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微信讨红包测友谊的人都是傻逼

讲真,微信讨红包测友谊的人都是傻逼,你来我往的情感礼节本来是一种美好祝福的传达,现在却变得让自愿变成了强迫。

翻看你收到的微信,一定有这样的:“用红包测试咱们的关系,看感情的时候到了”。下面罗列了不同关系之间的金额,最高的老公老婆(13.14元),最少的则是同事(1元)。

收到这类信息,你一定会忍不住爆上两句粗口,要不就是无语到瞬间没了脾气,心中恼怒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好友。

对于这类张口闭口伸手要钱的人,我们通常会给他一个响亮的名字——“微信乞丐”。

节假日算是微信"乞丐"最活跃的一段时期。

讲真,微信讨红包测友谊的人都是傻逼

假期收到许久没有联络的好友语音,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当你兴奋地点开想与他叙叙旧时,却听到了一口标准的播音腔:“今天是xxx节,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也想表达对你的祝福,扫描以下二维码就可以听到了。”往下一看,附着一个付款的二维码。

从前的微信“乞丐”只是将重复的内容转发、修改编辑再转发,可是现在竟已经升级到用语音要红包了。对于这种行为,最好的选择一定是进入:微信,我的,设置,加入黑名单。从此如楚河汉界,想要彻底和这些人划清界限。

不管是冷漠、无视还是直接拉黑删除,微信“乞丐”就像是鞋底的牛皮糖,甩也甩不掉。从社会学角度看,精神上空虚的人,心理承受能力相比平常会更强,因此他们并不会介意你的无视,而是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给你发着讨红包的微信。

除了节假日,手机重度依赖患者的每一天依旧过得心惊胆战,因为即使以防万一还是会不幸中招。

季节性地讨要红包成为了一种趋势。秋天刚到,就有人开始向你讨水喝,不同种类价格也有区别:红牛(6元)、百岁山(3元)、冰红茶(2.5元)。如果可以,我愿意给他买一瓶崂山白花蛇草水。

讲真,微信讨红包测友谊的人都是傻逼

除此之外,有些人甚至将收红包作为检验人气的标准:”一分也是爱,我在试人气。“然后继续打感情牌,甚至不允许删好友。

“乞丐”们为了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本是一种你情我愿的纯粹关系,却变成了检验友谊和彰显人缘的低劣手段,有时候并不是吝惜所谓的人情费,但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却已经深感无奈。

除了单纯要钱,还有靠广告要钱的。

“做代理,自力更生,月入过万。关注我,就可以参与抽奖”。如今,谁的朋友圈还没有几个卖面膜的朋友,然而“月入过万”的微商朋友最喜欢的就是转发,霸屏。抽奖以后不是保险就是理财基金,没有本?那就别玩了。

“亲,可以帮我投个票吗,如果得了十大网红,我请你吃饭啊”。朋友,上次给你转钱,承诺第二天给我却在第二天把我拉黑了呢。我是不是该发动水军断了你的网红之路呢。  

所以说,加微信好友,你需要的可能不只是手机和微信,最重要的还有智商。

微信互加好友的门槛一步步降低,你逐渐发现,自己多的,只是一堆陌生人的通讯录而已。

这种原本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社交空间也终于没能逃脱世俗的圈套,沦为金钱的工具。

很多人发现,红包已成为破除一个群聊“沉默”的利器。许久没人发言的群组,在一个红包降临之后立马炸醒,发红包相比文字聊天更能拉近彼此的感情。带有固定数字,例如5.20、13.14等的节日红包更成为了节假日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首选。

没有了红包,通讯录中所谓的“朋友”似乎瞬间少了一半。这就好像温水煮青蛙一般,加点热水(红包),青蛙才会开始活蹦乱跳,否则岿然不动。

微信红包,已无奈成为“人际关系连结”的唯一纽带。

曾有人说,“微信乞丐”就是在道德绑架。但是你一旦发了红包,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这种畸形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可怕的双商。

你来我往的情感礼节本是一种美好祝福的传达,现在却变得让自愿成为强迫。这种虚拟的网络生态空间掩盖了“微信乞丐”的嘴脸,他们自然变本加厉,有恃无恐了。

这些“微信乞丐”对你进行感情敲诈,你可以做以下回应:

你要红包吗?给。

或者简单粗暴地,直接拉黑。

本文摘自木庄网络博客>>讲真,微信讨红包测友谊的人都是傻逼

讲真,微信讨红包测友谊的人都是傻逼

上一篇:移动端微信部分知识总结


下一篇:与市面APP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