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服务端同时支持WebSocket和SSL加密的WebSocket(即同时支持ws和wss)?

       自从HTML5出来以后,使用WebSocket通信就变得火热起来,基于WebSocket开发的手机APP和手机游戏也越来越多。我的一些开发APP的朋友,开始使用WebSocket通信,后来觉得通信不够安全,想要对通信进行加密,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想从ws升级到wss。在升级的过程中,就会存在旧的ws客户端与新的wss客户端同时连接到同一个服务器的情况。所以,如果同一个服务端,能同时支持ws和wss,那就太方便了。

一. 实现方案

  但是,要服务端同时支持ws与wss并不太容易,其难点主要在于:wss通道必须在TCP连接刚建立时(收发消息前)就要先进行SSL加密,否则,后续的通信将无法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当同时存在ws和wss客户端时,服务器在尚未通信之前就无法具体分辨哪个是ws哪个是wss。那怎么办了?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试探法,该方案已经在 ESFramework 通信框架中实现。 

(1)由于wss通道必须在TCP连接刚建立时(收发消息前)就要先进行SSL加密,否则,后续的通信将无法正常进行。

(2)基于(1),在没有收发任何消息时,服务端就无法将wss客户端与其它客户端区分开来。

(3)为此采用的办法是:对于任何刚建立的TCP连接,先都不加密它,等收到的第一个消息来判断其消息的头标志。

(4)如果头标志不是ESFramework所规定的标志,则表示这第一个消息是密文,无法被解析,从而说明这个客户端是wss。于是将该客户端的ip放到cache中,并断开该连接。

(5)wss客户端会重新连上来,此时服务端从cache中发现已经存在目标ip,则判定其为wss客户端,于是立即使用SSL加密该通道,之后,该wss客户端就可以正常通信了。

(6)由于wss 客户端 IP在cache中的过期时间是 6秒左右,所以,如果一个客户端IP刚登录了wss客户端,那么在同一个IP上登录第二个客户端(任何客户端类型),就需要相隔6秒之后。

   基于以上方案实现服务端后,我们接下来基于 ESFramework入门demo 来具体讲解一下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同时支持ws和wss。

二. 服务端实现

1. 数字证书

      为测试方便,我们可以使用 CertificateCreator 制作一个用于本地测试的数字证书。

      运行 CertificateCreator.exe, 然后输入Common Name(比如Test)、密码、保存路径(比如D:\server.pfx),我们就可以得到包含私钥的证书server.pfx 。双击server.pfx ,即可安装证书。 

2. 服务端引擎设置

       在服务端RapidServerEngine初始化之前,添加如下代码设置其 WssOptions 属性:

        WssOptions wssOptions = new WssOptions( new X509Certificate2("D:\\server.pfx", "password") ,SslProtocols.Default ,false);
        rapidServerEngine.WssOptions = wssOptions;   

        设置完成后,启动服务端。 

三. 客户端实现

1. 信任测试用的数字证书      

        由于上述生成的数字证书仅仅是用于测试的,而是不被正式认可的,所以,需要在浏览器设置中,将目标数字证书加入到信任列表。

        比如,在360浏览器中,可如下设置:

          如何让服务端同时支持WebSocket和SSL加密的WebSocket(即同时支持ws和wss)?

        在FireFox中,设置如下:

         如何让服务端同时支持WebSocket和SSL加密的WebSocket(即同时支持ws和wss)?

          将服务器的地址(https://127.0.0.1:4530)添加到例外中。  

2. 客户端引擎设置

        打开入门demo的Web端源码中的index.js文件,找到engine的Initialize方法,将 useWss 参数由false修改为true。

        然后将Web端的 index.html 文件拖入浏览器中运行即可。 

四. 运行效果

       登录一个wss客户端,一个ws客户端和一个.NET客户端,服务端的UI显示如下:

       如何让服务端同时支持WebSocket和SSL加密的WebSocket(即同时支持ws和wss)?

        下载 Demo源码 。



上一篇:服务器使用


下一篇:自上而下的理解网络(5)——IP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