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赛联区块链教育张群)
2020年以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被社会淘汰。区块链、Web3是2022年最大风口,也是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Web3.0到底是什么?在给学员讲区块链课时我给大家用了这这三个词,保证你瞬时就能深刻理解。
时间倒回到 1989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Tim Berners-Lee 领导的小组提交了一个针对互联网的新协议和一个使用该协议的文档系统,将这个新系统命名为 World Wide Web,简称 WWW(万维网)。WWW 允许互联网上任意一个用户,都可以从许多文档服务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搜索和获取文档,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以前使用的“字典”搬到了网络上,这是最早的雏形,而沿着这条路径也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革新。
1. Web 1.0——所见即所得
随着 “WWW” 的出现,人们开始在页面上制作各种可展示的信息,例如新闻、资讯和各种图片等等,通过 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连来连去。
这一时间诞生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公司,例如谷歌、雅虎、搜狐、新浪,他们通过各种网页信息的展示构成了各大门户网站,然后吸引用户点击观看,以此定制广告,通过流量变现,后来我们常常称这一时期为 Web1.0(大约从 1991 年到 2004 年)。
根据一些人的说法,“在 Web 1.0 中,内容创造者很少,绝大多数用户只是作为内容的消费者。”
2. Web 2.0——所荐即所得
其实在 Web2.0 概念被提出来时,还并没有 Web1.0 的说法。Web2.0 是由 Darcy DiNucci 于 1999 年发明,后来在 2004 年底的 O'Reilly Media Web 2.0 大会上由 Tim O'Reilly 和 Dale Dougherty 推广,Web 2.0 才更被大家所接受。而为了区分,便把之前的网络发展时期称为 Web 1.0。
Web1.0 的特点是网站提供内容,用户阅读内容,就好比我们看电视,只能看别人想展现给我们的内容,而我们没有办法左右电视台播放的内容。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行业中,一些更有意思的商业模式逐渐诞生,比如博客的诞生,Facebook 社交平台的诞生,国内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 QQ 空间之类的,而这一类网站和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允许用户自主生成内容,与网站和他人进行交互,互联互通,这也就是 Web 2.0 的特点。发展到今日,算法已经控制了我们的互联网,你所看到的都是根据你的兴趣给你推荐的,你喜欢啥它就给你推荐啥,这就是所推即所得。
从 Web 1.0 的“只读”到 We b2.0 的“交互”,其实并不是一个更替的过程,虽然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应用和产品都是属于 Web 2.0,但仍有许多属于 Web 1.0 的项目在运行。而身处 Web 2.0 的许多互联网从业者,也在思考互联网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于是,便有了各种 Web 3.0 的畅想。
3. Web3.0——所建即所得
在区块链诞生之前,已经有许多互联网人士对 Web3.0 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当时还没有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技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互联网和可信互联网,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之前的 Web3.0 的概念是在缺乏一些关键思维和解决手段的前提下提出的。
而在 2013 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大事件,2013 年 6 月,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他随即遭美国*通缉,事发时人在香港,随后飞往俄罗斯。斯诺登之后通过《卫报》再次曝光英国的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此次事件也称为“棱镜门”。
“棱镜门”向大众揭示了一个恐怖真相:美英两国的情报部门,在没有法律授权,在公众甚至国会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对本国公民展开大范围、几乎无限制的监听。“棱镜门”也证明密码朋克运动绝非庸人自扰,捍卫公民的隐私,真的只能靠自己。
正是那次事件带来的影响,让当时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如今的 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博士意识到,如今的互联网有很多问题,于是 Gavin 博士随后提出了 Web 3.0。
Gavin 所定义的 Web 3.0 会是一个可扩展的一系列技术框架,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构建应用程序,通过这种新的应用,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资产和数据,进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这个主旨,就是针对斯诺登“棱镜门”所暴露出的现有互联网垄断的问题,巨头公司掌控所有参与者的数据、信息,并且享受着互联网发展的红利,而作为用户只能出卖自己的数据、信息等,享受到一些便利,也根本享受不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所以,Gavin 博士也把 Web 3.0 称为后斯诺登时代的互联网。
当我们畅谈 Web 3.0 的发展时,不得不进一步提到关于区块链的东西,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和防篡改的特性很好的对标了 Web 3.0 的目标——创造新一代互联网,让每个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身份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