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定制服务“平台”命题

来自不同领域的参与方,都在依托自己的核心能力优势,意图构建一个新的平台枢纽。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定制服务与标准服务。

顾名思义,定制服务是按照客户需求,平台方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标准服务,则是平台方提供统一的平台接口和服务套件,客户自行调用。

定制派,多出身于传统领域,软件服务提供商、垂直领域巨头等,延续ICT的模式,在基础的解决方案套件之上,提供深度的一对一纵深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平台并切实发挥出平台价值。软件服务提供商中的PTC、IBM,以及传统行业巨头的GE都是其中的代表。

标准派,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秉持开放平台的理念,打造通用能力与开放接口,客户需自行调用能力并自主建立解决方案。互联网服务商Amazon与物联网创新者Ayla、Xively则是从诞生开始就带着互联网的基因。

定制派与标准派,谁将代表未来?难下定论,我们尝试用平台的角度来审视。平台战略的精髓,简而言之,是寻找多边市场,并激发网络效应,进而打造成长性的生态圈。但就目前来看,物联网综合平台在平台生态的打造上,面临待破局的难题:

1.

多边市场难题。互联网平台占据关键入口,如社交、电商、搜索、出行等,撮合前端需求与后端供给。物联网平台虽处于产业枢纽位置,但平台的供给方往往无法直接提供服务,需要嵌入到需求方的共赢链中才能发挥价值。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物联网是个B2B2C或者B2B2B的市场结构,中间的B是物联网综合平台的核心需求方,也是产业实际意义上的主导方。这意味着物联网平台提供商面对的是一个B端类型的服务市场,身处后端的供应链位置。理想中的多边市场,短期内难以建立。

2.

边际成本问题。与互联网虚拟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不同(甚至是边际零成本),物联网要渗入到公司的生产领域,这产生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生产域的硬件投入,如模组、芯片等,以夯实连接基础,这形成刚性成本约束;二是企业对解决方案的个性化诉求。这要求物联网综合平台提供方在服务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帮助客户完善、优化系统,实现既有生产域设施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对接。

3.

生态流转问题。物联网综合平台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基于“连接”的能力辅助搭建与数据信息处理。这两者的沉淀都需要经历积累、完善、再提升的螺旋上升过程。目前,物联网的生态中,尚缺乏能够在多个参与方中流转的“标准化产品”。这如同肌体缺少血液,必然难以激活生态体系。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上一篇: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120 (Rated for Div. 2)


下一篇:《整数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