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由阿里云主办,阿里钉钉联合主办,阿里云创新中心(合肥高新)基地、迪比空间、创头条承办的“NEXT创新大会暨合肥高新区新经济发展论坛”在合肥高新区隆重举行。在本次峰会上,阿里云创新中心合肥高新基地盛大开园,迎来首批入驻企业集中签约,与此同时,阿里云创新中心合肥智能双创孵化平台也在今天正式上线。
大会邀请了众多行业专家,从前沿商业模式、未来创投机遇等诸多方面,交流探讨“新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产业升级群策群力。
会议中间进行了两次圆桌对话,其中在第一场对话中,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合肥赢初资产管理创始合伙人周美含、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四位与会嘉宾,围绕“寒冬下新经济创投机遇”这一主题,分别对“新经济”的内涵、当前形势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值得深耕的领域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分享与讨论,从专业的角度对2019年新经济的创投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给出了预判。
以下为圆桌论坛全文实录:
主持人:下面,来到本次峰会的第一个圆桌论坛环节——《风向,寒冬下的新经济创投机遇》。让我们来听听创投圈的大咖们,是如何看待寒冬下新经济的创投机遇,如何洞察2019年新经济的投融资趋势。
接下来有请几位嘉宾来到舞台上,让我们有请: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合肥赢初资产管理创始合伙人周美含;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共同上台。
刚才的演讲嘉宾说2018终于过去了,痛感很强烈,我们也有幸请到了几位投资大咖,跟我们说一下2018年、2019年他们对经济的看法以及未来得预判。首先几位大咖每人1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机构。
陈向明:大家好,我是来自银杏谷的陈向明,银杏谷资是旗帜鲜明的围绕着阿里生态,特别是聚焦数据早期投资的产业结构。
袁宏伟:我也是安财很多年,松禾资本到目前为止累计管理有150亿人民币的规模,投资有300多万元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创新材料、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的领域。
周美含:我是来自合肥本土企业,我们成立于2015年,我们赢初致力于牙科的细分领域做股权投资,是基于口腔领域的后端布局,从而能实现大健康口腔健康整个生态的打造。我简单说一个例子,瑞康生物,我们通过数据梳理、资源的导入、专业化的运营,使其成为国内行业领域领先的供应商。
主持人:新经济在国际上也谈了好些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们会说4G带来产业变化,人工智能带来的思想变革,会讲线上线下的融合。我想请问在座的投资人,你们理解的新经济“新”在哪里?怎么样看技术创新给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变化?
陈向明:新经济其实更多的理解是数字经济,我觉得这几年新经济的内涵是比较清晰,是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资料来诠释经济内涵的解释,在我理解,新经济应该能把它定位成数字经济比较合适。
袁宏伟:不知道的是我们投资以硬件为主,我的理解新经济在当下的中国还不只是由数字带来的模式创新和数据应用软领域,我觉得还要把硬的领域创新加上,尤其中国有这么大的人口数量,我们有这么庞大的制造业群体,硬的这块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前一段时间,证监会在上一轮说要支持“独角兽”的时候,我们南方的机构发现几乎所有列在“独角兽”里面其实软的更多,模式创新更偏多一些,我不否认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整个经济也是作用非常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制造业的升级和技术硬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个领域对中国又特别重要,也是中国要经历来自美国还是来自其他外部世界竞争的压力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而且还比较漫长,就是说它还不是说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积累,所以我把新经济分成软的和硬的方面,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周美含:在我看来,新经济之所以新是它代表革命性,也就是说新经济如何产生的价值现在被利用起来了,大家现在都知道共享经济、移动支付,它的应用场景在我看来科技的优势,因为新经济所以产生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将服务于新经济,也就是说它将服务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新的商业模式的这种应用,平台的打造。
在我看来,细分市场,因为我们本身年初深耕口腔健康领域数年了,我们本身的团队在这个领域有比较独特的优势,在我们看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口腔健康的需求从最基础的牙齿修复、牙周的治疗会升级,升级到口腔的护理以及口腔健康低龄化的需求,大家说科技创新,创新是基于市场的需求,比如说口腔数字化的治疗,三维数据的倒膜,也就是之前所有的对于牙齿口腔的治疗可能是咬实一个东西才行的,通过三维数据倒膜的技术,企业很难感受很多不好的东西,在这种细分的领域,在我们看来是一个蓝海的领域,我们可能会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去改变大家对整个的需求和提供服务更好的体验。
主持人:谈到新经济,包括前面主持人提到的,不管是哪种行业有创造力,创新在新经济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从我们国家层面给予它的新动能,从产业发展来说,这么多年一直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的产业不断地发生变革,甚至今天有嘉宾讲到,明天的竞争对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所以新经济带来的变数和变化是非常多的,可能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提到新经济的一些细分领域,我们今天说新经济有新零售、移动支付、大健康等等很多领域,对这些领域我们了解的比较多,但有的时候是公众不了解。我想请问几位嘉宾,从投资人的角度你们看好哪些领域有新的机会,不妨给大家也透透底,也让知道创业者未来从哪些方向着手?
陈向明:数字经济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是些应用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位老师讲的新经济不仅仅是软件方面,假如说我要去系统梳理,包括云端,端它就是硬的东西,包括芯片、模块,云是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因为有了端跟云技术的迭代上升,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经济范围是非常广,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包括刚才说的在数字牙科都是在数字经济的应用。
我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杭州是全球最大的摄像头产业,大家知道摄像头的核心里面有一个小的芯片,因为这个芯片的性价比好,摄像头它可以在各个行业去装上这个摄像头,这就属于硬件,芯片的发展在。因为摄像头在中国所有装备里面,把摄像头存的数据假如注入人工智能里,可以去指挥交通的红绿灯,让交通变得不那么堵,其实就是建立在硬的基础上,软的能力叠加以后,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场景。这个例子就包括了软硬和应用场景,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创造者很兴奋的,这种应用未来很多,而且刚开始。
主持人:银杏谷2019年打算重点投哪些领域?
陈向明:我们现在的战略是云端井是要投的,我们运营了两个小镇,杭州的云西小镇带有软的数字处理能力的芯片,语音的应变,人工智能的应变。无锡的(水廊小镇)代表端,因为无锡的制造业很发达,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我们要去关注的,市场也是在布局。
主持人:袁总,我看过去投资非常好,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哪些领域更有机会一些?
袁宏伟:新经济它需要的是相对来说受众比较庞大,消费能力比较集中,同时平均的购买能力又相对比较强的群体,这几个因素比较起来在中国是最有优势,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这个市场上,最早比较容易引进的一些模式创新也就证明了这一点,出行、购物、消费、支付等等,下一步从早期这些比较容易介入的这些阶段,再向下一步发展可能就会涉及到软硬结合或者向更后端,核心技术实力要求更高的这端去发展,我们陆续的在硬件方面也有很多进步,比如在智能终端上,中国已经取代了早期占龙头的国际品牌。
和智能终端相匹配的软件方面,我们也陆续涌现出了特别多非常优秀的企业,都非常有创新能力,都特别能打,而且在国际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在其他方面都没领先过的局面,像大家都知道的抖音,还有陆续出现的在中国首先能把基础的日子过好,模式打磨好,然后推到国外去,网上的模式现在也是陆续出现了。
接下来再往后端中,硬件可能就必不可少,所谓的肯定,我们总理说的,这块可能需要更多的积累,但是同时如果是我们走过了这一段,我们在整个全球产业定位上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机会可以不用像芯片一样,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和忍受长期的亏损,但是又可以相对来说建立比较强的(护城河)的硬件,人工智能赋能的消费领域,还有制造领域以及出行等等这些软硬结合的,这里面都有很多的机会,我们在几个方向上都有布局,核心还是在三个相对来说最熟悉的领域。
一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范围也非常广,人工智能它应用到了很多方面,光是生命科学里面分各种各样的路径,但是我们相对来说把人工智能结合到现有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治疗这些领域上。二是创新材料这个领域,这个领域也是把现在飞速发展的算法能结合在核心材料的研究,和现有的这些高端材料进口替代上,还有一个领域是中国特别产业链齐全的,是山西的领域,这个领域在珠三角也是最发达的,也是全球配套最完整的,这个领域陆续可以出很多东西,有一个创新的爆款可以上10亿,在这里面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出现。
这三个领域都很大,我们都有专门的基金和专门的团队在做,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第一期12亿已经投的差不多了,我们准备在今年一开始做15亿的第二期,在材料领域早期就有大家比较了解的一些案例,现在也有一个专门的基金在做材料领域,因为材料领域比较早期,其他的机构不敢投,因为我们有些成功经验,所以想继续走下去。
我们设立了天使基金,也设立了专项资金,还有就是人工智能赋能的硬件领域,去年设立了10亿的资金,它的范围比较广,具体说到产品我也不是特别懂,懂的话就不会去创业了,从大的方向赛道上,可能会有稍微宏观的认识,我们在相关的赛道会做布局。
主持人:袁总跟我们说生物智能的赛道,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科技创新,二是软硬件的对接。很专业的领域,周总,您也分享一下,我们机构一直在专注于垂直的领域。
周美含:在我看来,新经济之所以新,是因为革命,大家现在能看到所有的大的平台和新的商业模式,在我看来是因市场的需求,我们之所以做后端,是因为我们在科技创新、科技研发方面是比较前沿的,比较有核心竞争力的,我建议在国内做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因为我觉得中国社会它最终的发展能去媲美海外,真的是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应该是有特别大的功劳,而功劳在于你去投了一些科技前沿,有技术创新的东西,而非是因为某些市场的需求烧出来的商业模式,这是我认为的观点。
行行业业其实都有机会,只要你专注细分的领域,就像我们袁老师说的,专注应用而非软的,硬的也要跟得上,我觉得其实都是好的领域。
主持人:大家对新领域的见解,2018年终于过去了,在新经济领域确实是冰火两重天,有的领域继续被持续的看好,我们也看到下半年很多的企业开始喊要活下去,但是我们在融资的领域还不断地拿到很多的钱,在资本市场里面,对很多机构来说也是很好的退出机会,在2018年很多的“独角兽”以低估值上市。
新经济的领域上市IPO占了百分之十几,但他们的融资额达到40%几,已经代表资本市场的态度,在市场上表现又不是很理想,所以请投资人对2019年新经济的创投市场以及资本市场能做一下基本的预判,从专业的角度。
陈向明:2019年“独角兽”上市其实靠着很多人,人都中毒了,我觉得刚才袁老师讲的很好,很多经济的创新只是个运营的驱动是不能持久的,2019年,投资人也好,*也好,创业也好,要抓到真正有创新能力、有门槛的东西,这才是可以主讲的状态,不能为一哄而上的,大家在很多的地方吹泡沫,资本市场有句话叫人多的地方很危险。
主持人:你信心更足还是谨慎的态度?
陈向明:我觉得在我看来,你说寒冬不寒冬没太大关系,我是做早期投资,所以二级市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越寒冬我的日子越好过,因为我被投的项目也更近,看的更清楚,我们也做了十几年,每次寒冬的时候,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都是我们大量购足的时候,所以我们2019年会很激进,会一如既往的投资。
袁宏伟:我有一些类似的观点,因为早期为主,中后期也有,相对来说2019年更多的布局早期,因为早期会达到更多的资源,这一轮我觉得相对来说*的政策,方向上我们还是着力在攻克所谓啃硬骨头,历次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都没有走完艰难而正确的路,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不会很快,因为你想投创新类不是那么快创造出利润和税收的,它又是这么庞大的经济体里一直只虚不实的,实的这块特别需要,如果保守打发,三到五年里有硬科技的领域。
在布局上我们还是非常强的,对我们早期投资来说,虚高的价格已经下来了,很多早期喊出20亿的,现在都是可以往下谈的空间很大,20亿是有独到的技术门槛和护城河,但是不能用20亿去估值,如果用这样一个高估值的话,接下来的路反而更难走。
首先跟投资人承诺不能降低估值,你的下一轮融资能拿到的钱有限,另一个是这么高的估值降下去,即使有人给你推了一把,给你的钱很少,估值上去了,但是企业拿来发展的钱比较少,所以我们的建议,不要在乎估值多少,拿到钱能把这个阶段走下去,能按照自己的步骤把产品拿出来,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在今年、在早期我们布局的会更多,但中后期这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银行的资金在这里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所以就把早期还没上市之前的市场推到了虚高的状况,这实际上跟真正的创投企业之间它的价值倒挂不是必然的,应该说不是来源于真正的出口企业做这个。
周美含:我们看来2019年充满了信心,因为泡沫、杠杆,在我们看来2019年将会优胜劣汰的一年,第一,投资理念,第二是布局,提前布局、深耕细作,我相信行行业业都会有机会。
主持人:刚才投资人对2019年有个判断,从他们的态度上还是非常的乐观,我也为很多的创业者感到高兴,因为大家需要用钱的时候还是可以找在座的几位投资人去谈你们的项目。
由于时间关系,我想请台上的几位嘉宾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今天的观点或者对新经济的看法,用一句话。
陈向明:刚才陈老师说股票上4000点,同时别说上去掉回来,持续往上走,唯一的办法,是利用科技跟数据的力量,坚定不移的在新经济领域加杠杆,在传统领域减杠杆,不管*、企业、个人都要坚定不移。
袁宏伟:我觉得2019年是让大家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回归价值投资和投资增值的一年,所以在这一年里,我们还是会谨慎出手、大胆布局,继续把科技和创新作为我们的护城河。
周美含:新经济是一个大机遇,通过计算力下一个就是你,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圆桌环节到此结束,请几位嘉宾回座。
感谢李茂达先生的精彩主持,感谢各位投资圈大咖们卓有见地的观点分享。辞旧迎新,也让我们对2019年新经济圈的投融资市场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