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一代医疗集成平台

 【导读】 医疗信息集成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中,已经落地实施了将近十年。这十年间,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从一、两家的最佳实践案例到全国医院的大规模实施,再到国家卫健委的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已经经过了行业内的充分论证与实践,取得了蓬勃的发展。那么,究竟集成平台需要具备哪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满足:1) 区域共享;2)数据应用;3)资源贯通;4)业务协同?

集成平台:在线增量备份与任意时间点恢复

集成平台承载了医院的核心业务,因而从保障业务连续性角度必须做到有“备”而无患,常见的解决方案有双机冷备和双机热备。
总体说来,双机即两台服务器,一台主机(Master)运行(Active),一台备用(Slave) 机待命(Stand-by)。一旦主机宕机,由备用机临时接管工作。冷备需手动切换到备用机,热备可实现自动切换。 双机热备将数据在主机和备机中自动同步,主机宕机自动切换至副机,保证系统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

冷备份, 以及逻辑备份都是某一个时间点的备份, 没有增量的概念。如果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 使用逻辑备份只能将数据库还原到备份时刻, 无法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那个时刻。并且无法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误操作修改或删除了重要数据, 需要还原到误操作前的那个时刻等类似需求。使用冷备份加上有效的归档文件可以实现任意时间点的恢复。但是冷备份需要停库操作, 无法保障医院的核心业务的连续性。

所以新一代集成平台需要支持在线的增量备份, 同时又支持基于时间点的恢复。

集成引擎、ESB、ETL:“三合一”

无论医院级别大小,各医疗机构系统情况不一,集成需求多样化,对集成+ESB+ETL的混合型业务需求日益增多。

将强调消息有序性和保证传输的集成引擎,着重服务的ESB、和数据抽取转换上报(ETL)功能三合一至一个中间件,使得医院不必购买多套软件产品,集成平台的使用和维护也变得更加便捷,并且提高了集成平台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

内嵌国内CDA标准:涵盖医院和区域

将国内 CDA 标准(《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及《卫生信息共享文档》)内嵌至下一代集成平台,提供用户对CDA及数据集进行自定义的功能,满足实际互联互通项目实施时的微调需求。界面包含清晰的互联互通服务的统计信息,进一步助力互联互通测评工作,满足各级各类医院集成平台信息传输与交换层面的规范、统一需求,助力实现医院信息平台跨机构、跨区域交换与共享,有力促进业务协同;

展望下一代医疗集成平台

对大数据系统的内嵌支持:Hadoop, Kafka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医疗数据规模日益增长,医疗服务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下一代集成平台需要以临床数据为核心,采用智能化的双向数据采集工具,实时聚集各类医疗业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搭建主题数据仓库,形成高质量的大数据资产,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模型,满足医院信息共享与应用的需求。

展望下一代医疗集成平台

由此可见,集成平台的对大数据系统的支持日显重要。集成平台可内嵌支持对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读写访问操作;也可以通过Phoenix进行桥接对Hadoop 系统操作;提供连接Kafka系统的终端实现对Kafka 分布式流平台支持,实现对大数据的支持。

展望下一代医疗集成平台

预见到,未来医院和区域信息平台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分布式集群部署,保障服务稳定,可动态扩展
完善的标准化原子服务库,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图形化服务配置,快速实现服务封装发布
支持海量数据实时采集,采用分布式集群模式
全面整合医院数据资源,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遵循国卫标准,符合HL7、CDA及IHE等标准
提供丰富的适配器组件,满足各种接入需求

上一篇:通过修改host文件来允许和禁止主机的访问


下一篇:医院智慧服务如何以安全的方式进行对互联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