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微信公众平台离“应用”还有多远?

一篇关于微信内置应用的评论文章觉得很有价值。我个人补充文中的观点:

1 如果浏览器性能和网络环境更完善的话,微信应用功能还有提升空间

2 大多数应用服务于本身公司的具体业务,并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分发渠道。

3 全面铺开各个平台的应用,着实成本很高。最重要的一点是满足需求就行

原文摘录到这里:


 

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机,已经被众多的App充满了吧?至少我的是。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减少本地存储空间,开始将数据和计算搬至云端,以至于现在很少有应用在离线状态能实现所有的功能了。自从微信加强了服务号的功能后,越来愈多功能丰富的服务号开始被冠以“微信应用”的名称,有人将它解读为微信入手轻应用,将用户圈在微信当中的做法,但是实际上服务号真的有这么强的功能么?“微信应用”足以代替本地的App应用么?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比较成熟的微信服务号中来看看微信应用如今究竟能承载多少能力 。

首先,要简单说一下所谓的微信服务号,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菜单的方式发送指令,得到反馈。我们曾经报道过的“英语流利说”就是将服务做成了这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就像社交应用“约你妹”一样,实际上是基于微信中的浏览器而制作的web应用。

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两种形式都存在比较大问题,首先是应用缺乏的分发方式。无论是iOS的App Store还是Android众多的市场,应用总会有一个渠道让用户发现、搜索。而在微信服务号中,你只能根据名字来定位应用,不能模糊搜索,不能分类搜索,也不能漫无目的的浏览。也就是说,无论是“约你妹”还是“英语流利说”想要被用户使用,一定要通过其他的渠道让人知道,再通过搜索或者二维码的方式来添加,才能够正常的使用。

第二点则是应用的体验还很落后。

虽然微信提供了语音接口等功能,但任然不足以像本地应用那样顺畅的使用。如果是像英语流利说那样的传统服务号,每一项功能都相当于给公众平台发出一条指令,然后得到反馈,无论是英语题目还是口语实例均是这样。比如我在闯关界面发送一条指令后,要返回到上一级界面才可以收听到发过来的语音,如果将这样类似于10年前“给中国移动发送一条短信”的体验方式称之为应用的话,真的可以称之为倒退了吧。

而约你妹同样有着类似的问题:本质上它是一款社交类应用,由用户发起活动,其他基于地理位置的用户选择参与活动。由于整个UI是基于浏览器设计的,不知道是团队能力不足,还是这种方式有着功能上的限制,导致整个UI的逻辑怪怪的。首先是每次打开都有重新登录一遍,其次是由于微信本身已经有了顶部的返回和分享按钮,在界面本身在添加一系列顶部按钮就更让用户在准备返回的时候不知道该点击哪里。另外在用户选择筛选信息之后,点入某一个活动查看详情,再返回的主界面,筛选的条件就被取消了,需要重新选择筛选条件,不知道这是设计失误还是功能所限。

第三点则是内容形式的限制。

由于基于微信的服务号,功能上更加适合“信息”之间的交流,例如约你妹看起来虽然是一款社交平台,但是稍微使用以下不难发现,里面充斥了商家的广告,真正的用户寥寥无几。除去嘀嘀打车这个几乎是微信官方的应用外,无论是友宝、英语流利说,都离不开与用户基于“信息”的交流。这样的话必然会限制一些工具类应用的设计方式,而类似图片处理应用就更加不适合这个环境了。

总的来说,微信的初衷必然是尽量降低应用开发的门槛,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提供服务。但一款应用除了功能上的需求外,UI设计、用户体验、产品逻辑都是很重要的元素,而微信应用至少现阶段不足以很好的实现。或许未来微信会逐步完善“微信应用”的使用环境。不过最近,微信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原文链接


【转】微信公众平台离“应用”还有多远?

上一篇:微信与开发者们的利益博弈:该怎样开放?


下一篇:微信收费事件背后被广泛忽略的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