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练了十年,你就写成这样?

你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你为什么怵头写论文?想不想知道如何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怪现状

作文练了十年,你就写成这样?

有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看多了真能把活人气死。

大学毕业生其实都知道,对于一篇“过得去”的毕业论文来说,10000字,真实有效的写作过程可能只需要10天(我是不是说长了?)。

可是他们不仅拖延拖延再拖延,而且好不容易交上来的文字也惨不忍睹。

一开始,我认为是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还专门写了一篇《你到底错在哪儿了?》。

后来我发现有的学生自己掌控不好时间,就把初稿上交截止时间往前提。可是尽管学生们有了充裕的修改时间,但对于论文质量的提升没有效果。

我怀疑他们之前专业课学习有知识漏洞。可翻开成绩单看看,有些成绩并不差的学生,论文一样糟糕。

我又觉得是他们对研究方法掌握不好,干脆鼓励他们去做毕业设计。设计的软件系统交上来还算过得去。可一看设计报告,又是一塌糊涂。

怪了!怎么一沾写文章,就这么大的问题呢?

什么事情他们要严重拖延?拖延到最后一刻才肯动手呢?

什么事情他们哪怕作弊(抄袭、剽窃)都不愿意动手做呢?

对他们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充满乐趣的事儿。

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学生们确实写了至少10年的作文,可是他们根本不会写作

顿悟

我是在新生大学的写作课上悟出来这个道理的。

李笑来说,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沟通

这一句听起来平淡无奇的话,却让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被震住了。

几乎所有写作课上的学员都有一种错误认识——写作是为了表达

有人说,这俩有啥区别?

区别大了。

表达可以是自言自语。别人听没听见无所谓;别人听不听得懂不重要;别人听了是否认同,就更不考虑了。

沟通就如同面对面说话,有时甚至要面对一群人说话。一定要让别人听得清;一定要让别人听得懂;尽最大努力让更多人认同你的观点。

作文练了十年,你就写成这样?

别小瞧这差异,难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作文的难度是表达(自言自语)一级。就像日记,除了你也没啥人看。

毕业论文的难度是沟通(面对一群人说话)级别,因为你得说服答辩委员会,让你通过答辩、给你学位。

大学老师的思维逻辑是:学生们接受了10多年的写作训练,100分钟至少能写1000字吧。写个10000字的毕业论文,有什么难的?

学生的逻辑完全不一样——老师,你平时总看见我爬山,那不假。可我爬的是香山,你为什么突然逼我爬珠穆朗玛峰啊?

作文练了十年,你就写成这样?

为什么

我这人有个毛病,偏要多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写作中都有同样的错误观念?

原因不大可能是随机因素。可能的合理解释,就是学校的作文教育出了问题。

问题在哪里?反馈不够。尤其是没有对沟通效果的反馈。

有人可能会大声辩驳:不是啊!我的作文,语文老师都认真看过,用红笔标出了所有的错别字、错误标点、病句,还在明显位置写着的“已阅”呢!

请仔细阅读上面这段话,告诉我这样的反馈到底是在训练你的“表达”还是“沟通”呢?

很明显,这些都只是在训练你的表达能力,让你能够把口语要表达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

至于你要表述内容的质量,可就不一定能保障了。

你的记叙文能像网络悬疑小说一样勾起读者的兴趣,追着你要下一回看吗?

你的说明文能把一个事物原理讲清,让读者恍然大悟,击节赞叹吗?

你的写景状物文章,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你所体验到的那种灼热、冰冷或蝉鸣清幽吗?

你的议论文能够把观点完全对立的读者争取到你这方来吗?

作文练了十年,你就写成这样?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你就算“表达”清楚了,用处又在哪里呢?

有人说,至少我学会了记日记。

问题是,你现在还每天坚持记日记吗?

为什么不记了?因为记完了的内容,自己都不爱看。

重新审视,你会发现多年的作文训练只是你的独白,没有反馈的独白而已。你的设定读者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你的实际读者一般也只有一个,就是你的语文老师——很多人写完了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就直接扔给了老师。可怜的老师只好帮你找错别字和语病。

为什么作文只给老师看不管用?

因为老师既没有激励,也没有时间为你反馈文章沟通效果如何。

先说老师没有激励

高考作文题目这些年看似进步了很多。从指定题目指定文体,发展到指定题目不限文体,一直到现在只要求话题,不限题目也不限文体。但是题目的要求里面从来没有对想象创造的鼓励、对逻辑思辨的要求或对沟通效果的强调。倒是下面这条规则穿透了时空,一直存在。

不少于800字

有一天我看一档综艺节目,几个老师上台PK。有教英语的,有教数学的,还有一位教语文的。

这位教语文的老师据说高考作文培训效果特别好,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他自然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几分钟之内告诉大家“如何凑足800字”。

我听后目瞪口呆。他不给你讲该如何积极而全面地思考,也不给你讲如何准确而精炼地叙述。他所做的,只是用尽浑身解数告诉你,如何把精炼的文字硬生生“抻长”,去凑够那800字。

老师,你是这样写文章的吗?你这样写文章也好意思称呼自己为语文老师?

老师,你如果不是这么写文章的,为什么这样教孩子们?懂不懂什么叫做“误人子弟”?你这么教书也好意思称呼自己为语文老师?

选拔考试指挥棒的激励,可能出了点儿问题。

再说老师没有时间

一个人面对数十个学生,每篇作文都诊断式地评判,不现实。语文老师也是人,每天也只有24小时,他也得吃饭和休息。

老师们更喜欢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帮你纠正错别字儿和语病上,因为这样更容易看到成绩进步的效果。

当然,负责任的老师会鼓励你使用修辞。因为修辞用得好,高考作文更容易得高分哦。

至于修辞是否有助于你通过文章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猜猜看,高考作文每篇文章阅卷时间有多短?

怎么办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经济时代,许多活动都是帮助大家省钱、省时间。

作文练了10年,却让你写不出一篇用于有效沟通的文字。这么亏本的买卖你真的就忍了?

想让作文训练变成真正的写作训练?

加入有效的反馈吧。

解决之道必须脚踏实地。靠语文老师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我建议作文训练引入同侪评价(peer review)——让学生之间互评作文。

弄成“一帮一,一对儿红”的模式是不成的。有效的同侪评价需要随机分派审读任务——一个学生的作文,多个学生阅读、打分、写评语;每个人都需要评价多个同学的文章。

没有谁能保证每个“裁判”都是公平的,也没有谁能保证每条评价都是善意而准确的。建议评价方法采用对学生匿名,对老师实名的方式。这样既不至于引起同学间的矛盾,又避免有人评价他人文章时不负责。同样,这也给了老师对重大评价错误的纠正机会。

在写文章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文章会被多个同学阅读。自尊心会让学生对写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当学生明白文章写作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得照顾他人的感受,以便让别人能听懂、听得进去的时候,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发生。

现在许多MOOC课程都在采用这种同侪评价机制。这样的一个系统,实施的技术难度并不高。

经历了这种小规模的同侪评价训练之后,老师们不妨尝试更有挑战性的举动——让学生建立公众号或者写作平台账号,把文章直接发上去。

学生们过高的自我评价可能会暂时遭到一些打击。

你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热切期盼着如潮的好评,结果没人看。

你拉着朋友圈里面的人过来看,阅读量上去了,但没人点赞。

你发红包给他们,人家礼貌地给你点了赞,但是没人转发。

作文练了十年,你就写成这样?

这很残酷,没错。不过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我自己带的研究生,正在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我把4个学生拽到了一个群,每周他们都需要对一篇学术文献、一本非虚构类图书的章节,或者是某个话题写出回顾或思考。我特别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写在公众号上面。

目前的状况很悲惨——每人每篇文章阅读量基本上为5。一般每篇文章会获得一个赞,还是我点上去的。

不要跟别人比。人家可能随手写一篇文章,阅读量就10万+,打赏收获数千元。但是正如同没有人天生会写字一样,别人的辉煌也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有的你看到了,有的你没有看到,甚至想象不到。

坚持跟你自己比。看自己是不是每一周、每一次的写作都在进步

这种训练,哪怕只坚持1年,跟你10年的作文课比起来,会如何呢?

上一篇:电信骗子的“内应”在哪里?


下一篇:《人类简史》视角下的“脚本抢月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