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SDB 底层 HBase 的 Rowkey 是如何设计的

OpenTSDB 底层 HBase 的 Rowkey 是如何设计的

过往记忆大数据 过往记忆大数据
在https://www.iteblog.com/archives/2450.html文章中有实际的案例分析 Rowkey 如何设计的,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去查看。

OpenTSDB 是基于 HBase 的可扩展、开源时间序列数据库(Time Series Database),可以用于存储监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金融K线等带有时间的数据。它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最高毫秒级精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存储,能够长久保存原始数据并且不失精度。它拥有很强的数据写入能力,支持大并发的数据写入,并且拥有可无限水平扩展的存储容量。目前,阿里云 HBase 产品是直接支持 OpenTSDB 组件的。

OpenTSDB 拥有如此的强大的读写和近乎无限的存储能力源自于基于 HBase 的架构设计,我们甚至可以说 OpenTSDB 就是 HBase 的一个应用。熟悉 HBase 的同学肯定知道,要看 HBase 的表设计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其 Rowkey 设计的好不好,HBase 的 Rowkey 设计会考虑到实际的查询场景。所以读到这里,大家肯定知道这篇文章是要讲什么内容的。

OpenTSDB 基本概念

在介绍 OpenTSDB 系统如何设计 Rowkey 之前,我们先来了解 OpenTSDB 的一些基本概念。(因为本文侧重于介绍 HBase 的 Rowkey 设计,所以关于 OpenTSDB 的其他一些知识本文并不会涉及,如果你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请自行去网上搜索相关文章。)

我们往 OpenTSDB 里面写入一条时序数据,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数据:

  • 指标名字:这个就是我们监控的指标,比如 sys.cpu.user;
  • 时间戳:监控数据产生的时间;
  • 值:Long 或者 Double 类型的数据,这个是监控指标在某个时间的具体值;
  • 标签:包括标签名字(tagk)和标签值(tagv),比如 tagk1=tagv1,主要用于描述数据属性,每条时序数据必须包含一组和多组的标签数据。目前 OpenTSDB 最多支持8组标签。

所以如果我们使用终端往 OpenTSDB 写入时序数据,格式如下:


put <metric> <timestamp> <value> <tagk1=tagv1[ tagk2=tagv2 ...tagkN=tagvN]>
比如
put sys.cpu.user 1541946115 42.5 host=iteblog cpu=0

OpenTSDB 的 Rowkey 设计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 OpenTSDB 每条时序数据所包含的要素。基于这些时序数据,OpenTSDB 为我们提供的查询功能其实很简单:指定指标名称和时间范围,并且给定一个或多个标签名称和标签的值作为过滤条件,以此查询符合条件的数据。

Rowkey 设计版本一

OpenTSDB 为我们提供的查询业务场景已经有了,我们可以很快设计出 HBase 的 Rowkey:


metric + timestamp + tagk1 + tagv1 + tagk2 + tagv2 + ... + tagkn + tagvn

注意,实际存储的时候 + 并不会写入到磁盘,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方便,人为加了这个符号。
比如如果我们往 OpenTSDB 插入下面的数据:


put sys.cpu.user 1541946115 42.5 host=iteblog cpu=0

那么按照上面的思路 Rowkey 应该为:


sys.cpu.user+1541946115+host+iteblog+cpu+0

那如果这个指标有很多监控数据,其存储在 HBase 的 key-value 如下:

OpenTSDB 底层 HBase 的 Rowkey 是如何设计的

如果想及时了解Spark、Hadoop或者Hbase相关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帐号:iteblog_hadoop

Rowkey 设计版本二

上面表格记录着指标名 sys.cpu.user 标签为 host=iteblog cpu=0 和 标签为 host=iteblog cpu=1 每隔十秒的监控数据。有些同学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去设计 HBase 表的 Rowkey,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查询需求,但是这种存储数据的方式导致 Key 大量的重复存储,这样会导致数据的急剧增加,所以 OpenTSDB 并没有这样存储的。在 OpenTSDB 里面,会对每个指标名、标签以及标签值进行编码,每个指标的编码都不一样;同理,每个标签的编码也不一样,但是标签和指标名称可以编码一样,不同类型之间的编码互不影响。所以编码后的数据如下:


sys.cpu.user  => \x00\x00\x01
host => \x00\x00\x01
iteblog => \x00\x00\x01
cpu => \x00\x00\x02
0 => \x00\x00\x02
1 => \x00\x00\x03

在上面,OpenTSDB 默认使用三个字节来编码指标名称,三个字节编码标签名称以及标签值。经过这样的编码之后,OpenTSDB 的 Rowkey 就变成了下面的形式:


sys.cpu.user+1541946115+host+iteblog+cpu+0

变成


\x00\x00\x01+1541946115+\x00\x00\x01+\x00\x00\x01+\x00\x00\x02+\x00\x00\x02

所以上表的数据就变成下面的了:

OpenTSDB 底层 HBase 的 Rowkey 是如何设计的如果想及时了解Spark、Hadoop或者Hbase相关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帐号:iteblog_hadoop

这样我们可以节省一些存储空间(不要看这张表好像比上面的表要长了,这里其实是用十六进制表示的,每个\x00占用一个字节,整个指标名称默认只占用三个字节,如果用字符串表示是不止三个字节的)。

Rowkey 设计版本三

但是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上表中同一个指标每隔十秒发送一条监控数据,但是每条监控数据就只是当前指标的监控值,如上表的42.5、39.1、41.4、40.0。而每次发送的数据都在 HBase 里面存储一行,这样会导致重复存储大量相同的指标名、标签名、标签值等数据。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Rowkey 组成中同一个指标的监控数据除了的时间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基于这个特点,OpenTSDB 对 Rowkey 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思想为:将 Rowkey 中时间戳由原来的秒级别或毫秒级别统一转换成小时级别的,多余的秒数据或者毫秒数据作为 HBase 的列名称。可能大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这个实现。

1541946115 时间戳转换成时间为 2018-11-11 22:21:55,其对应的整点小时为 2018-11-11 22:00:00,这个转换成时间戳是 1541944800。1541946115 相对于 1541944800 多余出来的秒数为 1315,在 HBase 里面,1315 就作为当前指标对应值的列名。经过这样的优化之后,同一小时的监控数据都放在一行的不同列里面,所以上面的表格就变成下面的了:

OpenTSDB 底层 HBase 的 Rowkey 是如何设计的如果想及时了解Spark、Hadoop或者Hbase相关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帐号:iteblog_hadoop

注意:

  • 第三张表中为了展示方便,我将 000001+1541944800+000001+000001+000002+000003 简写为 001+1541944800+001+001+002+003;
  • 上面几张表中的 Rowkey 部分我这里都是使用时间戳的形式显示的,只是为了查看方便,在实际存储中时间戳其实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比如 1541944800 的十六进制表示为 5BE835E0;所以上面表格中 Rowkey 为 001+1541944800+001+001+002+003 在 HBase 实际存储为(十六进制表示) 0000015BE835E0000001000001000002000003;
  • 第三张表中的列名称在实际存储中除了包含相对于 Rowkey 的秒数或者毫秒数,其实还包含了当前列值的数据类型,数据长度等标识。
    如果说用一张图表示上面的过程,可以如下所示。

OpenTSDB 底层 HBase 的 Rowkey 是如何设计的

如果想及时了解Spark、Hadoop或者Hbase相关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帐号:iteblog_hadoop

在https://www.iteblog.com/archives/2450.html文章中有实际的案例分析 Rowkey 如何设计的,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去查看。

上一篇:织梦会员和图集模型编辑文档checkbox多选字段失效逗号,被过滤问题


下一篇:MySQL学习(四)深入理解乐观锁与悲观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