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有一行代码的项目,登上了GitHub趋势榜榜首

截至2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738例(其中重症病例618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黑龙江核减1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现有疑似病例28942例。

谁都不知道这场疫情会持续多久,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正在亲历历史

相比17年前的非典时期,我们拥有更多的信息,留给以后来研究这一切的发生和结束,但是在这个微博热搜排行榜一分钟就能改变的时代,信息快速的出现、爆炸而又消失是常态。

我们需要一个地方,认真记录好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最近,一个特殊的项目登上了GitHub趋势榜榜首。

项目名叫nCovMemory,上线几天,已经有了超过4000星标,超过500 Folk。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项目中,你看不到代码,参与者们共同维护的,是一个个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链接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2019ncovmemory/nCovMemory

广泛收录疫情相关资料,全部截图留存

这个项目收录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019-nCoV)深度报道和非虚构作品的地址、截图、存档。

项目作者们声明,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方便广大网友及研究人士(如自然语言分析、疫情防治)取用相关资料的语料库,并无其他特别考量。

而在介绍中,项目的作者们更希望该项目能“有助于理解疫情及其影响下的每一个人,并为观察内地传媒如何呈现这场疫情做初步的资料收集”。

所以在收录的范围上来看,项目选材比较广泛,如果资料详尽细致或角度新颖,且来自较可信赖的传媒,原则上均予收录,尤其重视对一线、基层(不只是最受关注的,而是包括各地、各群体、各行业)的非虚构写作和描述性报道,也收入摄影报道。

项目结构如下。

项目欢迎所有人参与贡献,除了不接受付费阅读的项目,还要求在建立一个完整条目时要包含四个要素:日期,原始URL,archive,截图。

为了防止链接失效,项目还提供了了截图的插件和链接,对文章内容进行截图留存。

目前该项目已经收录了三十多家媒体的数百篇报道,包括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并且还对一些海外的报道进行了翻译和留存。

技术+媒体,记录不该被忘记的事

技术从业者们在用这样的方式,和媒体人一起努力,共同记录、保存历史。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作者们都不希望自己记录下的文字和影像只是昙花一现,便在信息海洋中归于沉寂,以后再也不会被发现。

这样的项目也为后人的查看提供了详细、完善整理的资料。当疫情后平静的世界再想研究这次疫情的发生、传播和结束,再想去系统的观察疫情中的医务人员、公务人员以及各行各业中的普通人的经历,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丰富的资料。

项目的原作者是为了这个项目单独开的小号,我们不知道这是一位媒体人还是一位经常使用GitHub的程序员,但是在这个满是代码的平台上,不止这一个项目在用共享代码的技术,共享并保存着2019nCov的相关信息。

为了不让信息沉寂,“技术+媒体”是很好的选择。

去年,端传媒主编张洁平在香港创办了区块链新项目“Matters.news”,用区块链技术让内容永久保留、不能篡改,当内容“上链”之后,知识产权将会得到很好的保护,讨论也都将有据可查。

区块链是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将数据信息记录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公开账本上,所有用户都能够享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文创行业确权、流通、追溯交易,对于内容生产、传播、以及内容变现、收益分享、内容监管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应用,可以帮助创作者和投资人更快更好地实现价值的生态化创造和价值转化,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突破点。

国外也有类似的项目,如BM创办的Steem,作为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激励社交网络,2016年上线运行,最高注册用户数达100万。

17年前,我们没有GitHub,也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17年之后,我们记录了更多的内容,还有人在为了更好的保存这些内容在努力。

记录是为了不再遗忘,希望这次犯过的错误,下一个17年之后,我们不会再犯。

上一篇:返工在即,*“赛马”!多家技术公司发力,AI解决“大规模人群”零接触测温


下一篇:助力新冠CT检测,依图4天上线AI系统!准确率达97.3%,已服务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