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别和任何人聊天2023-10-26 17:31:52 电视剧《余欢水》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没有人会真的同情我。 我难受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只有黑暗同情我。 走路的时候摔倒了,只有马路会同情我。 我死了以后,只有坟墓会同情我。 年龄越大越明白:苦乐喜忧,跌宕起伏,是人生常态。 谁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来承受他人的苦闷,唯有自悟,才能自渡。 -01- 人类悲欢并不相通 《六祖坛经》有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鹰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人在世间走,苦与乐,好与坏,只有自己最清楚。 想起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猴子受伤后,留下一个伤口。路人看到以后,纷纷前来关心。 一有人来问,小猴子就会扒开伤口给他们看。看过之后大家都叹息不已。 小猴子本来以为会得到帮助。然而这些人在短暂的停留之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赶路。 最后,小猴子的伤口由于一次次被扒开,导致感染,死掉了。 小猴子的结局很可怜,然而也告诉我们一个启示: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当我们把伤口扒给别人看的时候,最多可能得到寥寥几句的宽慰,但并没有人真的在意你伤得有多深。 针没有扎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感觉不到疼。 鲁迅在《杂感》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 于你而言,天大的事情,在别人那也不过是个故事。 别人不懂你的感受,你叫的再大声,也是白费功夫。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察觉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这个偌大的世界,看起来热闹繁华,实则也不过是一座又一座的围城相接。 这座围城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喜。 别人进不来,你也出不去。 很多时候,为了守好自己的那座围城就必须拼尽全力。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解他人之忧。 亦舒曾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成人世界里,感同身受,是最大的奢侈。 万般皆苦,只可自渡。 -02- 人在低谷不要打扰任何人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怨人者,人恒怨之。” 经常向别人抱怨倾诉,不仅会招致别人的不满,自己的生活也会越过越糟。 所以,日子再苦,也不要轻易打扰他人。 《祝福》中,祥林嫂失去了唯一的儿子,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最初,人们还有几分同情,到后来,听多了,也就厌烦了。有时她甚至还会遭受到一些冷言冷语。 人越是遭遇不顺的时候,越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没有人愿意与累赘之人久处,抱怨多了,别人对你也会有三分怨意。 《史记》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上之人同享福容易,但是共患难却很难。 唐朝诗人柳宗元,出身豪门大族,年少成名,不到三十岁就身居高位。家中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 他写了一篇《六逆论》,试图说服病重的唐顺宗换掉太子。然而“永贞革命”全面失败,他一生的流放之路也由此开始。 在流放之地,他水土不服,百病所集,很快形销骨立。 他害怕自己死在这片荒地,就向所有认识的人求助,疯狂地给每一个曾经的朋友写信,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然而,却得不到只言片语的回复。 昔日的高朋满座,今日避之犹恐不及。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他看清了人心凉薄。 《菜根谭》里有言:“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愿意跟潦倒之人有过深的交情,趋利避害,是人之通病。 平日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维系所谓的圈子,可直到你有难,发现无人可依时,才懂得人情似纸张张薄。 有一句话说的好:路顺众人扶,墙倒众人推。 人在低谷,不打扰别人,是留给自己最大的体面。 -03- 人在低谷一定要自己扛过去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名虔诚的佛家弟子遇到难事,于是去寺庙求拜观音。 当他走进寺庙后,发现竟有一个与观音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在拜菩萨。 便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回到:“是的。” “可你为何要拜自己呢?”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 观音笑答,“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佛有言: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人生于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境。 不是所有的痛都会有人理解,也不是所有的累都能有人分担。 有些人能够“渡”你一时;但能够“渡”你一世的唯有自己。 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曾出游数岁,每次大困而归。 在自己最穷困潦倒之际,连亲人都弃他而不顾:妻子不下织机,嫂嫂不给他饭食,父母不与他说话。 苏秦并没有抱怨,因为他深知:得势时受人拥戴,失势时遭人冷眼。 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自己扛过所有的人情冷暖。 当夜,他翻出姜太公写的《阴符经》,挑灯苦读,精研纵横术。 读到深夜想睡觉时,他便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甚至流到了脚踝。 一年过后,苏秦再次闯荡,最终游说六国,合纵成功,身挂六国相印。 他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到故乡,曾经嘲讽轻蔑之声,皆变成歌颂赞美。 人生的一切失意并非没有希望。 顺境固然可以助你更容易获得成功,但逆境往往才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 人在低谷,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与其靠人不如靠己。 当你独自扛过所有黑暗之后,会发现你曾经以为的苦难,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如泰戈尔所说: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04- 作家马丁说过: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人生在世,苦难只是一时,而不是一世的。 人在低谷,不要总想着让他人分担你的痛;再难的路,也要自己走;再苦的人生,也得自己渡。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懂得有些事只能报喜不报忧,有些责任必须自己承担,有些苦只有独自熬。 往后余生,若碰到低谷,愿你能苦而不言,痛而不语,扛过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在低谷,别和任何人聊天上一篇:《植物大战僵尸》下一篇:github 操作
电视剧《余欢水》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年龄越大越明白:苦乐喜忧,跌宕起伏,是人生常态。
谁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来承受他人的苦闷,唯有自悟,才能自渡。
-01-
人类悲欢并不相通
《六祖坛经》有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鹰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人在世间走,苦与乐,好与坏,只有自己最清楚。
想起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猴子受伤后,留下一个伤口。路人看到以后,纷纷前来关心。
一有人来问,小猴子就会扒开伤口给他们看。看过之后大家都叹息不已。
小猴子本来以为会得到帮助。然而这些人在短暂的停留之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赶路。
最后,小猴子的伤口由于一次次被扒开,导致感染,死掉了。
小猴子的结局很可怜,然而也告诉我们一个启示: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当我们把伤口扒给别人看的时候,最多可能得到寥寥几句的宽慰,但并没有人真的在意你伤得有多深。
针没有扎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感觉不到疼。
鲁迅在《杂感》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
于你而言,天大的事情,在别人那也不过是个故事。
别人不懂你的感受,你叫的再大声,也是白费功夫。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察觉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这个偌大的世界,看起来热闹繁华,实则也不过是一座又一座的围城相接。
这座围城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喜。
别人进不来,你也出不去。
很多时候,为了守好自己的那座围城就必须拼尽全力。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解他人之忧。
亦舒曾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成人世界里,感同身受,是最大的奢侈。
万般皆苦,只可自渡。
-02-
人在低谷不要打扰任何人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怨人者,人恒怨之。”
经常向别人抱怨倾诉,不仅会招致别人的不满,自己的生活也会越过越糟。
所以,日子再苦,也不要轻易打扰他人。
《祝福》中,祥林嫂失去了唯一的儿子,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最初,人们还有几分同情,到后来,听多了,也就厌烦了。有时她甚至还会遭受到一些冷言冷语。
人越是遭遇不顺的时候,越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没有人愿意与累赘之人久处,抱怨多了,别人对你也会有三分怨意。
《史记》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上之人同享福容易,但是共患难却很难。
唐朝诗人柳宗元,出身豪门大族,年少成名,不到三十岁就身居高位。家中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
他写了一篇《六逆论》,试图说服病重的唐顺宗换掉太子。然而“永贞革命”全面失败,他一生的流放之路也由此开始。
在流放之地,他水土不服,百病所集,很快形销骨立。
他害怕自己死在这片荒地,就向所有认识的人求助,疯狂地给每一个曾经的朋友写信,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然而,却得不到只言片语的回复。
昔日的高朋满座,今日避之犹恐不及。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他看清了人心凉薄。
《菜根谭》里有言:“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愿意跟潦倒之人有过深的交情,趋利避害,是人之通病。
平日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维系所谓的圈子,可直到你有难,发现无人可依时,才懂得人情似纸张张薄。
有一句话说的好:路顺众人扶,墙倒众人推。
人在低谷,不打扰别人,是留给自己最大的体面。
-03-
人在低谷一定要自己扛过去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名虔诚的佛家弟子遇到难事,于是去寺庙求拜观音。
当他走进寺庙后,发现竟有一个与观音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在拜菩萨。
便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回到:“是的。”
“可你为何要拜自己呢?”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
观音笑答,“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佛有言: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人生于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境。
不是所有的痛都会有人理解,也不是所有的累都能有人分担。
有些人能够“渡”你一时;但能够“渡”你一世的唯有自己。
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曾出游数岁,每次大困而归。
在自己最穷困潦倒之际,连亲人都弃他而不顾:妻子不下织机,嫂嫂不给他饭食,父母不与他说话。
苏秦并没有抱怨,因为他深知:得势时受人拥戴,失势时遭人冷眼。
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自己扛过所有的人情冷暖。
当夜,他翻出姜太公写的《阴符经》,挑灯苦读,精研纵横术。
读到深夜想睡觉时,他便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甚至流到了脚踝。
一年过后,苏秦再次闯荡,最终游说六国,合纵成功,身挂六国相印。
他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到故乡,曾经嘲讽轻蔑之声,皆变成歌颂赞美。
人生的一切失意并非没有希望。
顺境固然可以助你更容易获得成功,但逆境往往才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
人在低谷,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与其靠人不如靠己。
当你独自扛过所有黑暗之后,会发现你曾经以为的苦难,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如泰戈尔所说:
-04-
作家马丁说过:
人生在世,苦难只是一时,而不是一世的。
人在低谷,不要总想着让他人分担你的痛;再难的路,也要自己走;再苦的人生,也得自己渡。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懂得有些事只能报喜不报忧,有些责任必须自己承担,有些苦只有独自熬。
往后余生,若碰到低谷,愿你能苦而不言,痛而不语,扛过去,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