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为水网纵横,湖泊密布而被称为“千湖之省”。如此充沛的生产资源对于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水、电的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事实上,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加上*的大力扶持,湖北近几年来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集成电路产业链雏形形成
自2000年确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布局,目前湖北省已经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据湖北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此前介绍,截止2016年7月底,湖北省拥有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企业60余家,集成电路专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
在设计领域,湖北不仅培育了烽火科技微电子部、昊昱微电子、中船微电子、九同方微电子、芯动科技、长芯盛科技、高德红外、武汉梦芯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而且也吸引了新思科技、凹凸电子以及联发科等一批国际一流的IC设计企业加入。
在制造领域,湖北不仅有我国销量最大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台基股份,还有华中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武汉新芯(现为“长江存储”旗下全资子公司)。
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落地更是让全球半导体业界的目光投向湖北武汉。
作为全产业链中的最后环节,封测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湖北拥有方晶电子和芯茂半导体等多家封测企业。
其中方晶电子已于2016年确定将分两期新建10条SOT-23微型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
在材料方面,晶丰电子的封装胶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正在切入到代工厂的供应体系;同时,湖北兴福电子也开创了国产化电子级磷酸用在8英寸及以上集成电路的先河,并且与格罗方德、中芯国际等大厂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自2007年富士康落户以来,湖北还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巨头先后在汉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如IBM、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极大地提升了湖北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的供给能力。
为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2015年,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元的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发展重点以晶圆制造业为主,同时兼顾设计和封测等上下游产业链。
长江存储“搅动”存储器产业
近日,展讯通信市场副总裁王成伟表示,中国半导体企业要想说了算还得20年。不过,对于存储器领域而言,因为3D堆叠技术的出现使得中国有机会缩短追赶国际大厂的时间。
存储器是集成电路的三大品类之一,在智能终端、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带动下,存储器销售额占整个芯片产业的比重超过25%。目前,全球存储器品类以NAND Flash和DRAM为主。
受摩尔定律的影响,各大NAND Flash原厂正逐渐将产能从2D转向3D,但由于产品良率等因素,制程转换进度稍显缓慢。
除SK海力士已推出72层3D NAND产品外,三星与东芝/西数阵营都在向64层产品迈进。
作为国家集成电路的产业基地城市之一,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重点就是存储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非长江存储莫属。
长江存储的前身是武汉新芯,由紫光集团联合国家大基金、湖北省*投资基金在武汉共同成立,总投资金额达240亿美元,一期工程就直接瞄准32层3D NAND Flash。
根据规划,相关产品预计将今年底推出,然后继续进入64层产品研发阶段。这将为中国厂商在全球存储器市场中赢得一定话语权。
作为*的存储器产业基地,量产3D NAND Flash只是长江存储“搅动”全球存储器市场的第一步,未来还将启动DRAM内存和晶圆代工建设。
此前有媒体报道,长江存储已经组建了500人的研发团队开发20/18纳米DARM技术。
如果消息属实,也就意味着中国的DRAM内存也将在不久之后赶上国际大厂水平。
毕竟在20/18纳米阶段,目前只有三星的研发较为迅速,于今年第一季度率先推出18纳米制程相关产品,而美光和SK海力士则要到今年才能完成20纳米制程转换。
长江存储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30万片月产能的规模,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存储器大厂的先进水平,到2030年,实现月产能100万片的生产规模。
目前,长江存储已经与福建晋华以及合肥长鑫成为了驱动中国存储器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未来也有望成为“搅动”全球存储器产业的一支劲旅。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