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亿劳动者将转换职业?哪些领域人工智能无法替代?

3.75亿劳动者将转换职业?哪些领域人工智能无法替代?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329.6亿元增长至1,858.2亿元。

人工智能扩展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过去仅仅局限于替代一些常规性、结构化和重复性的工作任务,到现在对一些非常规的工作任务,包括一些简单的认知方面的工作也出现替代影响。

科学家们建议停止培训放射科的医生,因为计算机已经能够替代他们的工作;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者预测机器人出租车将彻底改变交通运输格局;货车司机或仓库工人的工作也同样可以由机器人来代替。

这一势头再次引起社会对“机器替代人”的担忧,人类终将失去工作的预言不绝于耳。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测,未来90年里全世界将经历一场快速的技术进步,并推测:“我们正要遭受一场新的疾病,尽管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但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它会经常出现——即技术性失业。”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约有7500万至3.75亿的劳动者将需要转换职业类别。

新冠疫情的到来正在加速这一趋势。

经济学家相信,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往往使企业基于劳动力成本的考量使用更多的机器人,取代越来越多就业岗位的自动化浪潮将汹涌而来。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称,一些研究显示,可被自动化取代的职位在去年大量减少,但这是因为技术变革,还是因为封城措施所导致的还很难分辨。虽然美国的GDP已经恢复到接近疫情前水平,而与此同时就业数字仍比疫情之前低700万。

有人认为这表明即便劳动力大量减少,经济仍能正常运行。

然而,这可能只是因为劳动者的平均生产率在提高,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尚未被充分了解的因素,比如远程工作。

但即便如此,

就业替代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工智能相较人脑的优势在哪里?

人工智能不仅运算速度超越人脑,其储存空间也更大、精确性更高,更具有可编辑性、升级性,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取代人类工作?

当下的人工智能不管多么发达,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

与其说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人类工作,不如说人工智能正在打破传统的全职就业结构。

如何能不被人工智能“干掉”?

未来人类需要培养的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创新性、独立性、情感性、综合性等“高价值能力”。


本文转载自51CTO,本文一切观点和机器智能技术圈子无关。原文链接
免费体验百种AI能力以及试用热门离线SDK:【点此跳转】

上一篇:【尚筹网】IDEA版实现(一)环境搭建


下一篇:快速导出 ORACLE 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