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黄军雷的个人专访,推荐阅读(约4分钟)。
求知若愚,热爱成就非凡
在毕业十几年后我也从未停止学习,包括后来读MBA,考各种认证证书。内驱力其实很简单,爽。对我来说,学习是很开心的事情。上学的时候,每搞懂一个知识点的通透感都会让我很愉悦,工作后解决问题时也是如此。当你能力越强大,解决的问题越复杂,所获得的成就感也非比寻常。即使当时痛苦,回想起来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经历过几次成功的循环后,就知道眼前的难题又是一次成长历练的机会,就不会只将它视作困难了。因为你知道,翻过这座山,会有更好的风景。
在这方面,我很大程度上受到乔布斯的指引,他是一个颇具专业精神的人,我每年都会重温一两遍他的演讲视频。我很认同他“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观念,人在有一定知识和能力之后会发现,一直保持空杯状态很难。我记得当年MacBook Air出来的时候非常震撼,一个笔记本可以做到艺术品的程度。后来对产品的投入越来越多,我才发现乔布斯对细节的执着让人敬仰,世界就怕“认真”二字,人生也是如此。仅限于指派任务或者完成任务很容易走样,理解后再思考,更容易认同它的意义。
之前公司的CEO有一句话对我影响也很大:热爱成就非凡。热爱你的事业,投入最大的激情和努力,跟完成任务的心态相比显然天差地别。当时我们要做一个类似Oracle的国产数据库。因为Oracle占据中国市场太久,对国家信息安全等存在各种挑战,并且CE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改系统的前提下研发出新产品,要解决工程环境等很多问题。做一个国产数据库,这是对国家社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那段时间每一次进步,团队都由衷骄傲,会兴奋地告诉身边的朋友,我们又有什么进展,因为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我离开团队的时候,它已经是亿级销售额的产品了。
厉兵秣马,前置的人生就像开了挂
人需要一本手艺安身立命,技术和管理是我的两个*。我一直定位自己为技术人,高中时候接触编程,大学一直泡在机房,到现在也在持续研究技术。对管理的探索是从大学开始的,也是那时候少数对管理课的价值真正认可的人之一。当时我经常和管理学院的同学混在一起,也看了很多经济学、会计学甚至心理学的书,跟着他们参加了原本没我份儿的模拟经营比赛。
所以我对管理的兴趣和能力其实很早就暴露出来了,后来做项目管理、带产品团队也算是一路在演进。现在积累了一定能力和行业感知,于是去年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云顶云,真正做一些事情了。现在看起来,这些都是大学奠定的基础,那时候就经常跟同学聊创业,就想着将来一定要有一份自己独立的事业。“Keep looking,don’t settle.”其实也是我人生价值理念的体现,持续探索,不要给自己设限。
2011年公司转型做云计算的时候,我负责从0开始组建IT团队。当时面临很多挑战:快速组建一个稳定的团队,缓解他们从传统模式转换的观念冲突;满足客户有更高的交付需求;降本增效,尝试混合部署等;暴露在公网后的安全问题,黑客频繁攻击……当时有一次团建,我让大家放轻松随便玩,所有出现的业务问题我来处理,于是就有了我连着3G网捧着笔记本行走在鲁山山巅的一幕,团队也印象深刻。
有一件事情很让我感动,有一回系统半夜发来报警信息,5分钟左右还在响,我就跟值班同学一起处理。后来不断有团队里的其他同学上线,大家都自觉来帮忙处理问题,每个人排查自己负责的部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即使这并不是他们的义务。当时非常欣慰,也很有成就感。
一个领导如果没体会过这种“若有战、召必回”的带兵打仗的感觉,很难理解团队和部门的概念差异。那时候距离团队组建也就1年左右。我自己本身是开发,转过来后其实很多技术都是短板。但我来扛压力救火,让大家不再焦虑,专注于自己的技术;同时我也快速学习他们的东西,包括技术知识、业务知识,甚至充当心灵导师指导职业方向。毕竟担当不足,何来信服。
领略更广阔的天地
首先,无论什么行业,都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推荐年轻人走T字型能力路线。当你的能力到达足够深度,才能做到触类旁通。很多人在深度不够的时候想通过“面”的方式来解决,其实是没有竞争力的,必须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其次要有宽阔的视野,站在外部角度才能真正看懂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自己工作的价值,对这个社会的意义。我能跟团队内的每个人沟通,是因为自己本身经历过很多部门的轮岗,包括算法研究、产品研发、工程化开发、运维,甚至人力资源。以外部视角、内部视角、客户视角看待各个团队,才发现差异如此巨大。
另外有机会也要多出去走走,人生需要一些视野的宽度。比如在国外泡一段时间来理解当地文化;安排一些时间给自己工作毫不相干的事情,比如我还会参加营销团体的线下活动,接触微商,了解社会其他群体以什么样的模式去工作。不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去看看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