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遗传算法编程》—— 第1章 简介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Java遗传算法编程》一书中的第1章,第1.1节,作者: 【英】Lee Jacobson(雅各布森) , 【美】Burak Kanber(坎贝尔),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第1章 简介

Java遗传算法编程
数字计算机和信息时代的崛起,已经彻底改变了现代的生活方式。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使我们能够让生活的许多领域数字化。这种数字化让我们将许多繁琐的日常任务外包给计算机,而这些任务以前可能需要人来完成。这方面的一个日常例子是字处理应用程序,它们内置拼写检查功能,可以自动检查文档的拼写和语法错误。

随着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快,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已经能够用它们来执行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如理解人类语言,甚至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这种不断的创新,让我们能够将越来越多的任务外包给计算机。今天的计算常常能够每秒执行数十亿次操作,尽管它们在技术上能力很强,除非它们能够学习,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提交给它们的问题,它们将永远只限于执行人类为它们写下的各种规则或代码。

人工智能及其子集遗传算法的领域,正开始解决今天的数字世界所面临的一些更复杂的问题。通过在真实世界应用程序中实现遗传算法,人们有可能解决较传统的计算方法几乎不能解决问题。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1950年,阿兰·图灵(数学家和早期计算机科学家)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题为“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计算机器和智能)”,其中他提出问题:“计算机能思考吗”?他的问题导致了许多争论:智能到底是什么?计算机的根本局限是什么?

许多早期计算机科学家相信,计算机不仅能够展示类似智能的行为,而且通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它们将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这一观点由司马贺(Herbert A. Simon)在1965年提出,他宣称,“机器将有能力,在20年内,做任何人能做的工作”。当然,现在,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知道司马贺的预测远离现实,但在当时,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同意他的立场,并确立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AI”机。一个强AI机就是一个机器,在面对给它的任何任务时,它至少像人类一样智能。

今天,在阿兰·图灵的著名问题被提出50多年之后,机器是否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基本上仍然悬而未决。直到今天,他关于“思考”意味着什么的论文和思想,仍然引得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争论不休。

虽然我们还远远未能创造可以复制人类智能的机器,但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无疑在人工智能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强AI”和发展媲美人类的人工智能的关注,已经开始转向对“弱AI”的偏爱。弱AI是发展更狭窄领域的智能机,这在短期内更容易实现。这种较窄的关注点让计算机科学家创造实用的、貌似智能的系统,例如苹果公司的Siri和谷歌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

在创建弱AI系统时,研究人员通常会专注于建造一个系统或机器,它只拥有解决一个较小问题所需的“智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更简单的算法,使用更少的计算能力,同时还取得成果。相比较而言,强AI研究专注于建造一个智能机器,足以能够解决人类所能解决的任何问题。由于问题的范围很广,这使得构建强AI的最终产品的可能性小很多。

仅在几十年里,弱AI系统已经常见于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中。从下棋到帮助人类驾驶喷气式战斗机,弱AI系统已经证明,它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有用,这些问题一度被认为只有人类能解决。随着数字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小、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这些系统的可用性很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上一篇:李开复Wired专栏文章: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一幅蓝图


下一篇:Python一切皆是对象,但这和内存管理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