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斑马汽车是上汽与阿里联手打造的汽车界新物种。2016年7月6日发布的首款搭载Alios操作系统的互联网SUV荣威RX5,上市首月订单便超过 2.5 万辆。目前累计销量高达40万辆,AliOS活跃装车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月活跃度99%。从上面这一连串数字来看,斑马互联网汽车发展到今天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是什么原因让斑马汽车从众多的互联网汽车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 斑马网络副总裁周平的解释有些出乎意外:“斑马汽车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在推动互联网汽车发展的道路上犯了很多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踩了太多的坑。任何一家汽车厂商或是互联网公司都没有吃过,甚至是没有机会吃到这些苦头。”这样的解释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可以说,斑马网络成立至今的三个关键发展阶段,不是由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功来定义,而是以困难与危机的化解作为标志。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阶段一:上汽与阿里的漫长联姻路

早在2010年,上汽就开始探索车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曾经开发inkaNet系统,并在荣威350上搭载实验,但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从董事长陈虹到管理层,都不认为这套方案会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他们一致认同,这个未来不会在上汽体系内发生,必须要注入新的DNA。于是2013年,上汽首席架构师张新权得到董事长陈虹授命负责车联网合作项目。在接到任命后,张总开始考察国内车联网行业现状,并委托时任高德软件副总裁的周平做了一次车联网行业咨询,最后周总综合多方利益,把阿里CTO王坚博士推到了张新权面前。

2014年2月24日,上汽CIO张总与阿里巴巴CTO王坚博士在马云的太极禅院初次见面,想谈甚欢。王博士的情怀与远见打动了张总,“要做互联网汽车,就一定要把未来的终局想清楚,否则路就会走偏“ ,这个终局就是要打造云+OS+端的、真正意义上的网联汽车。张总把博士对未来汽车的构想带给了陈董事长,尽管与王坚博士素未蒙面,但出于对张总的信任,在管理层会议上,陈总做出了与阿里合作的决定。
得益于前期长达8个月的铺垫, 2014年7月23日,上汽与阿里宣布战略合作,2015年3月双方投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各占股50%),并组建合资公司斑马网络。

阶段二:汽车人与互联网人的冲突,诺曼底登陆!

上汽与阿里的蜜月期结束的很快, 双方在合作开发斑马OS的过程中,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造化和磨练,形成了一套线性的、硬件驱动的研发流程。按着这条业界公认、严谨的研发体系,可以确保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汽车。然而互联网时代,随着汽车智能程度与互联网化的提升,软件在汽车研发中的比重显著增加,而软件的研发与迭代速度在挑战传统研发架构的权威。

于是,斑马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开发节奏,传统车厂的周期都是以“年”计,而阿里的迭代周期是按“周”或“月”来计,这两者间节奏的互斥导致项目管控出现严重问题。

很快, 对产品形态理解上的分歧开始激化,双方也越来越情绪化。矛盾归结到底,是两家企业基因与思维方式上的矛盾。阿里价值观很强,怀揣改变世界的梦想,但往往在合作过程中缺少弹性, 张力与变通。 而上汽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翘楚,自然不会随便接受外行的“指手画脚”。两股*几乎“天天打架“。最懂系统研发与最懂车机制造的人才,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无休止的争吵中。

矛盾终于集中爆发了。距离既定5月份的新车发布日期仅有两个月的时间, 斑马整个车联网系统还没联调过, 阿里云的生态也完全没有打通。 王坚博士得知此事震怒。2016 年 4 月,在上汽安亭总部的高管会上,博士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6 月 24 车出不来,斑马团队统统解散“。在斑马背水一战,生死攸关的时刻,以顾问身份2015年进入斑马的施雪松临危受命,成为了最高指挥官。在加入斑马之前,施雪松先后创建华阳通用、天派电子、丹维软件,负责过奔驰,长安等前装项目,是汽车行业的传奇人物。

2016年4月18,施雪松发起了诺曼底战役,这场战役也成为了斑马汽车的转折点。在重压下,大家放下了先前的争执,空前的团结,冲着一个最终目标去找解决方案,并重新回归到用户的角度思考,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在项目冲刺过程中,随着互联网人与车企人的融合,其所产生的能量也开始迅速释放。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斑马干了一年多的事情,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2016年6月, 搭载YunOs操作系统的上汽RX5正式发布, 并出乎所有人意料,这款车上市当月订单突破2万,3个月内激增到10万。

当然,在后面的合作过程中,吵架依然在所难免,但吵架也逐渐从恶性转为良性,各自的观点、需求与能力在争吵过程中都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磨合,斑马逐渐打磨出了自身的发展框架,在开发流程上,对汽车行业传统的时间节点实现了突破。

阶段三: 数据归属权危机

然而,好景不长。斑马汽车的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了新矛盾的爆发。矛盾的焦点来自数据的归属权问题上。当时,斑马内部分成阿里主导的A公司与上汽主导的B公司两个利益团体。起初,根据双方商议,来自天气、救援、语音、娱乐、地图等用户交互产生的服务数据归属A公司,而来自ECU(电子控制单元)的数据,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仪表盘、油箱、安全气囊在内的数据归入B公司。

但事与愿违,每个公司的人都在为母公司争取利益,数据争夺战愈演愈烈。数据价值来自于流转, 只有汽车数据间的流动与融合才能打造最为彻底的车联网系统。如果双方只是把数据“金屋藏娇“,数据之间形成一座座孤岛,就无法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反而成为负担。

数据归属之争并不是上汽与阿里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上汽张总曾明确表达过,没有上汽、没有阿里,只有斑马!这时候,AliOS总裁胡晓明的及时介入让矛盾出现了转机。A、B两家公司合并,并对数据归属权再一次做了梳理:

·车厂:涉及到车厂技术和车辆工况的数据,比如汽车底层应用在行车过程中积累的数据,不经斑马直接上传到上汽的数据中心。

·阿里: 用户在使用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车机过程中产生的交互、语音识别、以及围绕用车的衣食住行产生的服务数据,都会上传至阿里/斑马的服务器。

·高德:地图数据属于高德:跟出行强相关的地图数据,例如餐饮、停车场、加油/充电站的数据会上传至高德的服务器, 用于高德改善和加强动态交互信息的准确性。

数据归属权的明确以及思路上的重新梳理打开了斑马汽车在数据归属上的死结,同时合作中,斑马主动把OTA的控制权、流程管控让由上汽主导。在对外市场宣传上, 一改以前只允许露出Alios系统, 斑马系统powered by Alios成为了新的市场宣传语。上述的行动把斑马汽车又拉回道正确的行驶轨道,也为日后斑马与福特、奔驰、神龙等OEM厂商的合作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

斑马的商业模式 - 行走在公路上的“天猫”

斑马类似与天猫模式,不为用户提供直接服务, 所以没有服务收入,也不会收取操作系统授权费用,但是会收取一定开发费用。 斑马模式是希望能够与车厂、Tier 1厂商、CP、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服务商等各方合作,让斑马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能力在各端搭载,从而吸引更多的服务及应用提供者, 开发优质的移动创新服务与场景,并直达用户。

务与内容的提供者能够和用户之间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HMI) 建立直达关系,当这种直达足够多的时候,就会产生交易,而随着交易呈指数级增长,车厂、供应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都会从中受益,斑马也就因此受益了。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斑马实际上是扮演一个赋能平台的角色, 通过平台链接到阿里以及其它的互联网生态,并提供一种场景式的能力,以人机交互(HMI)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以下是斑马最有代表性的5个场景。

用数据说话的智慧车险

理赔服务场景 - 斑马可以实现保险公司与用户“在线”智能连接,在事故报案、定损查勘等方面建立更为通畅的服务。同时,根据斑马车况在线数据,可实现对异常车况的精准判断,如发生气囊打开、车辆侧翻等数据信号时,车辆将自动预警, 平台将按预定程序通知紧急联络人、交警、救援机构及保险公司,为保险公司控制成本。

延保服务场景 - 斑马可以根据车辆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零部件使用频次、损耗情况帮助保险公司推出个性化创新的延保产品。驾驶习惯好,驾驶风险小的车主可以获得更为优惠的保单。

驾驶行为车险(UBI)场景 - 基于未来车险市场的费率逐步放开,斑马可以利用行车数据,同时结合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有效预测车辆出险几率,帮助保险公司制定UBI产品的精算模型,为UBI车险发展开展提前研究。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智慧加油2.0 – 足不出车的加油新体验

斑马与中石油合作,通过斑马系统与加油站系统的打通,车主加油无需现金、手机、银行卡,直接在车机上完成支付。汽车驶入加油站时,斑马智行系统的地理围栏就会自动识别车辆位置,用户熄火挂P挡,即可触发智慧加油功能,弹出服务界面。用户在加完油后,选择加油枪号、输入金额、订单确认、支付宝支付、打印小票,一气呵成。在加油服务旁边有一个非油品的服务选项卡, 车主加完油之后还可以在这个界面购买加油站内的商品。下单支付成功后,用户坐在车里,加油站工作人员会“送货到车”。如此一来,加油站的工作效率提升了50%。

智慧停车 – 无感支付

斑马智慧停车,即指车主进出支持智慧停车的停车场时,无需停车取卡,排队缴费出场。而是在入场时,通过智能设备的图像识别技术,系统自动识别车牌,自动抬杆入场,并开始计算费用。出场时,通过斑马车机和支付宝进行绑定,斑马平台自动代扣停车费,停车杆自动抬杆,车主享受不停车进出停出场。在智慧停车服务领域,斑马目前已经覆盖186个城市,累计覆盖5000家停车场。

智能备件维修

后台通过云端,实施监控与分析趴在总线上的各个零部件的数据, 可以对零部件健康状况进行预警, 并可清楚知道问题部件所属汽车的编码以及车主, 同时可以了解问题部件的身份信息, 比如火花塞是属于哪个批次的、由哪个供应商提供、配件的价格是多少、哪些4S店有库存、或是多长时间配件才能到货,车主可以因此判断应该到到附近的4S或者第三方维修店进行维修,还是应该上网购买相应的配件。

无缝场景切换

斑马汽车让每一辆车都与车主的淘宝/支付宝ID背后的身份证号直接关联, 可通过车载终端实现全新的连贯生活体验。举个例子,一位上汽车主通过手机购买电影票后,云端购票信息实时同步到智能汽车上的AliOS操作系统。当启动汽车,智能车载系统会自动设计前往电影院的最优行车路线,同时根据车主平时对美食的喜好,结合电影开始时间,推荐并预定电影院附近的餐厅座位。一路上,汽车自动推荐播放与电影相关的原声音乐,帮助车主提前融入电影氛围。快到电影院,系统及时地找好了附近的停车场。全程不需要发出任何指令,会完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无缝自然地呈现出来。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斑马汽车的进化路径

果我们把互联网汽车的发展路径氛围4个阶段, 那么现如今的斑马仍处在1.0向2.0的过度阶段,未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1.0 网联化 - 云端一体化OS

云端一体化的OS。斑马系统的云端一体化可以更动态、更合理的分配云和端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 借助云上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大大减轻车端的压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延长在车上端的硬件使用的生命周期。

在这套OS里面,用户个人的互联网账户体系与车绑定, 比如淘宝账户系统、搜索引擎、音乐、地图等应用,车主用同一个ID即可享受场景化驱动的互联网服务,实现连贯的服务场景以及服务找人。

斑马的车载互联网系统支持基于HMI的OTA技术(Over-the-Air Technology) – 基于云端的空中升级。汽车通过在线的形式即可完成固件与软件的升级,及时解决故障问题、完善汽车功能。荣威RX5发布至今,斑马智行实现了6次OTA升级, 优化了超过64种体验新增了393项新功能。斑马智行2.0的语音引擎已全面升级为阿里云ET智能语音,具有更强大的云端计算、自我学习能力,比如, 当车主说 “下雨了”, 就会自动进行一系列的车控操作:关上车窗,打开雨刮等。

2.0 一体化 - 跑在总线上的操作系统

2.0 阶段,斑马将全力打造整车的OS系统,除了特斯拉,任何一家互联网汽车都未曾做到过。斑马将是跑在汽车总线(Can-Bus)上的斑马, 其未来向汽车下半身延伸的决心和力度要比其他互联网汽车公司的OBD模式更彻底。斑马将深入汽车总线,接入所有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仪表盘、油箱、安全气囊车身电子控制模块在内车辆核心数据。通过与汽车总线的融合,使得这些电器元件都可通过网络实现性能表现的优化,为车主实现诸如个性化的发动机调校,用车习惯学习等多方面的体验升级,这样就能做到车辆的千人千面。同样,系统可通过各项传感器采集到用车偏好数据、行车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作为位车主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数据基础。

3.0 智能化 - 线上/线下智能融合

3.0阶段的汽车将更加能上能下。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 汽车要求对周边环境更为敏感,可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实时的反馈。线下智能则是扮演汽车神经末梢的角色,比如当前方有障碍物时需要立即制动,雷达采集的数据通过线下智能实时做出判断,从而大大减少制动时间,降低发生故障概率。而基于云计算的线上智能则是负责路线规划、导航等工作。只有线上线下智能的相互配合才能既能保证路线正确,又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0 全生态 - 系统中的系统

斑马的最终愿景是希望以斑马系统作为杠杆,撬动全产业互联网的升级。当前斑马系统装机量还仅有40万左右,而当装机量达到1000万,就将具备撬动市场的能力,倒逼全产业数字化升级。斑马目前已经与加油站、停车场、4S店展开合作,尝试以用户(车主)需求为驱动,通过服务与业务场景的对接驱动其信息化的升级。4.0阶段,斑马系统将打通更多传统行业的“任督二脉“,包括零售、酒店、交通、楼宇、医院等行业,通过不同行业、场景、汽车、车主信息间的流转,形成数字驱动的斑马服务生态,直至打造一个跑在公路上的“移动智慧城市”。

斑马汽车引发的思考

斑马汽车一路过来, 虽然踩了不少的坑, 但也趟出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为坚定的的践行者,其对互联网汽车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构想,值得已经或是即将上路的互联网汽车人思考。

斑马,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上一篇:云栖科技评论83期:纽约,科技巨头的新人才金矿?


下一篇:云栖科技评论80期:人工智能,凛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