者放弃现有WINDOWS系统只安装Ubuntu系统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安装,会造成大量的数据损失以及备份数据等耗费时间的工作,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一个无需重装系统就能无损将硬盘模式改为AHCI的方法。

1.在键盘上同时按住WIN键+R键,输入MSCONFIG(WIN键就是FN与ALT之间的那个开始菜单键)

2.按确定键进入"系统配置"界面,选择"引导"并将"安全引导"勾选上,默认为最小

3.点击确定,然后选择重新启动。

4.重启时不断连续按F2进入BIOS,将硬盘模式改为AHCI

1)ALIENWARE用户按开机键连续敲击F2进入BIOS,根据下图将硬盘模式改为AHCI,然后按F10保存退出

2)XPS用户用户按开机键连续敲击F2进入BIOS,根据下图将硬盘模式改为AHCI

开机后连续敲击F2进入Bios,选择GENEL->BOOT SEQUENCE, 选择为UEFI

(其实默认就是UEFI)

SYSTEM CONFIGURATION->SATA Operation选择为AHCI

将上图选项改为AHCI完成后按F10,保存并退出。

5.重新开机进入系统后将进入安全模式

6.再次按下WIN+R ->输入MSCONFIG ->选择引导->将刚刚勾选的"安全引导"前面的那个勾去掉

7.按"确定"并选择"重新启动"

8.重启后顺利进入系统,我们就成功的将硬盘模式改为AHCI了!

第2-5步请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acd782714cd4

文中多余的部分就别参考了

2. 在WINDOWS上给Ubuntu腾出空间

3. 禁用快速启动

4. 禁止安全启动(除了文中的方法,貌似在BIOS中也可以更改这一项)

5. 制作USB启动盘:使用UltraISO制作

现在我们配置好了WIN10和BIOS,也有了USB启动盘,万事俱备,现在插上U盘开始重启

6. 在开机时按下F12,选择USB1-UEFI OS(SanDisk)

下面就是走流程了,请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4523888

只有一个地方需要特殊说明:

在为磁盘分区那里,建议分为以下四个挂载点: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4523888

大小 新分区的类型 新分区的位置 用于 挂载点 用途
10G 主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Ext4日志文件系统 / 用于存放系统相当于win10的C盘
4G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交换空间 /swap 相当于电脑内存
200MB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Ext4日志文件系统 /boot 引导分区
所有剩余的空间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Ext4日志文件系统 /home 用户存储数据用

1. 根据经验,谁是主分区谁是逻辑分区应该无所谓,这里设置了/为主分区,别的三者都是逻辑分区。

2. 在下面,“安装启动引导器的设备”,我选择了/boot所在的位置(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acd782714cd4的说法)

之后是一路点确定,等待系统安装完成。完成后重启,选择ubuntu即可正常进入系统。

7. 重启后,如何解决卡在/dev/sda1: clean, ***/*** files, ***/*** blocks的问题

安装完重启后,选择ubuntu,我的电脑并没有正常进入,而是停留在了/dev/sda1: clean, ***/*** files, ***/*** blocks的界面,并且一直停在这里不动。

根据https://askubuntu.com/questions/987024/boot-message-about-disk-clean-can-it-indicate-bad-disk,似乎这并非是一个报错,而是一个正常的系统提示。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实际上是一个误导,根本原因是NVIDIA显卡的驱动没有被安装,而Ubuntu自带的开源显卡驱动又无法支持NVIDIA的高端显卡。

参考以下两篇:

  https://blog.csdn.net/CosmosHua/article/details/76644029

  https://blog.csdn.net/qq_17550379/article/details/78546850

在这个/dev/sda1: clean, ***/*** files, ***/*** blocks的界面的时候,按下CTRL+ALT+F2(也可能是F别的,我是F2)

进入命令行模式的系统。

首先删除原有的NVIDIA显卡相关的驱动:

sudo apt-get remove --purge nvidia*

然后禁用开源显卡驱动NOUVEAU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sudo vim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在文本最后添加:(禁用nouveau第三方驱动,之后也不需要改回来)

blacklist nouveau
options nouveau modeset=

保存文本后执行:

sudo update-initramfs -u

重启后,执行

lsmod | grep nouveau

如果没有屏幕输出,说明禁用nouveau成功。

然后开始安装NVIDIA驱动,这里需要根据不同的显卡型号来安装相应的驱动,

请在https://www.geforce.com/drivers查询自己的型号,并获得相应的下载链接,

这里我的下载地址是:https://us.download.nvidia.com/XFree86/Linux-x86_64/410.78/NVIDIA-Linux-x86_64-410.78.run

然后下载这个驱动文件:

wget https://us.download.nvidia.com/XFree86/Linux-x86_64/410.78/NVIDIA-Linux-x86_64-410.78.run

(如果发现自己连不上网,比如你在学校,需要登陆网关,那么可以尝试先登入“非正常的界面模式”,如USB引导盘里的“尝试但不安装UBUNTU”,或者是ADVANCED UBUNTU OPTIONS里的RECOVERY模式下,都能临时进入界面模式。在这些模式下登陆的网关可以在命令行模式下使用)

(对于使用SUDO的时候需要输入ROOT密码,对于新系统请首先创建一个密码,再说输入的事情。创建密码的方式:sudo passwd)

安装驱动文件:

#给驱动run文件赋予执行权限:
sudo chmod +x NVIDIA-Linux-x86_64-410.78.run
#后面的参数非常重要,不可省略:
sudo ./NVIDIA-Linux-x86_64-410.78.run –no-x-check -no-nouveau-check -no-opengl-files

安装的时候点确定就行了。测试是否安装成功:

nvidia-smi #若列出GPU的信息列表,表示驱动安装成功

然后重启就行了,一切搞定

其他参考:

  • https://askubuntu.com/questions/882385/dev-sda1-clean-this-message-appears-after-i-startup-my-laptop-then-it-w
  • https://blog.csdn.net/yaoyut/article/details/78003529
  •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4523888
  • https://www.jianshu.com/p/d79821e9fdbe
上一篇:Android 长按电源键关机整个流程小学习


下一篇:Part 5:Django测试--Django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