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开发工程师的工作边界

亲们(Dev),天天和PD,QA,PE打交道,有没有仔细想过你和他们的关系是怎样?你们各自own的部分有边界吗?你们应该怎样协同工作?
 
PD是产品需求的owner,PE是线上环境的owner,QA是产品质量的owner,Dev呢? Dev是everything的owner(That's why Dev engineer is so Niubility)。
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Dev和PD是产品需求的co-owner,Dev和QA是产品质量的co-owner,Dev和PE是线上环境的co-owner。

浅淡开发工程师的工作边界

个么问题来了,既然是co-own那就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不像代码,你是full-own,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当然乱画也是要小心的,不要低估老板code review的能力),所以对co-own的部分,我们不能图方便,图省事,想“敏捷”,有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有商有量,知会到相关方,这既是对他人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说白了就是,你不知会co-owner,不协同相关方一起解决问题,出问题就是你一个人兜)。
 
对于这些co-own部分,除了QA,PE有部分是走约束流程(例如:通过自动化测试,才能走freedom发布上线),其他都是约定流程,而这些约定流程是Dev平时最容易忽略的,其实只要是约定且没有固化的东西都容易被忽略,试想下大家都宣称自己是敏捷的,但对于敏捷开发的那些约定,有多少团队能严格招办呢。因此,我把Dev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总结成以下几个授权:
 
“动产品,要PD授权;发布上线,要QA授权;动线上机器,要PE授权;法律风险,要法务授权”
 
希望大家可以经常以此审查自己是不是在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1、PD授权
真实案例:     
开发做了一个来自于运营的业务小需求,PD不知晓,在新项目中,PD遗漏该变动点,导致在预发布测试时,才发现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口舌和麻烦。
 
正确做法:
理论上我们的业务需求接口人是PD,如果有来自非PD的业务需求,也要知悉到PD。
 
2、PE授权
真实案例: 
1)手动重新启动线上服务,因为误使用了老的启动脚本,导致服务不可用,P4故障 。
2)记得我入职不久的时候,也发生过一起因为开发在线上使用jmap导致HSF服务不可用,从而导致交易异常下跌的p3故障。 当时还有过一次激烈的关于Dev是不是应该touch线上机的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大家都比较认可在工具完备的情况下,所有人(Dev和PE)都应该远离线上机,因为只要是人的操作都难免出错,而线上一出错就是故障。 所以标准的运维方式都是朝着自动化、工具化方向发展的,即所有的操作(发布,回滚,重启,监控,日志收集查看,内存快照 等等)都应该工具化,DevOps只需要操作GUI就好了。
 
正确做法:
让PE协助做线上操作,如果非要自己去操作,至少也要知会到PE。可喜的是PE已经意识到此问题,从PE那边获得的最新反馈,PE工具组已经在着手相应的流程定制和运维工具开发。
 
3、QA授权
杜撰案例:
自测小需求上线,在有部分自动化测试用例fail的情况下,霸王硬上弓,结果导致线上bug。
 
正确做法:
当然是在取得QA同意的情况下,再发布了
 
4、法务授权
真实案例:
一个小二因为误操作查询了客户支付宝,未经授权获取、使用保密信息,违反反保密义务行为,记过处分价值观C。
 
正确做法:
严纪守法做阿里好公民。
 
上文主要是对最近几个真实案例有感而发,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风险意识,不仅要做正确的事,而且要正确的做事(Do the right thing, Do the thing right)。
上一篇:NIO vs. BIO 我该如何选择


下一篇:技术人员的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