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该怎么构建

本文讲的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该怎么构建,场外配资捅出的大娄子令市场后怕不已,互联网金融将迎来成文的管理框架。

  央行[微博]条法司司长张涛日前在上海透露,由央行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望近期下发,成为业界第一个成文的管理框架。消息还称,未来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银监会、证监会[微博]和保监会都会分别出台各自领域内互联网金融业态的监管细则,一个完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有望不久之后就会见到雏形。

  在这个时点上,一直以来信奉“法无禁止即许可”的互联网金融江湖被套上监管框架意味着什么?记者相信每个从业人士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整体来看,市场对此的反应还比较积极。市场基本的逻辑是,有监管办法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成了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块拼图,不再是游走于规则灰色边缘的“游击队”。

  当然,成了正规军,遵守基本规则就成了不能逃避的责任。对宏观稳定而言,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只差临门一脚,人民币(6.2084, -0.0005, -0.00%)国际化也随时将面临重大突破的时点上,互联网金融应该坚守的基本底线其实与传统金融没有两样。厘清这些基本框架,对于看清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许会有更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选择的金融改革整体步骤是先内后外,利率市场化所代表的境内市场效率改革要排在资本项下开放之前。不过,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麦金农设计这套理论之时,互联网金融乃至互联网本身都还没有出现,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则刚好卡在我们进一步推动利率改革,并希望放开资本管制鼓励跨境资本流动的关口上。

  虽然是新的业态,但互联网金融在很多方面都与麦金农的市场效率论相吻合。整体来看,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了更便捷的服务体验,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传统业态的运行效率。但不管业态和服务体验怎样变化,信用货币体系下市场效率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价格,只要互联网金融能够更有效地发现资金价格,比传统业态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新的业态对整个金融市场而言就将是有益的补充。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与宽松货币环境的关系或许更大。因为资金存在逐利的本能,为资金提供逐利通道的生意显然有利可图,传统金融业态近几年的种种创新,大多数的基本出发点与互联网金融没有本质区别。互联网金融游离于传统金融体系之外,又介入了社会信用创造链条,对金融市场效率提升究竟是加分还是减分,迄今为止没有准确定论。

  这一问题的逐渐厘清,将会直接影响监管框架的松紧程度。准确吃透互联网金融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对监管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但这不会改变金融监管维护市场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特别在资本项下开放箭在弦上之时,审慎是很自然的监管反应。

  这还只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则要回到本次场外配资公司所捅出的大娄子上来。杠杆业务加大市场波动率自不待言,但对金融市场而言最大的风险还不在于此,而是配资这条游离在监管之外的业务线有可能会突破分业监管的根本底线。

  今年以来更多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的配资公司,资金来源会在多大程度上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相联系?我们不得而知。但记者相信,未来在央行《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一行三会构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底线仍然是杜绝任何可能导致混业风险的漏洞。

作者:罗克关

来源:IT168

原文标题: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该怎么构建

上一篇:阿里云IoT设备接入跨平台SDK(基于mqtt)


下一篇:Darabonba:支持任意 OpenAPI 网关的多语言 SDK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