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心这本书
人就像一本书,如果能知道正确的阅读方法的话,你就会以热情和自信的态度来面对芸芸众生。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观察力,要能够“读出”你的沟通对象的心理,这样在你与对方的沟通中你才能更有自信心。
观察他人的技巧
有真心去灌溉
把沟通做为一种技巧,那么充分了解沟通对象的特点则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不同性格的人在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沟通场合往往会有不同的沟通效果。
佛教中有一句话:同船过渡,五百年修行。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如果我们能够珍惜彼此间的相处,尽量使彼此留下愉快的回忆,这种“惜缘”的态度,往往促进了良好沟通的形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勇气。
要树立沟通的信心
沟通中的成功者都离不开自信,众多的人在沟通中缺乏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他在与什么人打交道。人们往往非常在意自己的缺点,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个无用的人,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这也是有些人在沟通中缺乏自信的根源。事实上,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存在着缺点和长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出这些优点和长处。
在沟通前让对方知道他的沟通对象是一个充满热情,自信的人,那将是沟通成功的前兆。
学会尊重他人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你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便要尊重别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尊重和好感,首先必须尊重他人。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平等的同他人进行沟通,如果你
能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对方会觉得受到尊重。相反的,如果你自觉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与人沟通,对方会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你交往。
沟通中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
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沟通中的不和谐。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有的人在与人合作中,听不得半点“逆耳忠言”,只要别人的言辞稍有不恭,不是大发雷霆就是极力辩解,其实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不仅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易相处。
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
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忧伤来了又去,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采取虚心、随和的态度,将使你与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每个人自从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后,就习惯了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逻辑去看问题。在沟通时,我们如果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即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会给对方一种尊重感,使对方缩短与你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当对方有困难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会使对方倍感温暖。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请求对方帮助,还会加深相互之间的友情。据心理学家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但是,对于给别人一种小惠,却人人都很乐意;而对于那些自称不愿求人的朋友,却是人人都不喜爱的。
4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石志清教授和一位朋友大吵一场,两人从此不相往来,甚至在有些演讲场合互相不指名地攻击,冤仇结得很深。后来,石教授南下广西大学任教,觉得那里需要更多的人才,就想请他的朋友也南下任教。但他们两人吵过架,写信道歉也不是办法,因为那样会引起对方的怀疑,同时自己的面子也过不去。于是他写信给他的朋友,请他在北京代购一本书,原因是在广西此书难以购到。朋友接信后果然迅速代购,并邮寄过去。从此,两人的友谊迅速恢复了。
一个小小的帮助竟使反目的朋友和好如初,其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一方解决了对方的困难,更主要的是朋友的请求,表达了对他的信赖和尊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不轻易给人下断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于下断语,并且常常是不自觉的主观臆断,当然,一个人有主见是好的,但是如果你的断语下的轻率,便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为如果你轻率的下断语,就会给别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实际上这也是“过于精明”的另一种表现,且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恰当地赞美他人
赞美他人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常常碰到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的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到别人的赞美。而我们自己缺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我们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报偿却是多方面的。
亲切的态度是联系社会的项链———歌德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让他们去达到它。他们宁愿做出惊人的努力,也不会使你失望。因为赞美是不会被人们拒绝的。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一千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一千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持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
你了。”
发现值得赞美之处
只要你愿意,您总是能够在别人身上找到某些值得称道的东西,也总是可以发现某些需要指责的东西。这取决于你寻找什么。
赞扬能够鼓励他人前进,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具有某些长处或者取得某些成就,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赞美的作用,就是承认他人的长处和成就,当他的行为收到称赞,就会受到鼓舞,发挥更大的积极性,继续努力前进。赞美他人还能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特别是当你和他人产生隔阂时,关心对方,注意和肯定他人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的最有效方式,另外,对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恰到好处的赞美,也会使双方增进亲近感,建立更进一步的人际关系,赞美可以使人们的关系亲近,同时,赞美他人可以反过来激励自己,在发现他人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差距。
赞美他人的技巧
赞美做为一种沟通技巧,也不是随口说几句恭维的话就可以奏效的,事实上,赞美他人也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出口乱赞”,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1.赞美他人的第一个原则“必须真诚”。
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因为人性中有一种优点“无功不受禄”,如果你毫无根据的赞美一个人,他不仅感到费解,还会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对方的防范。所以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误会,要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比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谢你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同样,如此赞美你所熟识的女性,对方会很愉快地接受,而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赞美一位陌生的路人,对方一定会怀疑你心术不正。
2.赞美他人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具体。
因为赞美越具体明确,其有效性就越高,含糊其词的赞美会引起混乱,甚至是误会。空泛的赞美常使人觉得不可接收,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避免空泛,含混,夸大,而要具体、确切。但是我们赞美别人时不一定非要是一件大事不可,而别人的一个很小的优点或长处,只要我们能恰如其分的赞美,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
3.“无意”的赞美
不是有意说给被赞美者听的赞美,这种赞美往往被人认为是出于内心的,不带私人动机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贾宝玉因为史湘云、薛宝钗劝他入仕从政,便对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道“林姑娘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碰巧黛玉这时刚好来到窗外,无意听见,使她不觉“又惊又喜”,结果宝黛二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假如宝玉是当着黛玉的面说这些话,多疑的黛玉恐怕会觉得宝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4.把握赞美的频率
在特定的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越多,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我们应该记住,人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的赞美他人,别人对你的赞美也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会认为你是一个以虚誉钓人的献媚者。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并且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尤其喜欢后者。因为相对来说,前者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和事佬”,而人们对后者产生的印象是“说我不好,一定是经过考虑、分析的,可能有他的道理,从而认为对方可能更有判断力,进而更加喜欢他。
慎重的赞美他人,也是赞美的一种技巧。
5.间接赞美比直接赞美更有效
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助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的效果往往要好很多。比如,你见到甲某:前两天我和乙某谈起你,他对你推崇极了”,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反正甲某不会去调查是否属实的,但他对你的感激肯定会超乎你的想象。如果碰巧乙某又是甲某平素里很敬重的人,那么他对你的感激就会更深。间接赞美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时进行赞美。一般来说,背后的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的人感到你对他的赞美是诚挚的。
总之,赞美是人们一种心理需要,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恰当的赞美别人,会给人以舒适感,同时也会改善人际关系。引:批评他人的技巧(这是一个超链接哦~~~~~~~~~~~~~~~~~~~~~~~~~~~~~~~点击)
沟通中应避免的现象
以下11种行为被称为沟通中的致命过失,因为它们很容易导致猜测、误解、恼怒、挫折感等,完全破坏沟通和原有的人际关系。要想成功地进行沟通,我们就要尽可能避免这些过失:
★评价别人以显示自己
★无意义的安慰
★扮演或自我标榜为专家
★讽刺挖苦
★过分或不恰当的询问
★命令
★威胁
★多余的劝告
★模棱两可
★保留信息
★转移注意力
选用你自己的词汇
考虑到对方所接受的信息的可能结果,选择词汇时要注意,不要使用无思想、无意义而仅仅是习惯的词汇。词汇有积极的或抱怨的,中性的或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清晰的或模糊的,选用什么样的词汇会对你所表达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谨慎的表达你的信息,用事实和中性的,非判断型的词汇、语调传递信息,对于一些有用意的,情绪化的词汇或否定含义的短语,以及充满敌意的腔调的反应,与中性的,重事实的或描述性的词汇,经友好的语调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能激起防御,憎恶甚至敌意,后者通常让人注意倾听,收集事实,解决问题。
用第一人称直截了当表述自己的意见
用第一人称“我”来传递信息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拥有你自己的信息,发表你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他人的见解。“我认为……”或“我相信……”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思想、见解藏在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见解后面。
用“我”开头的陈述句
第一步: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或你认为的事实是这样的(不要用责备的语气,而用中性的词汇)。首先要以事实和行为来叙述,用具体的、非判断的中性词汇,确保你提到的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而不用解释,并且这种陈述要简短。
第二步: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而不是你认为怎样)。要谈论事情的效果,而不是你认为他怎样(“我认为你不负责任”),应该陈述你的感觉(“我觉得很失望……”),如果你能将“我认为”改为“我感觉”再叙述一遍,效果会不一样。
第三步:事情为什么重要。要清晰地、礼貌地、符合实际地说明事情的后果,但并不是威胁。
服从KISS原则
Keep It Short & Sincere:保持言谈、思路的简洁和真诚。
不要偏离主题
如果有人忽视你的主要信息或企图偏离你的主题,你要抓住时机运用“打破常规”的技巧:就是平静地重复你的主要内容,必要时可以反复地重复,直到人们听明白为止。你也可以用重复的方式表述你对别人观点的理解,表明你已经听到了,然后重复你的主要信息。这并不意味着你漠视别人所的话,同样也不能让他们漠视你所说的。
用“请求”不用“命令”
要求、命令和强制等等是会引起抵触情绪的,用请求而不用命令的方式,可以克服这种抵触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用请求而不是命令,使交流的大门敞开,这样才有可能合作或达成妥协。把“我需要你在中午之前准备好”,改为“如果可能,我希望你能在中午之前准备好”把“不要这样做”,改为“我觉得这样做可能更容易一些”。
积极反馈
对于别人的行动立即给予反馈是一大原则,给予反馈的速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反馈分为三种: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和不反馈
积极的反馈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和良好感觉。如“你干的真棒”。
消极的反馈让人感觉不舒服,如“你还嫌不够吗?”或“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等等。
还有一种是不反馈,不论你做什么,做的好坏,都不反馈。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不论
你做什么都不重要”。
我们在反馈时,意见一定要具体,让人们了解你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提供反馈的意见还要富于建设性,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人们感觉可以*的接收或拒绝你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