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去一年众多的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实地接触到了广大华北区域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让我们对于市场和行业有了更多的认知与理解。
大趋势如同灰犀牛,确定,来势汹汹,已在路上。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如何应对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常常是最具挑战的课题。未来我们将一起探寻解题之道。
趋势1.更高的供应链协同效率
(1) 主机厂大步践行数字化转型。
中车、一汽、美的、三一重工等主机厂因竞争和国家发展需要,已投入数百亿在探索数字化转型,它们思考的不是转不转,而是如何借助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而带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截至2021 年 10 月,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已达31家,是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于3C电子、家电、汽车、钢铁、新能源等行业。
(2) 配件厂基础层次不齐。
相比于主机厂,配件厂无论是资金、技术、人才、设备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很多企业内部的信息收集还是靠手写填表,签字画押。有多少库存,要靠估算;什么时候能交货,要靠估算;出了质量问题,要靠讨论。
一些企业数字管理抓得很好,但对于企业家的努力依赖很大,需要企业家一把手天天看表来把控生产经营,没有激活普通员工的自主性,也存在管控滞后的问题。
(3) 供应链需要供货过渡到协同。
传统供应链管理以货品的及时、准确配送为核心,最优秀的如丰田的准时制生产方式JIT。
现在主机厂在装配过程中碰到问题时,需要配件厂能第一时间一起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而不是踢皮球式的来回发信息。
碰到质量问题时,需要借助质量追溯体系,能快速界定影响的批次,界定问题范围,从而为质量改进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主机厂需要及时掌握配件的生产进度,就像了解电商物流配送进度一样,而不是简简单的一个约定交货时间。
(4) 主机厂已在扩展数字化的范围。
海尔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美的的美云智数、三一的树根互联、富士康的工业富联等等不光自身实践,已经将其实践经验和能力拓展为新的业务线,即帮助其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趋势2. 更具竞争力的用电成本
同一个街区的企业的用电成本一样吗?
(1) 电力市场化发展。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根据意见,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协同运行,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
受此影响,每个企业电能进货价将不再统一,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电力供应体系。
(2) 新能源技术的逐渐普及。
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将随着产品成熟、成本降低,逐渐成为企业降本、应对电力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
储能系统也从关键设备的应急供电,逐渐扩大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3) 能源管理精细化。
传统企业内部用电管理是看周报、月报,能源管理粒度粗,成本与产能关系不清晰。
现在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记录能耗数据,进而将设备、厂房、产值、能源等做关联分析,找出能耗高、产值低的环节进行重点改进。
趋势3.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
(1) 更快的市场感知速度。
传统生产模式是主要基于订单,需要销售的主动拓客,或者广告获客,市场感知慢,市场需求传递效率低。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构建与客户应用深度融合的感知体系,从消费电子业的苹果、小米,到重型设备的三一重工、中集,再到国网推广的电表、App,以及更多的预测性维护的尝试。
(2) 更快的交付速度。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的是型号多、批量少、交货急的客户需求和竞争挑战。
同时另一面,生产线上的繁忙程度不一,资产价值不能充分发挥;交付效率又遇上市场变化的考验,导致库存累积、资金占用。
(3) 更快的内部演化速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更多的柔性和弹性,去适应市场。虽然机器设备的柔性短期难以改变,但人的能力、协作系统的柔性却可能快速调整。
近两年出现的低代码平台、SaaS 化软件就是顺应企业快速灵活变更的需求而诞生。企业能借助这些工具快速探索变更路径,避免高成本、高风险的固定资产投资。
趋势4. 从产品到服务
(1) 消费品厂商、主机厂都在经历由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
传统以交易为核心的模式越来越多变为以使用为核心的服务模式。
体验、迭代是服务模式的核心,其也在逐渐传递到上游的材料、配件企业。
(2) 如何从实物交付到持续反馈与迭代。
消费品厂商、主机厂掌握着客户使用数据,其产品需要持续升级;材料、配件企业也需要产品的使用数据才能迭代。如何既打通数据,又兼顾数据安全成为重要的议题。
产品数字化、产品软件化是公认的演化方向,但具体到特定领域需要不同的解法。如配电领域,从购买配电设备到购买配电服务,从自建、自管到托管就是一种产业实践。
这带来的挑战是,客户从对硬件品牌的认知,过渡到对服务品牌的认知。
趋势5. 招工挑战
(1) 招工难。
制造工厂招工是个持续挑战的板块,即是人口结构演化的结果,也是年轻人就业观念变化结果。
这个难题不因企业品牌、待遇提升有差异化,即使世界 500 强的工厂也面临该挑战。
(2) 降低低效岗位需求。
除了供给挖潜,降低用工需求也是需要同步探索的解题路径。
比如机器视觉在产线的质检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实践,将宝贵的产业工人从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挑战和更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的话
企业竞争的关键之一是企业如何能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好地利用时代所提供的竞争手段。
目前摆在企业面前的生产力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
数字化咨询服务 丨作者 黄军雷
数据驱动价值 热爱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