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API级权限的技术架构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一套成熟的权限系统,都是基于角色(Role)的 访问控制方法(RBAC –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即权限 (Permission)与角色相关联,用户(User)通过成为适当角色的成员而得到这 些角色的权限,权限包含资源(或者与操作组合方式相结合),最终实现权限控制 的目的。

背景

权限系统是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一套成熟的权限系统,都是基于角色(Role)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 –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即权限(Permission)与角色相关联,用户(User)通过成为适当角色的成员而得到这些角色的权限,权限包含资源(或者与操作组合方式相结合),最终实现权限控制的目的。

一言以蔽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的访问逻辑表达式为“Who对What(Which)进行How的操作”,它的由内到外的逻辑结构为权限->角色->用户,即一个角色对应绑定多个权限,一个用户对应绑定多个角色,这也是秦苍基础架构部对于公共权限服务实现的基本指导思想。

基于微服务API级权限的技术架构

权限服务与基础架构部其他公共服务的关系图

一.API权限定义、入库和拦截

对于API权限,我们实行基于注解(Annotation)的扫描入库和拦截,不需要业务服务自行在界面上录入

1、权限定义

API权限以每个接口或者实现类中的方法作为权限资源,每个权限和微服务名(Service Name)挂钩。

我们通过在业务服务的API上添加注解的方式,进行权限定义。基础架构部会提供一个权限组件(Permission Component)Jar给业务服务部门,里面包含了自定义的注解,这样的实现方式,对业务服务的影响非常小,增加权限机制只是在代码层面加几个注解而已。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对于一个普通的接口类,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1
2
3
4
5
6
7
8
@Group(name = "User Permission Group", label = "用户权限组", description = "用户权限组")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Permission(name = "Add User", label = "添加用户")
    boolean addUser(@UserId String userId, User user);
 
    @Permission(name = "Delete User", label = "删除用户", description = "删除用户")
    boolean deleteUser(@UserId String userId, User user);
}

对于通过Swagger方式暴露出去的API,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ath("/user")
@Consumes(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Produces(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Api(value = "User resource operations")
@Group(name = "User Permission Group", label = "用户权限组", description = "用户权限组")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GET
    @Path("/addUser/{userId}")
    @Permission(name = "Add User", label = "添加用户")
    boolean addUser(@PathParam("userId") @UserId String userId, User user);
 
    @POST
    @Path("/deleteUser/{userId}")
    @Permission(name = "Delete User", label = "删除用户", description = "删除用户")
    boolean deleteUser(@PathParam("userId") @UserId String userId, User user);
}

在上述简短的代码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自定义的注解,@Group、@Permission和@UserId。

  • @Permission,即为每个API(接口方法)定义一个权限,要求有name(英文格式),label(中文格式)和description(权限描述)
    • @Group,即定义的权限归属哪个权限组,考虑到一个接口中包含很多个API,接口数目又比较多,那么我们可以为每个接口下的所有方法归为一个组。业务服务可自行定义权限组,也可以选择不定义,那么会归属到默认预定义的权限组中
  • l@UserId,即业务服务需要在他们的API上加入用户ID的参数,当AOP切面拦截做权限验证时候,用户ID是需要传入的必要参数

2、权限入库和拦截

当API权限定义好以后,我们在权限组件里面加入扫描权限入库和拦截的算法。采用Spring AutoProxy自动代理的框架来实现我们的扫描算法。

2.1 创建PermissionInterceptor.java继承org.aopalliance.intercept.MethodInterceptor,步骤如下

  • 实现Object invoke(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方法,获取注解值
  • 根据不同注解进行不同的切面拦截,实现对@Group,@Permission和@UserId三个注解的权限拦截逻辑

2.2 创建PermissionAutoProxy.java继承Spring的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autoproxy.AbstractAutoProxyCreator类,步骤如下

  • 在构造方法里设置好Interceptor通用代理器(即实现了MethodInterceptor接口的拦截类PermissionInterceptor.java)
  • shouldProxyTargetClass用来决定是接口代理,还是类代理。在权限定义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支持把注解加在实现类上,而不仅仅在接口上,这样灵活运用注解放置的方式-
  • getAdvicesAndAdvisorsForBean是最核心的方法,用来决定哪个类、哪个方法上的注解要被扫描入库,也决定哪个类、哪个方法要被代理。如果我们做的更加通用一点,那么可以抽象出三个方法,供getAdvicesAndAdvisorsForBean调用
1
2
3
4
5
6
7
8
// 返回拦截类,拦截类必须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即PermissionInterceptor
protected abstract Class<? extends MethodInterceptor> getInterceptorClass();
 
// 返回接口或者类的方法名上的注解,如果接口或者类中方法名上存在该注解,即认为该接口或者类需要被代理
protected abstract Class<? extends Annotation> getMethodAnnotationClass();
 
// 扫描到接口或者类的方法名上的注解后,所要做的处理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methodAnnotationScanned(Class<?> targetClass);

2.3 创建PermissionScanListener.java实现Spring的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Listener.ApplicationListener接口,步骤如下

  • 在onApplicationEvent(ContextRefreshedEvent event)方法里实现入库代码
  • 在微服务的Spring容器启动的时候,将自动触发权限数据入库的事件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就实现了权限的扫描入库和拦截

二、API权限所对应的角色(Role)管理

角色是一组API权限的汇总,每个角色也将和微服务名挂钩。角色组的作用是为了汇总和管理众多的角色

角色管理需要人工在界面上进行操作,角色管理分为角色组增删改查,以及每个角色组下的角色增删改查

基于微服务API级权限的技术架构

基于微服务API级权限的技术架构

三、 API权限所属的角色和用户(User)的绑定

权限不能直接和用户绑定,必须通过角色作为中间桥梁进行关联。那么我们要实现

  • 角色与权限的绑定,即一个角色和多个权限的关联
  • 用户与角色的绑定,即一个用户和多个角色的关联

基于微服务API级权限的技术架构

角色和权限的绑定页面

基于微服务API级权限的技术架构

用户和角色的绑定页面 </center

四、权限系统验证方式

1、API接入的验证方式

通过远程RPC方式的调用

1.1 扫描接入Permission组件的API Resource

1
2
3
4
5
6
7
@Configuration
@ComponentScan(basePackages = { "com.omniprimeinc.service.myservice " })
@Import({ com.omniprimeinc.commonservice.permission.api.config.Config.class,
com.omniprimeinc.commonservice.permission.annotations.config.Config.class })
public class Config {
 
}

1.2 通过API Resource去调用RPC接口获取验证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Path("/authorization")
@Consumes(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Produces(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Api(value = "Authorization resource operations")
public interface AuthorizationResource {
@GET
@Path("/authorize/{userId}/{permissionName}/{serviceName}")
Boolean authorize(@PathParam("userId") String userId, @PathParam("permissionName") String permissionName, @PathParam("serviceName") String serviceName);
}

2、Rest调用的验证方式

http://host:port/authorization/authorize/{userId}/{permissionName}/{serviceName}

通过User ID、Permission Name(权限名,映射于对应的方法名)、Service Name(应用名)来判断是否被授权,返回结果是true或者false

五、权限服务和用户服务的整合

用户服务即整合了Ldap系统的用户和桥接业务用户系统

权限服务接入用户服务后,可以在权限授权页面上选取相应的用户进行权限授权

六、权限服务的安全控制

未来规划,服务之间的调用增加如下机制

  • 黑/白IP名单机制。当A服务调用B服务的时候,B服务会实现维护一个黑/白IP列表,表示B服务只允许在某个IP网段的A服务才能有权限调用B服务
  • 服务间约定的SecretKey。当A服务调用B服务的时候,两个服务之间实现实现约定API访问密钥,此密钥不能轻易泄密。这样就规避了B服务被模拟Rest请求调用(例如通过PostMan调用)
  • 服务的API签名。当A服务调用B服务的时候,A服务需要获得正确的B服务API的签名,才有权限去调用

http://blog.springcloud.cn/sc/mfw-jq/

上一篇:ZOJ 3331 Process the Tasks 双塔Dp


下一篇:JWT 身份认证优缺点分析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