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生存、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处于生长发育和性格形成重要时期的青少年,其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1985至2005年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在这20年中,我国7至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不断增加,而其他体质健康指标如速度、力量和耐力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结果,而对影响其体质健康结果的过程性要素很少涉及,由此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干预。
上海体育学院国家重大社科招标项目组研发了一套“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价体系”,并引用该“评价体系”对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环境、行为、效果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于2015年12月面向社会发布了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
指数测评结果揭示,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面临挑战。体质水平得分高于体育健身技能和体育健身意识得分,呈“倒挂”态势;静态生活时间过多成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过度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高危因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偏低制约了体育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作用。指数的发布得到了30余家媒体的关注,同时也得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相关领域专家的关注。上海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上海市教委及上海市体育局相关领导出席了指数发布会,对指数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6年8月,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统筹指导下,上海体育学院承担了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状况调研工作,首次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评估。
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调研工作不仅可以掌握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健身现状,同时也可以找准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中的短板,明确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路径。
同年11月,以陈佩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团队所申报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项目组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对全国各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状况进行调研,以构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为政策咨询、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提供支持。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