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介绍1 - 由来

RabbitMQ是一个异步消息通信中间件,用erlang语言开发,实现了AMQP(Advanced Message Queue )协议,是一个开源产品,官方网站:http://www.rabbitmq.com/

应用场景。对于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来说,它会有很多的组件或者说模块或者说子系统或者(subsystem or Component or submodule)。那么这些模块的如何通信?这和传统的IPC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IPC很多都是在单一系统上的,模块耦合性很大,不适合扩展(Scalability);如果使用socket那么不同的模块的确可以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1)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如何维持这个连接,如果一方的连接中断,这期间的数据如何方式丢失?

2)如何降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耦合度?

3)如何让Priority高的接收者先接到数据?

4)如何做到load balance?有效均衡接收者的负载?

5)如何有效的将数据发送到相关的接收者?也就是说将接收者subscribe 不同的数据,如何做有效的filter。

6)如何做到可扩展,甚至将这个通信模块发到cluster上?

7)如何保证接收者接收到了完整,正确的数据?

AMDQ协议解决了以上的问题,而RabbitMQ实现了AMQP。

消息队列的由来和发展过程。1983年,有个印度人Vivek Ranadive突发奇想,觉得软件系统中也应该有类似硬件总线的东西,其它的应用可以接到软件总线上,方便地实现应用间消息通信的工作。为此他创建了Teknekron公司,但直到1985年,他才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客户高盛,以及软件总线天生用来解决的问题:金融交易。

当时的交易员的小隔间内挤满了用来完成交易的各种终端,每台终端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果用软件总线来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那么交易员只需要一个终端来接入软件总线,订阅他想要的消息。于是发布订阅模式诞生了,同时诞生了第一个消息队列软件TIB(The Information Bus)。很快,这种数据传输模式便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进入了电信、新闻行业。1994年,路透社收购了Teknekron。

这个迅猛发展的软件很快得到了IBM的关注,因此在80年代后期,IBM开始研究自己的消息队列软件,1993年IBM MQ产品系列面世,之后的17年,MQ系列进化成了WebSphere MQ并统治着商业消息队列市场。那段时间,TIB也一直活在,后来更名为Rendezvous。1997年,Teknekron以TIBCO的形式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再度出现。同年,微软也开发了自己的消息通信软件MSMQ

JMS(jave message service)的诞生。MQ软件几个供应商之间的壁垒森严,各个产品的通信协议、接口都不相同,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产品,想要换另一个产品,显然需要修改接入应用。供应商的壁垒维持着足够高的价格和利润率,只有大型组织机构才能用的起MQ。为了打破壁垒,使得同一个应用可以消费不同的MQ产品,2001年,JMS诞生了。JMS提供公共的API接口,隐藏各个MQ产品的实际接口,这样应用程序只需要针对JMS API编程,选择合适的MQ驱动即可,JMS会打理好其它的部分。

AMQP(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的诞生。JMS虽然很好地胶合了各个MQ的接口,但是各个MQ的协议还是不一致,而且也不是开放的。显然有人并不满足以此。2004年,JPMorgan Chase和iMatix合作开发了AMQP,这是一个开放标准,任何人都可以执行这一标准,针对这一标准编码的任何人都可以和任意AMQP供应商提供的MQ交互。

RabbitMQ的由来。2004年,伦敦金融部门的企业家Alexis想要开一家公司去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的通信问题,他认识到消息通信才是分布式计算的解决方案。这段时间AMQP正开始开发,他的金融背景使他认识了AMQP的主要负责人John O'Hara,于是准备基于AMQP来创建MQ服务。他找到Matthias探讨AMQP,Matthias对Erlang比较有研究,觉得Erlang很适合用来处理分布式消息通信,经过一番验证,2006年,他们成立了Rabbit Technologies公司来开发RabbitMQ。大家都觉得Rabbit这个名字不错,毕竟rabbit行动非常迅速,而且繁殖起来也很疯狂。刚好这时候AMQP草案也公开了,由于采用Erlang语言,让他们能快速开发并跟上AMQP标准前进的节奏。目前RabbitMQ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初创的小公司,到商业巨头。

上一篇:【重点突破】——使用Express创建一个web服务器


下一篇:redmine 出口中国的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