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来到台北的小米研发架构师欧阳辰,看见城市中川流不息的摩托车车流,引起了他的注意:「它的特色很像大数据」,除了数量多、变化快,以及难以预测动向,摩托车也和大数据一般,都是解决人类生活在社会中的一项工具,「未来大数据会是重要的社会基础架构,就像水、电力一样。」
谈起大数据,不免回归最基本的问题:它跟传统数据分析的区隔为何。
欧阳辰表示:「在目标上,我认为两者没有区隔」,欧阳辰表示,传统统计分析解决的问题如人口统计议题,只需要经过随机抽样方法就能解决。但是碰上投放商业广告,若仍靠传统抽样分析结果,作为播放广告的判断标准,容易产生不佳的使用者体验,也因此,企业对于大数据的需求油然而生,通盘分析、统计手中握有的原始资料,「这才是大数据所要解决的问题。」
欧阳辰也揭露了小米大数据技术框架,其中开源解决方桉占了相当比例。在最底层的资料收集系统,小米导入开源专桉Scribe,可以用于整合即时的Log资料,并且根据系统使用量,进行水平扩充。
而资料储存系统中,主要由Hadoop分散式档桉系统HDFS,以及开源的非关联式资料库HBase所组成,两者分别有各自的优点。欧阳辰表示,HDFS比较适合用于批次储存,而Hbase则较擅长随机存取。在2015年时,小米也引入了由Cloudera释出的开源专桉Kudu,其特性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资料分析层中,则是导入了MapReduce、Spark、Storm等开源专桉。
靠大数据统计平台支援其他业务
目前小米除了手机、电视等硬体产品,也跨足了广告行销、线上金融服务等领域,而且每日活跃人数破千万的App就有超过20款,包含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等应用程式。
欧阳辰表示,为了协助事业体内其他部门的营运,这些App的背后,都是透过小米自家开发的大数据即时分析平台小米统计,来提供DAU、视觉化分析等图表。藉由每款App的使用族群的分析结果,「区隔用户的喜好,帮助使用者找到更适合的App。」
採双资料流Lambda架构
而小米统计1.0版本的架构,则是採用双资料流Lambda架构,溷合使用Kafka、Storm、HDFS以及Spark等元件,分流进行即时资料分析,以及批次资料处理。欧阳辰表示,此平台所应付的资料规模高达数十TB,每秒要处理20万个请求,目前已经累积了数百亿个系统事件。
在使用者透过终端装置发送需求后,首先透过Linux虚拟伺服器(Linux Virtual Server,LVS)以及网站伺服器Nginx,作为负载平衡器。
其中,所有资讯都是经由已经加密的Htttps协定传输,欧阳辰表示,为了减缓CPU使用资源、减少运算丛集数目,小米也会一同搭配SSL加速器,增加档桉传输的效率。
在资料通过Nginx之后,接着,则交由小米统计的前端伺服器,分别将资料进行分流:即时分析及批次储存。
在资料即时分析的路径中,「得将所有系统事件进行串流处理。」通过前端伺服器后,资料流则引入Kafka中,接续透过Storm分析处理,产出每日活跃使用人数等资讯。欧阳辰表示,除了即时分析,此路径也会产生部分资料,交给Spark及MapReduce,进行批次储存程序处理。
而Lambda架构的第二条分支,则是负责批次处理程序,在此分支中,前端伺服器首先将系统Log纪录传送至Scribe,后续Scribe则将资料写入至HDFS中。经过4小时,系统将驱动预先设置的MapReduce、Spark脚本,进一步进行批次处理,并且将统计结果写入至HBase及NoSQL。
小米大数据技术框架中开源解决方桉占了相当比例。在最底层的资料收集系统,小米导入开源专桉Scribe,可以用于整合即时的Log资料。资料储存系统中,主要由Hadoop分散式档桉系统HDFS,以及开源非关联式资料库HBase所组成。图片来源/小米
小米统计1.0的资料处理能力仍不够
在使用小米统计1.0平台后,欧阳辰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Lambda架构资料分流的设计下,由于资料量大,「很多即时分析系统产出的结果,应该要传给批次处理系统使用,减少计算量」,只要能提升百分之一或二的效能,都值得投资。
靠Spark及MapReduce双引擎处理不同批次任务
再者,批次处理系统中,目前小米引入Spark及MapReduce作为核心元件。他表示,虽然普遍认为Spark的运作必然较顺畅,但当资料成长至一定规模,除了相当耗费记忆体外,即使建立许多Spark丛集,也很容易将储存空间占满,「根本无法运作Spark。」后来欧阳辰也发现较有效的运作模式:使用者可将简单的任务交给MapReduce,複杂任务则由Spark进行运算,「两者各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则是让系统能支援即时串流运算,他表示,过去业界仅需要按天为单位,产生统计结果。但是即时运算需求,在过去几年中成长飞快,「使用者对于它有无止尽的需求」,想要随时都能查询结果。
最后则是档桉格式拥有许多不同标准,像是某些使用者想使用SQL指令查询资料,「但资料不是储存在MySQL架构中,对我们产生许多挑战。」
推小米统计2.0,加强即时分析功能
因应这些挑战,欧阳辰也重新设计了系统架构,推出了小米统计2.0平台,新架构仍然採取Lambda的分流架构,但是分别加入了2个新个开源元件:即时资料分析系统Druid以及SQL资料库Crate.io。
欧阳辰表示,Druid的运作逻辑与Storm不大一致。像是小米统计平台中,提供使用者不同条件选项,如自订时间区间、应用程式版本等条件,「进行以秒为单位的即时查询。」
此功能利用Storm实作时,每当开发者新增一个筛选条件,就必须更改程式码。而透过Druid,只需要撰写组态设定档,让Kafka根据开发者需求分类资料。「Druid是为分析而生的软体,程式码数量很少」,他表示,在使用者定义资料筛选条件后,Druid就会自动地分类资料。而它也有处理TB级资料的能力,「只需用几台伺服器就可以搞定,效率非常高。」欧阳辰说。
再者是Crate.io,他表示,此元件水平扩充能力的效能不错,也可以架设多个储存节点。虽然Crate.io将新资料加入资料表的性能并不突出,但可用于储存使用频率不高的资料。反而Crate.io提供SQL查询功能为一个亮点,「查询功能必须要提供使用足够的灵活度。」
欧阳辰也总结设计小米统计的心得。他表示,数据分析处理是个无底洞,「需求是源源不尽的。」企业对于即时性、灵活性的需求越来越多,「系统要设计成支援串流分析的架构,每天产生报表的时代已经过去。」
此外,与其提供使用者僵固、不易更改的查询介面,不如让使用者根据需求,自行打造资料查询工具。
via: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