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我的经历

 最近公司的主要产品做改进,我的partner是从baidu跳槽过来的一个小伙。当初介绍给人事和技术主管的时候,评价是:人很聪明,比较谦恭,code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虽有欠缺,但可塑性良好。工作3个月后,小伙确实不负众望,学习也很快,我也为之欢欣。考虑到之前小伙javascritp架构方面欠缺较大的锻炼,故而这次该产品的架构工作给他锻炼,我跟随。

  开头第一周,该小伙实现了很多关键的函数方法,充分表现出极强的code能力,这样大家都很happy。第二周开始,小伙每天下班总是很迟走,架构提供的公用方法开始出现各种不一致、各个模块交叉引用(强耦合),导致业务实现的逻辑相当复杂。“乱”,RTX(公司内部IM)上小伙给我发了句。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第二周周五快下班时候和小伙商量“能否暂时让我接手做一下架构的整理,先把2个小功能上线了,回头你要乐意再扔给你”,小伙同意了。我以为就此没事,于是第三周我花了三天时间放心地大刀阔斧,边做架构、边做业务实现,做了一些重要的剖离调整。这样一来,小伙那边也要做很多的代码修改,小伙有点不明白了,RTX经常发来“你这样老是变来变去,我总是跟着你变来变去”。我的主要改进是四点:

  1,方法的一致性改进(到现在仍然有不少地方不一致,但相对提高了很多);

  2,重要公用逻辑,重复逻辑的剖离、封装;

  3,模块(Namespace)之间的交叉引用改为单向引用,由强耦合变为弱耦合;

  4,将一个小的换肤模块升级到通用模块(这个只是想法,处于时间因素代码上并未完美完善,还好并未造成使用上的麻烦);

  “变动肯定是要有的,大的思想没问题,只是小的细节上重构”,我不断的反复给小伙讲这个理由,并且针对每一个他临时提出的疑问给以解答,但我仍然忽略了他“修改代码”的懊恼心情。所以到最后上升到他对我的“人身评价”阶段了^^:“你太固执”、“你太强势”。做为年纪稍大的“兄长”,我只能提醒他:“只谈事”、“你看看哪些地方没法下手,我们先解决了”。我的策略是“针对当前问题做解法,莫谈太远”。然后小伙又提出自己的架构构想,认为这块代码应该放在那,那块应该放在这。结果两个人在这上面讨论了很久,虽然我有足够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开发进度停滞不前。我认为当初商量好了,两个人各自分工,而且我改进后的架构确实也能实现各种功能,为啥一定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纠缠呢(因为还有四个工作日就要阶段性交付了)。当时我就感觉这是对彼此工作是否支持的问题了。

  周五上班的时候,我因为要带小孩打H1N1预防针上午没去公司,期间小伙拉上产品经理和开发经理把牢骚和各种疑问发了一通,不知为啥后来产品经理在RTX群里面影射我搞“个人英雄主义”(微笑了之,不了情况嘛,情有可原)。但这充分让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周五下午我去公司后,开发经理、产品经理、我和小伙四个人开了个会。会上小伙提到了五点疑问,这五点疑问都一一解决了(其中有两点不是问题,他自己想通的)。然后小伙找到很多细节上的小问题(非结构性问题)指出来,以证明他的正确和我的疏忽,我当然会根据经验、对这种迫切需要肯定的情况表示赞扬,RTX上连发一系列大拇指,并道歉说自己疏忽,“当时未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我也确实很难短短几天内考虑各种细枝末节,只能尽量保证结构没问题)。

  小伙说现在的架构“抽象得不痛不痒,还不如不做”,其实我并未做多大的抽象,只是做了之前所述四点调整,这种调整思路的前三点(架构的原则),是经过人类软件工程几十年千锤百炼的验证,我感觉有经验的程序员/架构师是不应反对的。

  小伙认为模块间的解耦可以通过让javascript实现oop的“继承”来解决。解耦本质上需要解除彼此的牵连(引用)。我认为javascript模拟oop来写程序,现有的JS引擎下,执行效率可能不会特别高,而且javascript纯oop会影响生产力。但也未否认小伙的观点,所以跟他说有机会实践一下。求同存异还是必须的。

  小伙觉得my.baidu.com那种六千多行的js裸奔,什么规则都没有的,namespace也没有的编码很值得推崇,并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认为我们的javascript没有必要搞那么多namespace。对于这种想法,我在RTX上说:“嗯,条条大道通罗马”。希望公司有机会让他实践下“于多人合作开发复杂项目”时采用这种思想。

  为了找到我们开发迟缓和沟通断层的原因所在,所以下午的讨论会上,我请更年长的开发经理谈谈建议,他直觉的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你可能需要更多地听一下他(小伙)的意见和建议,考虑他的感受,不然沟通上会有矛盾,碰到其他人也会有矛盾,会让他们带着一种博弈的心理和你沟通”。

  成员确实是优秀的,人是优秀的人,沟通的问题,很微妙。

  本周五稍晚我和开发经理又聊到了传统开发(RUP)和敏捷开发。我需要敏捷起来,我们的团队需要敏捷起来。(未完待续)


本文转自Kai的世界,道法自然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kaima/archive/2009/11/07/1597958.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把握三大计划 抓住ERP项目实施的灵魂


下一篇:小型企业是否该引入ERP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