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dd命令中dsync与fdatasync的区别【转】

在Linux系统中经常会使用dd命令来测试硬盘的写入速度,命令会涉及到两个参数:dsync与fdatasync,本文介绍一下其区别。

  1. dd if=/dev/zero of=/tmp/1Gbytes bs=4k count=256000 oflag=dsync
  2. dd if=/dev/zero of=/tmp/1Gbytes bs=4k count=256000 conv=fdatasync

相信上述两个在Linux系统上使用dd测试磁盘INPUT性能的命令各位都看过,甚至使用过。

两个都是往硬盘中写入1 Gbytes的数据,只是第一个的速度慢的要命。

使用dsync,dd会从/dev/zero中,每次读取4Kbytes数据,然后直接写入到硬盘当中,重复此步骤,直到共读取并且写入了1 Gbytes的数据。
使用fdatasync,dd会从/dev/zero中一次性读取1 Gbytes的数据,写入到磁盘的缓存中,然后再从磁盘缓存中读取,一次性写入到硬盘当中。

/dev/在内存当中,和缓存一样,读取速度都非常快,因此两种方式最终的读取速度对最终的写入速度无任何影响。
换种说法,就是此处不管有没有的硬盘缓存,对IO都不产生任何影响。

那也就是说,两种方式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多步与一步。

为什么写入速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看完这个比喻,你就会明白了:
现在有两辆一模一样的车,最高行驶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5 M/s^2,分别为甲车,乙车,他们都要走直线的,1000 M的路程。
甲车每次只能走四米,达到四米就得刹车,乙车可以一次性走完一千米。
相信大家也清楚,甲车还没加速到最高速度,就得刹车,走完这一千米需要不少时间。
而乙车,可以一直加速到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走完这一千米,花的时间明显比甲少。

因此可以推断,使用dsync,以1 Gbytes为blocksize,次数为一的方式往硬盘中写入1 Gbytes的数据,结果将不会与dd
if=/dev/zero of=/tmp/1Gbytes bs=4k count=256000 conv=fdatasync有太大的差距。

转自

Linux dd命令中dsync与fdatasync的区别 - CSDN博客 http://blog.csdn.net/xiaobluesky/article/details/50706005

dd命令的conv=fsync,oflag=sync/dsync

 

dd

dd命令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命令,对于一些比较底层的问题,使用dd命令往往可以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我们可以用它来测试磁盘的读写性能。之前一直以为他只能测试块设备,但是今天看到一个文章说他同时是可以测试文件系统的(IOzone也是可以测试文件系统跟块设备,但IOmeter是不能用来测试文件系统的)。

而对于dd命令,我们常用到的两个设备就是 /dev/null /dev/zero ,因为避免覆盖此文主题,所以对该特殊设备 见这里说明:http://blog.csdn.net/menogen/article/details/38060003

dd有有些参数是挺难理解的,今天用了两个小时才弄明白了设置conv=conv=fsync,oflag=sync/dsync,后两者比较好区分,前两者不好区分

我们知道 使用dd来测试硬盘读写速度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测试结果,而且是连续IO 而不是随机IO ,理论上文件规模越大,测试结果越准确。理论上bs越大,所测得性能越高

如何真正写磁盘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这个是不准确的,因为命令结束的时候数据还没有真正写到磁盘上去,因为对磁盘的写,我们一般是先写到了缓存就返回了。

我们来看dd的帮助页面对于一些参数的解释

the FLAG 参数(完整的看手册哦,这里假设你是知道iflag跟oflag的)

-dsync
   Use synchronized I/O for data. For the output file, 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on each write. For the input file, this
flag can matter when reading from a remote file that    has been written
to synchronously by some other process. Metadata
(e.g., last-access and last-modified time) is not necessarily synchronized.

-sync    likewise, but also for metadata

the CONV参数
   -fsync 
  Synchronize output data and metadata just before finishing. 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and metadata

dsync跟sync比较好理解,前者是只同步写数据,sync同时写元数据

但是感觉dsync与 -fsync怎么感觉有些一样? 网上的说法是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 这个可以当成是模拟数据库插入操作,所以很慢,但还是没太明白。

后来自己认真的抠了这英文用词, conv=fsync
 Synchronize output data and metadata just before finishing
意思也就是在dd命令结束前同步data和metadata,那就是不是每一次写都同步一次咯,也就是如果我们在dd命令中写了100次,他可能是等到最后的时候才把他们同步到磁盘。而oflag=dsync是说Use
synchronized
I/O for data. For the output file, 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on each write,注意这里边用词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on
each
write,那就是他是每一次写都得等到这一次写写到了磁盘才进行下一个写,也就是如果我们使用dd写100次,他每次写都是写到磁盘后才进行下一次写的。所以这样当然要比conv=fsync慢一些吧。那么自己感觉如果只是写一次的话,两者应该是差别不大的,后来做了下小实验,证实确实是这样的。

Linux dd命令中dsync与fdatasync的区别【转】

Linux dd命令中dsync与fdatasync的区别【转】

在第一个图中,我们只写1块,然后使用oflag=sync与conv=fsync
测出来一个是32.1kb/s 一个是37.8kb/s
差别不大。但是下一个我写1000个,conv=fsync就明显的比oflag=dsync/sync快很多了,所以觉得上面自己扣的英文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

所以在用dd做读或者写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自己的使用场景,如果需要将数据写入磁盘的话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是不准确的,

而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conv=fsync 比较准备,他在dd结束前会写到磁盘,

而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或者sync 是真正的每写一次就写一次磁盘,所以其实可以听到磁盘啪啪啪的响的。

dd如何绕开cache

如果要规避掉文件系统cache,直接读写,不使用buffer cache,需做这样的设置
iflag=direct,nonblock
oflag=direct,nonblock
iflag=cio
oflag=cio
direct 模式就是把写入请求直接封装成io 指令发到磁盘
非direct 模式,就把数据写入系统缓存,然后就认为io 成功,并由操作系统决定缓存中的数据什么时候被写入磁盘

测试磁盘IO的dd语句

time dd bs=4k count=10k if=/dev/zero of=test oflag=dsync

转自

dd命令的conv=fsync,oflag=sync/dsync | 学步园 http://www.xuebuyuan.com/2163169.html

上一篇:pycharm的用法


下一篇:cocos2dx-jsb 跨语言调用及第三方集成 - 过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