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学习指南:Cisco网络设备互连(ICND1)(第4版)》——2.2节理解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模型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CCNA学习指南:Cisco网络设备互连(ICND1)(第4版)》一书中的第2章,第2.2节理解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模型,作者【美】Anthony Sequeira,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2 理解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模型
CCNA学习指南:Cisco网络设备互连(ICND1)(第4版)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创建用于帮助定义网络流程的一般运作模式,包括各网络组件和数据传输。理解OSI模型的结构和用途,对于理解主机之间如何通信起着关键作用。本部分将介绍OSI模型,并对其各层进行逐一说明。请记住,这是一个参考模型,用于提供协议构建框架并帮助人们理解网络通信相关流程,而不是网络通信标准。

注意:本部分讨论OSI参考模型而非OSI协议。

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连接、操作系统或网络服务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但不变的事实在于:要通过这些设备进行通信,必须建立某些规则。例如,任何通信系统均需要使用规则规范通信模式。同时,还需要存在传播通信的某些介质。例如,某种语音的规则规定使用基本词汇组建句子。这种语言可用于通过广播作为介质进行语言交流,也可以通过纸张作为介质开展书面通信。

大部分语言具有指定文字组织方式、表达方式或书写方式的规则。在许多西方语言中,往往从左向右书写文字,但在一些东方语言中,则是从右向左甚至从上向下书写文字。为了能够有效开展通信,必须理解如何读取文字以及读取文字的顺序。

组织内部的很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均由不同的公司制造,并且各自通过不同类型的程序进行运作。不过,如果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开展通信,则必须使用通用规则集实施数据通信。人们将定义系统间通信的规则称作协议。

许多互联网协议均可用于建立系统间通信路径,并且其中每项协议都能提供十分类似的功能。为了设法建立一些创建数据通信协议的通用开放规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创建了OSI参考模型。

上一篇:3. VPP源码分析(graph node(1))


下一篇:6 VPP源码分析 (VPP中的多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