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推荐的三本书是什么
我自己讲授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的时候觉得很难,为什么?因为我上课的时候学生会跑过来问:陈老师您能帮我调整一下组织结构吗?我问为什么,这个组织结构是要实现什么目的?他对我说,“干什么您不要管,我觉得那个人不顺眼,调整一下结构把这个人砍掉。”如果是这样的话,组织结构还有什么用?所以,当我们在学习所有这些最新理论的时候,我们依然会碰到两个难题:一来是没有基本的基础,二来是对管理起源的理解不够。在中国,现在更多的是认识论而不是本源论。如果从这个概念上讲,我们在对本源还没有理解之前,做的努力都是没有用的。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变化,但是本源的认识却没有。 正因为我们在理论本源上没有做任何的解释,把所有理论教给所有学生,所以你会发现中国最奇特的地方是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具备了老板的脑袋,因为他学的全都是老板学的东西;而所有的员工都有了经理人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层级的人所拥有的知识都超越了本源的部分。当你对于管理的基本理解不够的时候,所有这些过分吸收的营养都是没有价值的,你必须知道管理的最基本的含义是什么。 让我们回到管理最基本的问题上来,重温管理本源的三堂课。被我们称之为经典的东西总能超越时空。我常说,世界在变、环境在变,但是有一些东西是恒定不变的,在管理当中也有恒定的东西,我们就从本源上学习,而不要学习在本源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再学习的东西,这是这几年学习当中的浮躁之处。
《科学管理原理》 我第一个要讲的就是泰勒的 《科学管理原理》。在这本书之前 ,管理都是凭经验,只有到了泰勒的时候,管理才成为科学。泰勒的贡献不仅仅是把管理变为科学,管理之所以可以变为科学在于它可以复制,而经验是没有办法复制的。管理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劳动生产,为什么我前面跟大家谈,中国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遇到的难题反而是投入多产出少,这就是劳动效率的不够,在 1911年泰勒就明确地告诉你,如果你想取得效率,做这四件事情就可以了: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与员工经常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泰勒解决了劳动的效率问题,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当劳动效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会变得异化和机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遇到了法约尔。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清楚地告诉我们组织的效率到底源自哪里。他清晰地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组织效率最高?这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专业化水平,一个是分权制度,这也是我感觉到今天非常困难的地方。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企业不明白分权是要跟专业化同等对待才会有效力的。如果这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不够,你分权给他是更可怕的事情。我们很多的企业愿意提高专业化水平,但是不分权给他。 《福列特论管理》
最后是《福列特论管理》。其实这本书还没有出中文版的时候,我就挂号说要写序。它解决了我们管理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人的效率从哪里来?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感受到:以人为本;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通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个人与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等等。这些都使得我们明白个人效率的发挥来源于: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发掘潜力,这本经典的著作会给你全面的注解。 归结这三本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提升效率。这些古典的经典著作其实就是回答了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 所以,在管理中要回答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效率。效率必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人的效率。在从事管理的时候,就是在解决这三大效率,这三本书的顺序恰恰也就是管理的顺序,就是先解决劳动效率,然后解决组织效率和人的效率,这个顺序如果发生错乱,你会发现管理是无效的。因为人的效率需要支付条件,而支付条件是需要组织具有劳动效率。
很多人说管理也可以赚钱,其实不是这样,管理就是用来解决效率问题的。当效率真正解决的时候,很多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理解这些经典的著作,也需要明晰它们的本质,管理就是要一步一步地来,一定是前一个基础打牢之后才会有后一个基础。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的产出就不可能有组织效率,没有组织效率就不可能有个人效率。我们今天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当改革开放把国门打开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谈个人效率。我们不知道人家是在已经实现了前两个效率的前提下才这样说的,我们反而认为今天就应该做个人的效率。所以20年后每个人的效率都很高,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梦想,但是我们的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却没有得到提高。 所以,我非常支持“回到经典”这个概念。如果我们所有人可以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思考,可能我们所有的问题都会变得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经典大师所提出来的管理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他们所总结的这些管理原则是有意义的;他们所研究的管理逻辑是普遍的;他们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