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甩掉”的SaaS!下一个新突破点在哪?

自2015年也就是中国ToB元年到来后,国内便掀起了SaaS浪潮,大批企业接连涌入这个赛道。经历了前期云计算、移动化的广泛覆盖,中国SaaS产业发展逐渐进入了市场的稳定阶段,SaaS也已经不再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或商业模式,无论服务厂商还是企业用户都已经对SaaS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2003年,伴随着美国Salesforce、WebEX Communication、Digital Insight等企业SaaS模式的成功,Microsoft、Google、IBM、Oracle等IT届巨头们也都开始抢滩中国SaaS市场,而国内厂商也走上了一条模仿的道路。于此同时,SaaS正在进行深入的细化和发展,除了CRM之外,ERP、eHR、SCM等系统也都开始SaaS化。但后期阿里巴巴宣布放弃SaaS,这意味着SaaS在中国的道路并不平坦。自2015年,市场上对于SaaS的认知便停留在SaaS只有针对大型企业才能盈利这个层面上,直到2018年这个认知依然存在。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许多传统的saas企业都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

SaaS现状:新技术入侵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SaaS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SaaS的高爆发期已过,但绝对不是衰退。行业热点的不断更替,使SaaS的发展起到了雪球效应,从2017年的金融、教育、制造、房地产、软件开发,到2018年的制造、金融、电商、互联网、软件开发,再到今年的制造、房地产、娱乐、文化传媒、电商。头部行业与尾部行业在SaaS的应用上已经拉开了差距,虽然都在进步,但这种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已经呈现明显的雪球效应。

在经历了起步、发展、膨胀、沉思、调整等过程之后,国内的SaaS产业在行业热点、区域渗透、应用更替等方面呈现了不同的特质。2012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成熟让传统企业有了微信、小程序、视频等多种对外链接的手段,互联网化程度加深。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诸如旷视科技、极链科技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也进行了传统SaaS的转型,告别了2015年高光时刻,发展逐渐趋于理性。

SaaS转型落地“标本”

SaaS分为两类,通用型SaaS和垂直型SaaS。其中通用型SaaS应用涵盖面较广,包括协同OA、云客服、DSP、HR、云存储、BI、DMP、CRM、微信营销、TMS十大细分类。来自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通用型SaaS市场规模已达140.2亿元,同比增长42.1%。而在这十大细分类中,CRM市场规模最大,约占通用型SaaS 20%。其次为客服与呼叫中心占15%、ERP和通信SaaS各占11%。而从资本青睐角度,截止2019年7月,通用型SaaS累计有75起融资事件中,HR、数据分析、财税SaaS这三个细分赛道更受资本关注。市场呈高度分散化,竞争格局较不稳定。

而垂直型SaaS,则要求SaaS厂商对行业有更深刻的洞察,准确把握具体行业痛点,继而提供解决方案。来自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行业垂直型SaaS,其年增长率高达56.6%,超过通用型SaaS。主要以行业划分,在2019上半年,制造、房地产、娱乐、文化传媒、电商五大行业活跃度较高。

对比发达国家市场,中国传统SaaS市场处于初级的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相对成熟的细分市场有CRM、OA、IM以及协同应用市场。并且,各个细分领域并没有出现“独角兽”类的标杆企业。但在相关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国内的SaaS行业整体落后美国十年左右。国内SaaS市场预期与发展模式,一直以来参照美国。但美国的SaaS产业已进入成熟期,诞生了Salesforce和Workday等重量级公司,另外还有一些领域例如APM/客服等,也有相应的上市公司例如Newrelic以及Zendesk。中国的SaaS厂商,面临国内市场环境,移动化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等机遇,无疑将在本土化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国内SaaS服务商转型成功的金蝶国际为例,在2018年中国SaaS市场份额占比5.1%。从2011年开始便制定了云转型战略,2012年推出核心云ERP产品——K/3Cloud,2014年推出“云之家”移动办公云服务,2016年针对小微企发布“精斗云”,2017年“金蝶云ERP”升级为“金蝶云”2018年推出面向大型企业的“金蝶云苍穹”。解决方案涵盖了云服务、企业管理软件、财务、协同管理OA、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众所周知,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应用和SaaS市场里面已经存在相当多的巨头,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Salesforce, SAP,Oracle,业务规模都在百亿美元之上。但是在中国可以看到做企业应用和SaaS的业务还是非常碎片化。据统计,绝大部分合作伙伴业务收入约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下。

为什么造成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情况?除了市场不成熟之外,对比国外的企业应用和SaaS商业过程当中,发现很多能力的缺失,市场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当然,相应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的SaaS市场前途是非常光明的,抛开预测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了这个市场未来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发展。

1、公有云带动整个IT投资比例不断增加,根据IDC最新报告显示:从全球市场看有25%的投资是在公有云领域,25%的投资是在私有云,还有50%大量的投资在传统IT领域。整体增长比例,公有云增长比例远远高于私有云和传统IT。从投资客户购买意愿来说,高速的向公有云方向去靠拢。

2、既使是在公有云领域,采购的模型也在发生一个急剧的变化。从AWS2017年收入变化可以看出,基础资源类采购和增幅已经显著下降,但是平台和应用类的采购急剧的增加。这说明企业客户的采购意愿和购买模型意愿的变化一脉相承。云计算对企业的战略或者企业架构发生着更深远、更重大的影响,可以帮助业务更快的创新,更好的做试错,逐渐地更多业务系统和数据搬到云上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第一IT的投资向公有云转移,第二,云计算的供给从资源型转变成一个应用型供给。在这个大趋势下,中国相对碎片化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会,让合作伙伴在市场上面发挥巨大的能量,占领这个先机,占领跑道。

行业发展“受阻”是威胁还是机遇?

近年来,诸多科技巨头都将AI作为重要的战略布局,“重兵”投入SaaS领域。以华为云市场为例,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市场不接受国产软件license+软件年费的模式,导致国内软件产品型企业无法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基于项目的软件定制模式占主导地位,严重制约了软件产业产品化的发展,软件企业多为小作坊式的开发,亟需推进技术生态平台使能的软件升级。软件产业核心基础软件平台和商业生态严重缺失。对于像华为这样的头部企业,是威胁更多还是机遇更可期?笔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整个社会的变革还只是刚刚开始,市场仅仅是打开了冰山一角,任何时候市场机会永远都在,华为当年也是在诸多国际巨头的夹击下,从缝隙中求生存,一步步成长当前的巨头公司,对于SaaS时代,有无数的机会,即便是一家全新的创业公司,只要找准定位和市场方向,努力跑得更快、更稳,就一定能够在一个赛道上脱颖而出。

落地困局及行业尝试

随着应用部署规模的扩大,软件厂商的代码复用率提高,硬件成本也在极大的降低。对于企业而言软件按照应用规模及使用时间付费,初期部署成本和风险相应降低,避免了购买硬件及高昂的后期运维成本。但是SAAS模式能够顺利运行,必须要保证应用部署规模。产品上就不可以避免的会追求通用性,牺牲适配性;研发上只能通过最小闭环开发,采取一边迭代一边验证的方式降低风险。体现在市场层面就是软件厂商扎堆进入热点领域(如CRM),追逐共性需求,放弃个性需求,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企业而言SAAS软件的适配性普遍较差,需求得不到满足应用价值就不高,所以付费意愿或续费意愿普遍不强。这是目前SAAS行业的困局。

为了解决SAAS产品的如上困局,目前行业内有这么几种尝试:
1、SAAS+弱PAAS模式,基于现有SAAS,提供有限的自定义能力。稍微提高了一点适配性,但依然无法改变SAAS产品的内置业务主线,无法满足企业的创新型业务需要。

2、SAAS产品逐步转向微服务架构,按专业领域拆分为多个小应用。虽然整体架构可以松耦合和可扩展,但数据和业务流程彼此隔离,同时拆分的应用越多,集成和部署运维就越复杂,对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始终无法形成整体效益。

3、参考传统软件包产品堆叠SAAS功能,通过参数开关来实现企业需求。但由于SAAS的部署特性,研发和集成测试周期和的成本急剧增加,产品越发臃肿复杂,企业部署成本也急剧增加。

小结:

当SaaS企业找准了市场目标,确立了正确的获客方式,并且已经打通线上、线下流程,此时只要产品足够优质,获客增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技术有望成为SaaS新的突破点,纵观中国SaaS产业发展,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回落、回暖三个阶段。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和付费意愿也都开始稳步上升。可SaaS不同于传统软件,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订阅制。SaaS厂商若想持续发展,就需要让客户不断的续费,才能保证自己的增长。企业规模已经不是决定SaaS发展的必然条件,中小企业也能通过优质的产品留住客户,和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来赢得资本市场的关注。被时代“甩掉”的SaaS,或许会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产生新的突破点。

转载来源:亿欧,作者:张康康

上一篇:低时延需求的实现 | 带你读《5G 空口设计与实践进阶 》之五


下一篇:TO B​从业者必看!什么是横向SaaS和纵向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