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无处不在的当下,企业如何用RPA破解内卷迷局?
用自动化优先与人机协同应对企业内卷,RPA成为重要杀器
自动化优先,人机协同,简单原则,三个方式化解企业内卷化
文/王吉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创造出“内卷”这个词时,绝对想不到60年后,它会在中国网络这么流行。
内卷,即involution,也称为内卷化、内卷效应。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经过互联网发酵,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内卷用以形容工作或考试的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
生活中许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是内卷。
就如很多简单到只有复制与粘贴的工作,员工们每天表情麻木地在可有可无的岗位上,按部就班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也是内卷。
而被内卷,则被比作是被安排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日复一日地跟随大家做没有效率却又不得不做的应“无用功”。
内卷一词,是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随着更多人的使用,它也延伸到了各行各业。
任何企业内卷都无可避免
5月初,华为内部论坛的一篇文章,让这个词再次被热议。在这篇解读中,内卷被拆解为7个维度,分别是:
- 无意义的精益求精;
-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 为了免责,被动地应付工作;
- 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
- 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
- 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
- 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地挖掘、研究。
这7个维度,解读的是内卷,说的却是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试问,哪个组织不会存在一些此类情况呢?毕竟事情是人干的,只要是人总会出现各种情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没有哪个组织不存在竞争与内耗,没有哪个企业不存在低效办公与“人为决策”。不然,业务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又是干什么用的?
广义而言,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就凭这一点,内卷是无处不在的,任何组织都会存在一定的内卷化,或者在某个发展阶段出现内卷化。
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遵循生命周期理论。在发展与成长的前两个阶段,规模还不算大的企业能做到“人尽其用”,整体运营效率是不错的。这个时期的竞争主要表现对外,内卷化表现的并不明显。
但随着企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开始过得比较舒服,外部竞争趋于平缓的情况下,内部竞争会走向台前。随着企业的发展,总会出现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无法与其市场地位相匹配的情况。
如果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价值观来主导企业管理,员工不能人尽其用,业务无法快速落地,加上一些为扩张而生的不盈利项目,会导致人员、资源、技术等的秩序混乱,内卷化就会逐渐明显。
经历四个成长阶段后,企业通常会面临消亡、稳定以及转向三种结局。如果企业在此期间无法实现突破,面对更激烈的行业竞争,找不到新出路的情况下,内部同样会逐渐内卷化。当一个企业无心于外部竞争时,内部竞争与消耗往往会更严重。比如人事内斗、运营效率无法提升等,都是企业内卷化的具体表现。
在内卷严重的企业里,那么多人响应996乃至007,那么多人每天熬夜、牺牲周末以获得领导肯定。形式上表现的很好,实则效率低下,加班与业务效率并不成正比。
大部分人都会被动内卷,加之很多人会主动内卷,整个职场都会陷入看似努力却低效重复的怪圈。耗费时间却没有意义的工作,会消磨员工精力,甚至会让很多原本上进的员工变得颓废不堪。
技术能否解决内卷问题?
既然内卷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是不是组织的运营没有人,或者尽量少用人就能避免内卷呢?比如将生产车间全部换成以机器人为主的自动化生产线,将企业运营都用上自动化系统,是不是就不会内卷了呢?
用数字化技术代替人力资源,不失为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数字化就不会存在内卷吗?
很多组织之所以出现内卷现象,在于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经营模式。它们还没有做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不能用数字化战略及思维指导运营。运营效率上不去,成本越来越高,内卷也就越发严重。
而一些积极引入AI、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企业,通过平台战略、中台运营等模式做到了运营与运维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人力资源、财务、销售等多部门实现增效降本,进而减少了内卷情况的发生。
表面上看去,似乎数字化做的较好的企业,内卷的情况都比较轻。但数字化做得再好,也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化悖论”。
技术可以助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却也可能让企业运营更加繁琐。一些企业对于数字化建设的非理性投资与决策,同样会导致企业的内部竞争、消耗,乃至导致某项业务停滞不前。因此,过度投资技术、投资回报率太低等情况,也都属于内卷。
王吉伟频道认为,在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以下几种情况也属于内卷。
- 斥巨资上线企管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利用;
- 只有投入很少产出甚至没有产出的技术投资;
- 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异构系统过多导致数据孤岛;
- 不过问新技术新模式仍然投资维持原有信息化系统;
- 上线数字化系统仍要配备大量人力资源;
- 增加数字化系统反而让业务流程更繁琐。
你看,为了解决内卷而采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到头来仍然会出现内卷。
如何破解“内卷”迷局?
了解内卷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如何破解“内卷”迷局。
技术可以助力企业增效降本,进而减少内卷化。但技术并非万能,不合理的技术还会加重内卷化。技术最终要服务于企业经营,企业经营的决策者还是人。而企业内卷化,主要是因为经营与管理出现问题,最终也要归结到人。
所以,合理的投资与使用技术,正确的人力决策,更优化的人力资源,到位的项目执行,各项措施多维并行才能更有效的化解企业内卷。
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王吉伟频道认为,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避免内卷,或者降低内卷化对企业的伤害。
1、自动化优先。自动化优先是一种思维,也是运营方法论。自动化优先思维要求企业决策者从战略制定和业务执行方面,优先考虑采用自动化。
现在而言,90%以上的企业都存在着业务流程冗余、繁杂的情况,业务流程自动化可以解放人力员工,从而有效避免人力资源的内卷。自动化优先最佳实践优先推荐RPA,可以让自动化更简单的实现。
2、人机协同。人机协同的逻辑,是让机器做简单重复的事情,以及通过数据分析辅助人力决策,从而提高人力员工的业务效率。
人机协同实则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另一种路径,它通过人工智能、智能增强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能力,避免员工因为处理不了过于复杂的业务而“原地打转”,也就能够规避人力内卷。当前而言,“人+RPA”是打开人机协同的最佳模式。
3、简单原则。这里说的简单原则,主要针对技术的投资与应用。很多企业引入技术无法有效利用,或者持续投入的技术长期不见成效。
简单原则要求企业在技术应用上,尽量做到投入少且收效快,最好能做到边投入边见成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ROI过低的情况。同时也能快速提高业务效率,进而避免各部门因效率低下造成的业务、人员、管理等各种内卷。
现在,业务流程自动化已是企业增效降本的得力解决方案,而RPA也因为成本低、部署快、成效高等诸多优点,成为业务流程自动化实施的首选工具。
后记:如何通过RPA摆脱内卷
企业经营最明显的内卷现象是,大量员工从事简单、重复没有价值的工作。这些工作,多是因为业务流程问题。很多企业的办公场景,都存在大量需要优化的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完全可以借助RPA实现自动化。
用机器人替代人力员工的方式,不但解决了日常工作中的内卷,也可以有效提高员工愉悦指数,降低离职率。
RPA通过模拟手动操作鼠标、键盘等方式,代替人工完成工作上大批量、重复、繁琐、枯燥的操作。RPA机器人可以减轻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继而可以让员工挑战更有价值、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大量应用RPA,可以有效避免员工的内卷化。
未来数字经济时代,自动化与智能化无处不在。当一切业务流程都融合自动化后,人力员工做的是有决策性的工作,重复的低价值工作都将交给机器人去做。
在“自动化优先”思维的主导下,以RPA为代表的自动化工具会成为企业运营标配,以RPA为主的人机协同也将成为未来主要工作岗位。业务自动化的大流行,必然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内卷程度。
各种组织的形态各异的内卷化,最终都要归结于人。不只是身处组织内的人会因从众心理主动或被动内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会内卷。比如拖延症导致的计划失败,比如执行力差造成的任务破产等等。
很多人的计划与任务半途而废,都与效率不够有关系。如果能够有效提高效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内卷。因此,个人也能通过RPA实现“反内卷”。
比如,可以用RPA数据采集机器人来搜索某些数据,用RPA发布机器人上传视频及发布文章等。借用自动化工具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就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去做娱乐、放松以及深度思考的事情。显然,这可以帮助很多人摆脱内卷状态。
不同领域的开发者们,正在开发更多的RPA机器人。未来会有更多的工作场景,通过RPA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
这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积极上进的人,可以通过RPA摆脱内卷化。
显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