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1-读书笔记(三十一)-《契诃夫文集》(五)下([俄] 契诃夫 [译] 汝龙)生活乏味但不乏魅力。

文章目录

  • 《契诃夫文集》(五)下([俄] 契诃夫 [译] 汝龙)生活乏味但不乏魅力。
  • 目录
  • 阅读笔记
  • 总结

《契诃夫文集》(五)下([俄] 契诃夫 [译] 汝龙)生活乏味但不乏魅力。

   休息,再写一篇。

目录

一八八六年

  • P304 我的家规
  • P307 泥潭 (契诃夫的文学观点。)
  • P329 房客
  • P335 不祥之夜
  • P342 卡尔卡斯
  • P349 嘘!
  • P353 梦想
  • P363 磨坊外
  • P371 好人
  • P383 变故
  • P389 剧作家
  • P392 演说家
  • P396 灾难
  • P401 赶稿
  • P409 艺术品
  • P414 庆祝会
  • P422 怪谁?
  • P427 万卡
  • P432 在路上
  • P451 就是她!
  • P457 题 解

阅读笔记

  1. 泥潭
  • 题解的内容就不写页数了
       一八八六年十二月间,契诃夫的朋友,女作家基塞列娃在写给契诃夫的信上说:“我个人觉得很懊丧,因为像您这样的作家,也就是天赋特高的作家,却只叫我看’粪堆’。世界上充斥着污秽坏男子和坏女人,他们产生的印象并不新鲜,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有个作家在领着您穿过臭气冲天的粪堆时,忽然从那儿拣出一颗珍珠来,那么人们会对他多么感激啊。您并不近视,完全有能力找到这颗珍珠,那么又何必专写粪堆呢?请您给我珍珠,好让我四周那些污秽渐渐在我的记忆里消散,这是我有权利要求于您的。……”
       契诃夫认为这种对文艺的对象和任务的理解是完全不正确的,他在一八八七年一月十四日写给基塞列娃的回信上说明了自己对艺术家的天职的看法:“文学所以叫做艺术,就是因为它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把文艺的功能缩小成为搜罗’珍珠’之类的专门工作,那对文艺是致命的打击,如同您叫列维丹画一棵树,却又吩咐他不要画上肮脏的树皮和正在发黄的树叶一样。我同意’珍珠’是好东西,不过要知道,文学工作者不是糖果贩子,不是化妆专家,不是给人消愁解闷的人。……文学工作者应该跟化学家一样客观。他应当丢开日常生活中的主观态度,知道粪堆在风景里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知道恶的感情如同善的感情一样,也是生活里本来就有的
    (绿叶和红花并存,善良与邪恶共生,真实和虚伪并生。)
  1. 不详之夜
  • P338
       “喏,火像要熄了!上帝保佑!”
       可是从他的语声里还是可以听出惋惜的音调。临到火光旺起来,火势似乎更大了,他就连声叹息,绝望地摇手,不过从他极力踮起脚尖以便站得高一点,不免气喘吁吁的样子可以看出他多少也有点高兴。大家都觉得见到了可怕的灾难,不住地发抖,可是万一大火突然灭了,他们却又会感到不满意呢。这样的两面性是自然而然的,为此而对利已主义的人类加以责备,就大可不必了。
      不管美丽多么凶险,可是仍然不失为美丽,人的感觉也就不能不向往它。
    (玫瑰,美丽且有刺,不幸,难过但凄美。)

  • P340
       马车走出五六俄里远,太太看见一种不同寻常的奇观,像那样的奇观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有人即使看到,一生中也只能有这样一次,而且是任何丰富的想象力也画不出来的。村子熊熊地燃烧,像是一大堆篝火。人的视野被一片火海挡住,火光跳动,明亮刺目,农舍、树木、教堂一齐淹没在火海里,犹如淹没在迷雾中一样。火光几乎跟阳光那么耀眼,夹杂着一缕缕黑烟和迷蒙的热气。金色的火舌溜来溜去,舔着黑色的房架,微微地笑,快活地眨眼,发出狼吞虎咽的爆响声。红色和金色的烟尘很快地腾上天空,好比一团浮云。 仿佛要使这场大火更像幻觉似的,有些心慌意乱的鸽子在那团云雾里飞上飞下。各种声音在空中古怪地混杂在一起:爆裂声惊天动地,火苗呼啦呼啦响,仿佛有几千只鸟在拍翅膀;人声喧哗,牛羊乱叫,车轮吱吱嘎嘎响。教堂的样子吓人,它那些窗口往外冒出火焰和滚滚的浓烟。钟楼像黑色巨人似的挺立在弥漫着金色灰尘的火海里。它已经全部起火,可是那些钟仍然挂在那儿,至于它们怎么能安然不动那就很难理解了。…
    (幸好,契诃夫不是画家,这些文字,个人感觉比画作更有彰显力,更能留的更久,金色的火舌,极致的素描。)

  1. 梦想
  • P338
      这个可怜的人头脑里充满了幻想、往事的经过美化的形象和对幸福的甜蜜的憧憬。在这种纷至沓来的压力下,他沉默了,光是努动嘴唇,仿佛在跟自己小声说话。呆头呆脑的快乐笑容一直没离开他的脸。乡村警察沉默了。他们低下头,沉思不语。在秋天的寂静中,寒冷而严峻的迷雾从地上升起来,压在人的心头,像狱墙那样横在人的眼前,证明人的意志是受着限制的,在这样的时候想着宽阔而湍急的河流以及辽阔高陡的河岸,想着无法通行的密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倒是很畅快的。他们的想象力缓慢而平静地描绘着凌晨天空的红霞还没褪尽,却已经有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陡岸上行走,像是一个小小的黑点。河流两旁,层层叠叠,净是古老而挺拔的松树,严峻地瞧着这个*的人,阴沉地发出抱怨声。树根啦,大石块啦,带刺的荆棘啦,拦住他的去路,可是他身体强壮,精神抖擞,不怕松树,不怕石头,不怕孤单,不怕每走一步路都会引来的洪亮回声。
      两个乡村警察暗自描绘他们从没经历过的*生活的画面。
    (好美丽的梦想啊,我身强力壮,不畏艰险。)
  1. 好人
  • P376
      薇拉·谢敏诺芙娜什么话也没回答。她从桌旁站起来,懒洋洋地走到长沙发跟前,躺下。
       “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她沉思地说,“你的话也许是对的,不过我认为,我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对恶进行的斗争有一种虚伪的味道,仿佛有什么东西没有说穿,或者掩盖着似的。 上帝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许我们抵制恶的办法属于偏见之列,这类偏见已经在我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我们再也没有力量丢开,因此再也不能正确地判断它们了。”

  • P377
      “你要怎么想都由你,”薇拉·谢敏诺芙娜第二天说,“可是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倒已经部分地解决了。我深深地相信:由别人施之于我本人的恶,我没有任何理由反抗。有人要杀死我吗?那就请便。杀人者不会因为我自卫而变得好起来。现在,对我来说,只有这个问题的另一半需要解决:对于施之于别人的恶,我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
    (不喜欢契诃夫谈哲学,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似的,生活、琐事是这般,接受便可,但这种哲学观点 勿抗恶 让人不喜,就像《剑来》 里面的君子不救 一个意思,我可以不作恶,但我一定要对恶有个态度,那就是反抗,睚眦必报。别人施之于别人的恶大部分应该是当作看不见吧,可能有些时候做不到,尽量看得到,尽量做得到吧,冷血的人,太没意思了,活着。)

  1. 变故
  • P384
       家畜在孩子们的教育和生活中起着难以察觉而又无疑有益的作用。我们这些人有谁不记得那些强壮而慷慨的狗、好吃懒动的巴儿狗、关在笼里郁郁死去的鸟雀、迟钝而傲慢的火鸡、温柔的老母猫呢?我们为了解闷往往踩住老母猫的尾巴,惹得它们疼痛难熬,它们却仍然原谅我们。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的家畜固有的耐性、忠心、原谅一切的秉性、真诚之类的品质,对孩子的头脑所起的作用,比起神情严峻、脸色苍白的卡尔·卡尔洛维奇的长篇教诲,或者女家庭教师极力向孩子们证明氢和氧构成水的时候那种叫人摸不着头脑的空谈来,要有力得多,也有成效得多。
    (我承认 家畜 教会了我好多东西,比如:耐心、呵护、持久、忠诚、仁爱以及向往*。)
  1. 演说家
  • P392
      这个人死于我国广泛流行的两种病:老婆太凶,喝酒过多。
  1. 灾难
  • P400
      他很快地走到桌子跟前,拿起铅笔,在一张报纸上写道:“我纵酒,结果革了职。”他妻子读了一遍,拿起铅笔来写道:“不要灰心。”他读完了,赶快走掉……回到书房里去了。
      过一会儿,他妻子坐在他身旁,安慰他。
      “万事总会有个解决办法的,”她说,“你拿出男子汉的气概来,不要泄气。……上帝保佑,我们会熬过这场灾难,找到更好的工作的。”
      他听着,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才好,却像孩子似的发出一连串幸福的笑声。他妻子给他吃饱,让他喝点酒解一解醉,然后服侍他上床睡下,
      第二天,他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出外找工作,不出一个星期就找到了。……他经历的这场灾难使他起了很大的变化。他见到喝醉酒的人,不再像先前那样讥笑、责难了。他喜欢周济醉醺醺的乞丐,常常说:
      “恶习不在于我们灌酒,而在于我们不理解醉人。”
      也许他的话是对的。
    (也许他的话是对的,可能他的话就是对的,是的,他的话没错!)
  1. 赶稿
  • P402
       乌沙科夫和文凯尔都年轻,年龄几乎相同,两个人在同一个衙门里工作。乌沙科夫像女人,温柔,神经质,胆怯。文凯尔却跟他的朋友相反,以粗野、残暴、蛮横闻名,只要他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就决不罢休。他是极其罕见而独特的利已主义者,有些人认为他精神不正常,这倒是我乐于相信的。乌沙科夫和文凯尔很要好。究竟是什么东西把这两个相反的性格联系在一起,我简直不理解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家财豪富。乌沙科夫是独生子,母亲很有钱。大家公认文凯尔是他伯母的继承人,她是将军夫人,喜欢他,把他看做亲儿子。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金钱是绝妙的联系因素, 两个人都能挥霍钱财,花钱打动最美的女人的心,装束考究,坐着三套马的马车飞奔,惹得大家眼热,这也许就是把两个愚蠢的孩子联系在一起的基石吧。
    (金钱,真的很美妙啊!好多事情看似很难,但都在其无边法力之下,做成了。)
  1. 在路上
  • P446
      “是啊,小姐,”他小声说,点上一支粗纸烟,把烟雾喷到火炉里““大自然赐给俄国人异乎寻常的信仰能力、追根究底的智慧苦思冥想的才能,然而这些东西一碰到闲散、懒惰以及轻率的幻想,就都粉碎了。……真的,小姐。……
      伊洛瓦依斯卡雅惊奇地瞅着黑暗,只看得见圣像上面的一块红光和里哈烈夫脸上闪烁着的炉中火光。黑暗、钟声、风雪的怒号、瘸腿的学徒、抱怨的萨霞、不幸的里哈烈夫以及他那番话,统统混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印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在她心目中显得光怪陆离,充满奇迹和魅力。刚才听到的一番话还在她耳朵里响着,人类的生活,依她看来,就跟一篇优美的、饶有诗意的、没有结局的神话似的。
    (信仰,好难解释的一个名词,现在,或许更难解释了。)

总结

  • 《万卡》这篇的小孩写的很棒,我发现契诃夫从不去给自己的作品设定:好人与坏人,大人与小人,对与错,他只是一个客观的描述者,你看不出他到底喜欢那个人物,我的结论是:他喜欢他笔下的每个人物,每个人物的存在都很有意义,每个意义汇集在一起就是生活,而生活乏味但不乏魅力,哈哈。
  • 加油,共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附赠点,代码~哈哈

#include "mainwindow.h"
#include <QApplicatio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MainWindow w;
    w.show();

    return a.exec();
}
上一篇:从实验室到生活:超分子水凝胶湿电发电机的应用之路


下一篇:MybatisPlus入门(七)MybatisPlus-DQL编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