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元组使用小括号,列表使用方括号。
元组创建很简单,只需要在括号中添加元素,并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如下实例:
tup1 = ('Google', 'W3CSchool',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
tup3 = "a", "b", "c", "d";
创建空元组
tup1 = ();
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
tup1 = (50,);
元组与字符串类似,下标索引从0开始,可以进行截取,组合等。
访问元组
元组可以使用下标索引来访问元组中的值,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3 tup1 = ('Google', 'W3CSchool',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6, 7 ) print ("tup1[0]: ", tup1[0])
print ("tup2[1:5]: ", tup2[1:5])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tup1[0]: Google
tup2[1:5]: (2, 3, 4, 5)
修改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修改的,但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3 tup1 = (12, 34.56);
tup2 = ('abc', 'xyz') # 以下修改元组元素操作是非法的。
# tup1[0] = 100 # 创建一个新的元组
tup3 = tup1 + tup2;
print (tup3)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2, 34.56, 'abc', 'xyz')
删除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删除的,但我们可以使用del语句来删除整个元组,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3 tup = ('Google', 'W3CSchool', 1997, 2000) print (tup)
del tup;
print ("删除后的元组 tup : ")
print (tup)
以上实例元组被删除后,输出变量会有异常信息,输出如下所示:
删除后的元组 tup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8, in <module>
print (tup)
NameError: name 'tup' is not defined
元组运算符
与字符串一样,元组之间可以使用 + 号和 * 号进行运算。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组合和复制,运算后会生成一个新的元组。
Python 表达式 | 结果 | 描述 |
---|---|---|
len((1, 2, 3)) | 3 | 计算元素个数 |
(1, 2, 3) + (4, 5, 6) | (1, 2, 3, 4, 5, 6) | 连接 |
['Hi!'] * 4 | ['Hi!', 'Hi!', 'Hi!', 'Hi!'] | 复制 |
3 in (1, 2, 3) | True | 元素是否存在 |
for x in (1, 2, 3): print x, | 1 2 3 | 迭代 |
元组索引,截取
因为元组也是一个序列,所以我们可以访问元组中的指定位置的元素,也可以截取索引中的一段元素,如下所示:
元组:
L = ('Google', 'Taobao', 'W3CSchool')
Python 表达式 | 结果 | 描述 |
---|---|---|
L[2] | 'W3CSchool!' | 读取第三个元素 |
L[-2] | 'Taobao' | 反向读取;读取倒数第二个元素 |
L[1:] | ('Taobao', 'W3CSchool!') | 截取元素,从第二个开始后的所有元素。 |
运行实例如下:
>>> L = ('Google', 'Taobao', 'W3CSchool')
>>> L[2]
'W3CSchool'
>>> L[-2]
'Taobao'
>>> L[1:]
('Taobao', 'W3CSchool')
元组内置函数
Python元组包含了以下内置函数
序号 | 方法及描述 | 实例 |
---|---|---|
1 | len(tuple) 计算元组元素个数。 |
>>> tuple1 = ('Google', 'W3CSchool', 'Taobao') |
2 | max(tuple)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大值。 |
>>> tuple2 = ('5', '4', '8') |
3 | min(tuple)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小值。 |
>>> tuple2 = ('5', '4', '8') |
4 | tuple(seq) 将列表转换为元组。 |
>>> list1= ['Google', 'Taobao', 'W3CSchool', 'Bai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