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Hello,你好呀,我是灰小猿,一个超会写bug的程序猿!
近期和大家分享总结了关于Python基础进阶的文章“【全网力荐】堪称最易学的Python基础入门教程”,然后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支持和肯定,但是同时很多刚开始学习的小伙伴在编程的时候还会遇见很多错误,所以就又为大家总结了一篇关于Python常见报错及其解决方案的文章“全网最值得收藏的Python常见报错及其解决方案,再也不用担心遇到BUG了!”。来帮助大家解决在前期学习中遇到的一些bug。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阅读一下。
之后还会计划和大家分享更多的Python基础及进阶技术,大家可以关注我一起进步呀!
今天就继续来和大家分享Python基础入门之后的又一技术:列表、元组、字符串处理、字典和集合类型。文章较长,建议先收藏之后慢慢学习!
可能很多小伙伴在其他的编程语言中也见过这几个类型的使用,但是在Python对其的学习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读!!!
我们之前学习了字符串和列表,除此之外 Python 中还内置有元组、字典、集合等常用的数据类型,它们都被用于存放批量数据。
存放批量数据用列表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这么多数据类型?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场景下,对数据的读取和修改效率以及内存使用情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需要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存放数据。上面所述的那些数据类型,本质上就是不同的数据组织形式,Python 直接为我们提供了它们的现成的实现,我们拿来即可使用,轻而易举地获取各种不同的存放、访问和修改数据的能力。
列表、元祖、字典、集合、字符串这些数据类型中所存放的一个个单独的数据,叫作项(Item)或元素(Element)。这些数据类型除了可以存放元素以外,还能通过调用对象方法来操作管理其中的元素。
我们来详细学习下这五种内置数据类型。
一、建立一个数据火车——列表
列表是 Python 中非常常用的数据类型。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学习过列表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个小节将会更深入地介绍列表的各种功能。
列表是用于存放若干元素的有序序列。列表使用方括号([]
)来表示,其中的元素写入方括号中,多个元素时用逗号分隔,如 [1, 'go', [0.1, 0.2]]
。它的元素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甚至也可以是个列表。
元素之间有顺序关系,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位置从 0 开始依次标号,这个表示位置的数字叫作索引。
列表被创建之后,我们可以对它做很多操作,包括添加元素,删除元素,修改元素,查找元素等。
1、创建列表
-
创建空的列表:
列表 = []
>>> items = []
>>> items
[] -
创建包含元素的列表:
列表 = [元素1, 元素2, ..., 元素N]
>>> items = [1, 2, 3]
>>> items
[1, 2, 3]
2、列表元素的获取
-
通过索引获取元素
元素 = 列表[索引]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2]
’c’ -
通过元素获取索引
这种方式和上面相反,首先在列表中寻找元素,然后返回元素对应的索引。
索引 = 列表.index(元素)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index(‘c’)
2 -
查看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
要想查看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需要借助 Python 的关键字
in
,使用如下:布尔值 = 元素 in 列表
>>> letters = [‘a’, ‘b’, ‘c’]
>>> ‘a’ in letters
True
>>> ‘z’ in letters
False -
统计元素在列表中的个数
统计元素在列表中的个数,或者说是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个数 = 列表.count(元素)
>>> numbers = [1, 2, 2, 3, 4, 5, 5, 7]
>>> numbers.count(5)
2
3、列表元素的添加
我们可以很灵活地向列表添加元素,如以追加的形式向列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以插入的形式向列表的任意位置插入元素;或者将一个列表中的所有元素批量的添加到另一个列表中。
-
向列表末尾追加元素
列表.append(元素)
>>> letters = [‘a’, ‘b’]
>>> letters.append(‘c’)
>>> letters
[‘a’, ‘b’, ‘c’] -
向列表的任意位置插入元素
列表.insert(索引, 元素)
>>> letters = [‘a’, ‘b’]
>>> letters.insert(0, ‘c’)
>>> letters
[‘c’, ‘a’, ‘b’]>>> letters.insert(2, ‘d’)
>>> letters
[‘c’, ‘a’, ‘d’, ‘b’] -
列表末尾追加另一个列表的所有元素
列表.extend(另一列表)
>>> letters = [‘a’, ‘b’]
>>> letters.extend([‘c’, ‘d’, ‘e’])
>>> letters
[‘a’, ‘b’, ‘c’, ‘d’, ‘e’]
4、列表元素的删除
删除元素的方式同样很灵活。
-
按索引删除元素
元素 = 列表.pop(索引)
pop(索引)
会将索引对应的元素从列表中删除,同时返回这个元素。>>> letters = [‘a’, ‘b’, ‘c’]
>>> letters.pop(0)
’a’
>>> letters
[‘b’, ‘c’]也可以不传递索引,这样的话默认删除并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pop()
’c’
>>> letters
[‘a’, ‘b’] -
按索引删除元素(
del
方法)删除一个列表元素也可以使用 Python 中的
del
关键字,如下:del 列表[索引]
>>> letters = [‘a’, ‘b’, ‘c’]
>>> del letters[0]
>>> letters
[‘b’, ‘c’] -
直接删除元素
直接删除元素时,Python 会先在列表中遍历该元素,然后将匹配到的第一个元素删除。
列表.remove(元素)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remove(‘b’)
>>> letters
[‘a’, ‘c’] -
清空所有元素
清空所有元素即是把列表元素全部删除,最后仅为列表仅为
[]
。列表.clear()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clear()
>>> letters
[]
5、列表元素的修改
-
通过赋值修改列表元素
列表[索引] = 新元素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2] = 'd’
>>> letters
[‘a’, ‘b’, ‘d’] -
反转整个列表
反转整个列表会将所有的元素倒序排列。
列表.reverse()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reverse()
>>> letters
[‘c’, ‘b’, ‘a’] -
列表元素排序
列表.sort()
>>> numbers = [2, 4, 5, 2, 1, 5, 7, 3]
>>> numbers.sort()
>>> numbers
[1, 2, 2, 3, 4, 5, 5, 7]也可以通过指定
sort
方法的reverse
参数来倒序排列。列表.sort(reverse=True)
>>> numbers = [2, 4, 5, 2, 1, 5, 7, 3]
>>> numbers.sort(reverse=True)
>>> numbers
[7, 5, 5, 4, 3, 2, 2, 1]
二、列表的亲兄弟——元组
元组和列表非常相似,也是用于存放元素的有序序列。它用的圆括号(()
)表示,元素写入圆括号中,多个元素时用逗号分隔,如 (1, 2, 3)
。
元组同样具有索引,索引使用方式与列表一致。其元素同样可以是任意类型。
看起来元组就是披着圆括号外衣的列表嘛!有什么区别?
元组创建完成后,便不能向其中添加元素,也不能修改和删除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所以它与列表相比,只能查找元素,也就是说只具备读的功能,不具备写的功能。元组的这一特性叫作不可变(性)(Immutable),而列表是可变的(Mutable)。
1、创建元组
-
创建空的元组:
元组 = ()
>>> items = ()
>>> items
() -
创建包含多个元素的元组:
元组 = (元素1, 元素2, ..., 元素N)
>>> items = (1, 2, 3)
>>> items
(1, 2, 3) -
创建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元组
只包含一个元素的情况需要单独说明一下,因为它的形式与直觉不相符。
创建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元组,需要在唯一的那个元素后面加上逗号,如:
元组 = (元素,)
>>> items = (1,)
>>> items
(1,)这是因为,如果括号中只有一个元素,那么 Python 会将这个括号当作优先级符号进行处理(像数学中的那样),而不是当作元组。可以试一下:
>>> items = (1)
>>> items
1
>>> type(items)
<class ‘int’>
2、元组元素的获取
-
通过索引获取元素
元素 = 元组[索引]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2]
’c’ -
通过元素获取索引
索引 = 元组.index(元素)
>>> letters = (‘a’, ‘b’, ‘c’)
>>> letters.index(‘c’)
2 -
查看元素是否存在于元组中
布尔值 = 元素 in 元组
>>> letters = (‘a’, ‘b’, ‘c’)
>>> ‘a’ in letters
True
>>> ‘z’ in letters
False -
统计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个数
个数 = 元组.count(元素)
>>> numbers = (1, 2, 2, 3, 4, 5, 5, 7)
>>> numbers.count(5)
2
3、元组和列表的差别
我们可以看到,元组所具有的操作在使用方式上与和列表非常相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元组看作是列表的精简版,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 元组是不可变的(Immutable),列表是可变的(Mutable),元组在被创建之后,就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元素,而列表可以
- 一般情况下元组的性能在略高于列表
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列表,什么时候用元组?
列表还是元组,通常性能不是从它们中做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因为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不是很大。我们的选择通常围绕着可变和不可变的特性进行,当我们需要添加元素或修改元素时,使用列表;当我们希望所有元素在创建之后便不再改变,可使用元组。
三、数据中的魔术师——字符串
字符串也是 Python 中非常常用的内置数据类型。我们之前学习过字符串的一些内容,现在来深入的了解下。
为什么要叫它是数据中的魔术师呢?原因是因为它可以转义成很多你想要的数据类型,接下来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字符串是 Python 中用来存放字符序列的数据类型,其中的元素只能是字符。字符串使用单引号或双引号来表示,如 'pick'
,"cherry"
,通常我们首先使用单引号。
字符串是有序序列,可以使用索引来获取其中某个位置的元素。它是不可变的,被创建之后其中的元素(也就是字符)不能被修改和删除。
1、创建字符串
-
创建空字符串(即不包含字符的字符串):
字符串 = ''
>>> string = ''
>>> string
’’ -
创建包含元素的字符串:
字符串 = '若干字符'
>>> string = 'happy’
>>> string
’happy’
2、字符的获取
-
通过索引获取字符
字符 = 字符串[索引]
>>> string = ‘happy’
>>> string[2]
’p’ -
通过子串获取索引
所谓子串就是从字符串中截取下来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字符,一部分字符、全部字符、或空字符串,如
'a'
、'ppy'
、'happy'
、''
都是 ‘happy’ 的子串。查找子串时,返回的是子串的第一个字符的索引。索引 = 字符串.index(字符)
>>> string = ‘happy’
>>> string.index(‘p’)
2>>> string = ‘happy’
>>> string.index(‘app’)
1当字符或子串不存在时,
index
方法将抛出ValueError
错误。也可采用字符串的
find
方法来查找子串,使用方式与index
一致,不同点在于find
方法未找到子串时返回数字-1
,而不抛异常。>>> string = ‘happy’
>>> string.find(‘app’)
1
>>> string.find(‘z’)
-1 -
查看字符是否存在于字符串中
查看字符是否存在于字符串中,需要借助 Python 的关键字
in
,如下:布尔值 = 字符 in 字符串
>>> string = ‘happy’
>>> ‘a’ in string
True
>>> ‘z’ in string
False -
统计字符在字符串中的个数
个数 = 字符串.count(字符)
>>> string = ‘happy’
>>> string.count(‘p’)
2
3、字符串的处理
字符串自带的方法非常多,除了上面介绍的几个之外还有四十多个,这是因为字符处理是编程时的一项高频工作。Python 将这些字符处理相关的功能以方法的形式集成在字符串里。
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方法:
-
startswith:判断字符串是否以某个子串开头,返回布尔值
>>> string = ‘happy’
>>> string.startswith(‘ha’)
True -
endswith:判断字符串是否以某个子串结尾,返回布尔值
>>> string = ‘happy’
>>> string.endswith(‘y’)
True -
replace:将字符串的子串用一个另一个字符串替换,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
>>> string = ‘happy’
>>> string.replace(‘y’, ‘iness’)
’happiness’ -
strip:去除字符串前后的空白符号,如空格、换行符、制表符,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
>>> string = ’ \t happy \n’
>>> string.strip()
’happy’ -
split:将字符串用某个子串分隔开,分隔后的各个部分放入列表中,并返回这个列表
>>> string = ‘I am happy’
>>> string.split(’ ')
[‘I’, ‘am’, ‘happy’] -
join:将一个序列中的元素用某个字符(串)拼接,组成一个大的字符串,并返回这个字符串
>>> words = [‘I’, ‘am’, ‘happy’]
>>> ’ '.join(words)
’I am happy’ -
upper:将字符串转化为大写字母形式,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
>>> string = ‘happy’
>>> string.upper()
’HAPPY’ -
lower:将字符串转化为小写字母形式,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
>>> string = ‘HAPPY’
>>> string.lower()
’happy’
注意上面的这些字符处理功能,对字符串作处理后都是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而不会直接修改原有的字符串。为什么呢?字符串不可变呀!
4、字符转义
我们在创建字符串时,有一些字符是没法直接在引号中表示的,如单引号或双引号,因为这和表示字符串本身的符号冲突了,如:
>>> string = 'I’m happy’
File “”, line 1
string = ‘I’m happy’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抛出 SyntaxError
语法错误异常,因为 Python 将 string = 'I'
看作字符串的赋值,而后面的 m happy'
就无法解析了,因为不符合任何语法。
这时就需要使用字符转义了,我们在这类无法直接在字符串中表示的字符前加上 \
符号,形如 \'
,这样 Python 在解析时就能理解这是嵌入在字符串中的单引号 '
:
>>> string = 'I\'m happy’
>>> string
"I’m happy"
像 \'
这样在前面加了反斜杠(\),为了能在字符串中正常表示的字符,叫作转义字符。而这个转化的行为叫作字符转义。
与单引号的用法相同,双引号用 \"
来转义。
字符串中的 \
用来做字符转义了,那怎么在字符串中表示斜杆 \
这个字符呢?使用 \\
,将斜杆 \
转义一下。除此之外,有一些空白符号也需要用转义字符来表示,因为我们没办法直接在字符串中表示它们,如常见的换行(\n
),制表符(\t
),回车(\r
)。
常用的转义字符 | 含义 |
---|---|
\' |
单引号 |
\" |
双引号 |
\\ |
反斜杠 |
\n |
换行符 |
\t |
制表符(Tab) |
\r |
回车 |
举个例子,如果在字符串使用了 \n
,那么在用 print()
输出字符串的时候,这个字符串会被换行输出。如:
>>> print(‘第一行\n第二行’)
第一行
第二行
使用 \n
换行符使得我们能够在一行的字符串来表示多行的内容。
说明:转义字符虽然在书写时使用了两个字符,但是在程序中它只是一个字符。可以自己来试验下:
>>> len(’\n’)
1
>>> len(’\’’)
1
如果我们就想在字符串中表示 \n
这两个字符,而不是让它表示换行,该怎么办?有两种方式:
-
使用
\\n
,将\n
前面的反斜杠转义>>> print(‘第一行\\n第二行’)
第一行\n第二行 -
使用原始字符串
5、原始字符串
原始字符串就是在字符串的起始引号前加上一个 r
或 R
字母,这样字符串中的内容将不会被转义,将按照原样输出。使用方法:
r'字符串内容'
>> print(r’第一行\n第二行’)
第一行\n第二行
6、多行字符串
我们之前所使用的字符串都被书写成一行,要想让字符串可以跨行书写,写成多行的形式,有两种方法:
-
字符串的每行末尾使用
\
续行以多行的形式书写字符串,每行的末尾使用
\
续行。需要注意输出内容为一行。string =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 string = '第一行\
… 第二行\
… 第三行’
>>> print(string)
‘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可以让字符串以多行的方式来书写,但是输出内容还是被当作一行。如果想要输出内容为多行,需要在字符串中显式地使用
\n
进行换行。>>> string = '第一行\n\
… 第二行\n\
… 第三行’
>>> print(string)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
使用三个单引号或三个双引号来表示字符串
在 Python 中字符串也可以使用三个单引号或三个双引号来表示字符串,这样字符串中的内容就可以多行书写,并且被多行输出。
string =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 string = ‘’‘第一行
… 第二行
… 第三行’’'
>>> print(string)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使用三引号的方式,字符串可被多行书写,且被多行输出,其中不需要显式地指明
\n
换行。
7、列表、元组、字符串的通用操作
我们把列表、元组、字符串统称为序列。
-
使用
len()
函数获取序列长度>>> letters = (‘a’, ‘b’)
>>> len(letters)
2>>> letters = ‘abcd’
>>> len(letters)
4 -
获取序列中的一个子序列
获取序列中的子序列可以使用切片,以
[起始索引:结束索引]
表示。切片其实代表一个索引区间,这个区间是一个左闭右开区间,该区间内的所有元素作为子序列被返回。如:>>> numbers = (1, 2, 3, 4, 5)
>>> numbers[0:2]
(1, 2)>>> numbers[2:4]
(3, 4)>>> letters = ‘abcd’
>>> letters[1:5]
’bcd’ -
使用
+
符号来拼接两个序列>>> letters_1 = (‘a’, ‘b’)
>>> letters_2 = (‘c’, ‘d’, ‘e’)
>>> letters_1 + letters_2
(‘a’, ‘b’, ‘c’, ‘d’, ‘e’)>>> letters_1 = ‘ab’
>>> letters_2 = ‘cde’
>>> letters_1 + letters_2
’abcde’ -
使用
*
符号来重复序列中的元素>>> letters = (‘a’, ‘b’)
>>> letters * 3
(‘a’, ‘b’, ‘a’, ‘b’, ‘a’, ‘b’)>>> letters = ‘abcd’
>>> letters * 2
’abcdabcd’
注意上面的操作结果都是返回一个新的序列,不会对修改序列的内部元素。
8、列表、元组、字符串总结
列表、元组、字符串都是有序序列,都可以使用索引。
列表和元组中可以存放任意数据类型的元素,而字符串中只能存放字符。
列表是可变的,而元组和字符串是不可变的。
四、索引存储不再麻烦——字典
字典是一种用来存放若干键值对的数据类型。
什么是键值对呢?键值对就是两个对象,其中一个是用来做定位的数据,叫做键(Key),另一个是要存放的数据,叫做值(Value)。在字典中,键值对作为一个整体被存放,我们可以通过键来快速获取到对应的值。
在 Python 中字典用花括号({}
)来表示,键值对以 键:值
的方式写入花括号中,有多个键值对时用逗号分隔。
如 {'010': 'beijing', '021': 'shanghai'}
便是一个字典,其中包含两个键值对
'010': 'beijing'
'021': 'shanghai'
使用时,我们可以通过 '010'
快速查询到其对应的值是 'beijing'
。这就好比现实中的一本字典一样,通过拼音或偏旁来映射一个具体的字词,以此来实现字词的快速查找,而这个拼音或偏旁就相当于 Python 字典的键,而字词就相当于 Python 字典的值,它们在字典中是映射关系。
Python 字典中的键是有要求的,需要是不可变的类型,如元组、字符串、数字。而字典中的值可以是任意类型。字典本身是可变的,我们可以向其中添加、删除、修改键值对。
因为字典不是序列,更不是有序的,所有它没有列表那样的索引,也不能保证每个键值对的存放次序。
1、创建字典
-
创建空的字典
字典 = {}
>>> empty_dict = {}
>>> empty_dict
{} -
创建包含键值对的字典
字典 = {键1:值1, 键2:值2, ..., 键N:值N}
如城市和其对应的电话区号: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2、字典键值对的添加
-
向字典中增加键值对
字典[键] = 值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tianjin’] = '022’
>>> codes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tianjin’: ‘022’}使用这种方式时,若字典中没有这个键,则会创建这个键值对;若字典中原本已有这个键,则是修改键所对应的值。
3、键值对的获取
-
通过键获取值
值 = 字典[键]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beijing’]
‘010’注意若键不存在则将抛出
KeyError
异常:>>>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a’]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KeyError: ‘a’ -
通过键获取值(
get
方法)如果通过键获取值时不希望
KeyError
异常抛出,可以使用get
方法,若键不存在,则直接返回None
。值 = 字典.get(键)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get(‘a’)
>>>返回的
None
代表什么都没有,所以没有任何值显示。也可以给
get
方法传递第二个参数作为默认值,使得键不存在时直接返回默认值。值 = 字典.get(键, 默认值)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get(‘a’, ‘000’)
>>> ‘000’ -
判断字典中是否包含某个键
布尔值 = 键 in 字典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beijing’ in codes
True
>>> ‘guangzhou’ in codes
False -
获取所有键
键的列表 = 字典.keys()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keys()
dict_keys([‘beijing’, ‘shanghai’])获取到的所有键是以迭代器的形式存在,至于什么是迭代器我们将在之后的章节中介绍。在这里我们可以用
list()
函数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如下:>>> list(codes.keys())
[‘beijing’, ‘shanghai’] -
获取所有值
值的列表 = 字典.values()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values()
dict_values([‘010’, ‘021’])获取到的所有值是以迭代器的形式存在,我们用
list()
函数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如下:>>> list(codes.values())
[‘010’, ‘021’] -
获取所有键值对的列表
值的列表 = 字典.items()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items()
dict_items([(‘beijing’, ‘010’), (‘shanghai’, ‘021’)])获取到的所有键值对是以迭代器的形式存在,我们用
list()
函数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如下:>>> list(codes.items())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是都是二元组(即包含两个元素的元组),每个二元组的第一个元素是键,第二个元素是值。
4、字典键值对的删除
-
通过键删除键值对
可以使用
pop
方法删除一个键值对,并将值返回。值 = 字典.pop(键)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pop(‘beijing’)
’010’
>>> codes
{‘shanghai’: ‘021’}如果
pop
一个不存在的键,则会抛出KeyError
异常:>>> codes.pop(‘a’)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KeyError: ‘a’如果你不希望异常抛出,可以传递
pop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作为默认值。默认值仅在键不存在时生效,此时方法将直接返回这个默认值,且跳过删除操作:值 = 字典.pop(键, 默认值)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pop(‘guangzhou’, ‘000’)
’000’ -
通过键删除键值对(
del
方法)也可以通过关键字
del
来删除键值对。del 字典[键]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del codes[‘beijing’]
>>> codes
{‘shanghai’: ‘021’} -
随机删除一个键值对
使用
popitem
随机删除一个键值对,并返回这个键值对的二元组,二元组的第一个元素是键,第二个元素是值。键值二元组 = 字典.popitem()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popitem()
(‘shanghai’, ‘021’)
>>> codes
{‘beijing’: ‘010’} -
清空所有键值对
键值二元组 = 字典.clear()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clear()
>>> codes
{}
5、字典中键值对修改
-
修改键对应的值
字典[键] = 值
>>> codes = {‘beijing’: ‘010’}
>>> codes[‘beijing’] = '021’
>>> codes
{‘beijing’: ‘021’}如果键不存在,则创建键值对。
-
用字典批量更新键值对
字典.update(另一字典)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codes.update({‘guangzhou’: ‘020’, ‘shanghai’: ‘000’})
>>> codes
{‘beijing’: ‘010’, ‘shanghai’: ‘000’, ‘guangzhou’: ‘020’}可以看到字典中新增了
'guangzhou': '020'
这个键值对,同时将'shanghai': '021'
修改为'shanghai': '000'
。
6、什么时候用字典
字典的显著优势是可以通过键快速地查询数据。字典中的元素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在,使用时通过键来获取和修改值,由于字典内部的特殊实现,字典通过键获取值的效率非常高。
如果我们希望将批量的数据存放起来,并且在需要时能以很高的执行效率来获取其中某个指定的数据,这时就可以使用字典。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想在程序中暂时维护一个映射关系,也可以使用字典,因为字典本质上就是一个映射关系。
如,我们可以将城市名和对应的区号保存在字典中,这样就可以通过城市名快速地查询到其区号,而不需要进行遍历。
area_codes = {
'北京': '010',
'上海': '021',
'天津': '022',
'重庆': '023',
'沈阳': '024',
'南京': '025',
'武汉': '027',
'成都': '028',
}
>>> area_codes[‘成都’]
‘028’
>>> area_codes[‘南京’]
‘025’
五、比较专一的大火车——集合
集合是一个用于存放批量元素的数据类型,它不是有序的,其中的元素没有顺序关系。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重复的元素将被自动剔除最终只留下一个。
集合也是用花括号({}
)来表示,不同于字典的是,花括号中放的是一个个数据,而不是键值对。
集合是可变的,我们可以向其中添加、删除、修改元素。
1、创建集合
-
创建包含元素的集合
集合 = {元素1, 元素2, 元素N}
>>> numbers = {1, 2, 3}
>>> numbers
{1, 2, 3} -
创建空集合
集合 = set()
注意创建空集合不能直接使用
{}
,那样是表示空字典,而是使用set()
,这才表示空集合。>>> empty_set = set()
>>> empty_set
set()
2、集合元素的添加
-
向集合中添加一个元素
集合.add(元素)
>>> numbers = {1, 2}
>>> numbers.add(3)
>>> numbers
{1, 2, 3}向集合中添加重复元素时,会被去重处理。
>>> numbers = {1, 2}
>>> numbers.add(2)
>>> numbers
{1, 2} -
从另一集合中批量添加元素
集合.update(另一集合)
>>> numbers_1 = {1, 2}
>>> numbers_2 = {2, 3, 4}
>>> numbers_1.update(numbers_2)
>>> numbers_1
{1, 2, 3, 4}可以看到,集合
numbers_2
中的所有元素被添加到了集合numbers_1
中,并且其中重复的元素被剔除仅保留一份。
3、集合元素的获取
集合不能像列表那样通过索引来获取元素,也不能像字典那样通过键来获取值,集合没法直接获取到某个指定的元素。想要获取元素,只能通过遍历的方式。
虽然集合不能直接获取到元素,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 in
关键字来判断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
-
查看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
布尔值 = 元素 in 集合
>>> letters = {‘a’, ‘b’, ‘c’}
>>> ‘a’ in letters
True
>>> ‘z’ in letters
False
4、集合元素的删除
-
随机删除一个元素,并返回这个元素
元素 = 集合.pop()
使用
pop
方法随机删除一个元素的时候,这个元素会被返回。>>> numbers = {1, 2, 3}
>>> numbers.pop()
1
>>> numbers.pop()
2
>>> numbers
{3} -
删除一个指定的元素
集合.remove(元素)
>>> numbers = {1, 2, 3}
>>> numbers.remove(1)
>>> numbers
{2, 3}如果要删除的元素不存在,则抛出
KeyError
异常:>>> numbers = {1, 2, 3}
>>> numbers.remove(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KeyError: 4 -
删除一个指定的元素,且不抛出
KeyError
异常使用
remove
方法删除一个不存在的元素时,会抛出KeyError
异常,如果我们不想让异常抛出,可以使用discard
方法。集合.discard(元素)
>>> numbers = {1, 2, 3}
>>> numbers.discard(4)
>>> numbers
{1, 2, 3} -
清空所有元素
集合.clear()
与列表和字典一样,想要清空所有元素,可以使用
clear
方法。>>> numbers = {1, 2, 3}
>>> numbers.clear()
>>> numbers
set()顺便考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元组没有这个方法?因为元组是不可变的!我们不能删除元组的元素,也不能添加和修改元素。
5、集合的运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集合不就是阉割版的列表嘛?不是的,集合的功能不止于此。
Python 中的集合和数学中的集合颇为相似,首先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唯一的,不存在重复;此外集合有子集、超集的概念,也可以进行交集、并集、差集的运算。
-
求交集
可以通过
intersection
方法求多个集合的交集。交集 = 集合1.intersection(集合2, 集合3, 集合N)
>>> numbers_1 = {1, 2, 3}
>>> numbers_2 = {2, 3, 4}
>>> numbers_3 = {3, 4, 5}
>>> numbers_1.intersection(numbers_2, numbers_3)
{3}也可以直接使用与运算符
&
来代替,完全等效:交集 = 集合1 & 集合2 & 集合N
>>> numbers_1 & numbers_2 & numbers_3
{3} -
求并集
并集 = 集合1.union(集合2, 集合3, 集合N)
>>> numbers_1 = {1, 2, 3}
>>> numbers_2 = {2, 3, 4}
>>> numbers_3 = {3, 4, 5}
>>> numbers_1.union(numbers_2, numbers_3)
{1, 2, 3, 4, 5}也可以直接使用或运算符
|
来代替,完全等效:并集 = 集合1 | 集合2 | 集合N
>>> numbers_1 | numbers_2 | numbers_3
{1, 2, 3, 4, 5} -
求差集
差集 = 集合1.difference(集合2, 集合3, 集合N)
>>> numbers_1 = {1, 2, 3}
>>> numbers_2 = {2, 3, 4}
>>> numbers_3 = {3, 4, 5}
>>> numbers_1.difference(numbers_2, numbers_3)
{1}也可以直接使用运算符
-
来代替,完全等效:差集 = 集合1 - 集合2 - 集合N
>>> numbers_1 - numbers_2 - numbers_3
{1} -
判断是否为子集
布尔值 = 集合1.issubset(集合2)
判断
集合1
是否为集合2
的子集。>>> numbers_1 = {2, 3}
>>> numbers_2 = {1, 2, 3}
>>> numbers_1.issubset(numbers_2)
True
>>> numbers_3 = {3, 4}
>>> numbers_1.issubset(numbers_3)
False -
判断是否为超集
布尔值 = 集合1.issuperset(集合2)
判断
集合1
是否为集合2
的子集。>>> numbers_1 = {1, 2, 3}
>>> numbers_2 = {2, 3}
>>> numbers_1.issuperset(numbers_2)
True
>>> numbers_3 = {3, 4}
>>> numbers_1.issuperset(numbers_3)
False
6、集合运算示例
集合运算在编程时有什么用呢?以差集为例举个例子。
假如大学里有一个班,班里同学的花名册是「赵大,钱二,孙三,李四,周五,吴六,郑七,王八」。有一天上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签到,大家陆续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上面有「周五,李四,王八,赵大,钱二,冯九,陈十」。哪些人缺席了呢?
要判断哪些人缺席了,通常的做法时,逐一从签到表上取出名字,然后去花名册上寻找并做标记,最终花名册上没被标记的名字便是缺席的。有些麻烦,这可苦了助教了。
我们可以用 Python 集合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将花名册上的名字保存在集合中,将签到表上的名字保存在另一个集合中,然后求一下差集。如下:
>>> 花名册 = {‘赵大’, ‘钱二’, ‘孙三’, ‘李四’, ‘周五’, ‘吴六’, ‘郑七’, ‘王八’}
>>> 签到表 = {‘周五’, ‘李四’, ‘王八’, ‘赵大’, ‘钱二’, ‘冯九’, ‘陈十’}
>>> 花名册 - 签到表
{‘吴六’, ‘孙三’, ‘郑七’}
吴六,孙三,郑七没来!
我们用反过来用 签到表 - 花名册
看看:
>>> 签到表 - 花名册
{‘陈十’, ‘冯九’}
还有两个旁听生!
7、什么时候用集合
集合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元素无重复,每个元素都是唯一的,重复的元素将被自动剔除(去重)。
所以如果我们需要存放一系列的数据,并且不希望其中出现重复,那么就可以使用集合。
另外如果想计算两个数据集的交集、并集、差集,使用集合来承载数据再合适不过了,集合自带的集合运算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8、获取字典和集合中的元素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 len()
函数来获取字典中的键值对数量和集合中的元素数量。
>>> codes = {‘beijing’: ‘010’, ‘shanghai’: ‘021’}
>>> len(codes)
2
>>> numbers = {1, 2, 3, 4}
>>> len(numbers)
4
9、字典和集合大总结
字典是一种用来存放若干键值对的数据类型,可通过键来快速查找值。
字典的键需要是不可变的类型,如数字,字符串和元组。字典的值可以是任意类型。字典本身是可变的,所以可向其中添加、修改、删除键值对。
集合是一个用于存放批量元素的序列。它不是有序的,且元素不会有重复。集合也是可变的,我们可以向其中添加、删除、修改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