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所以要处理任何文本,只能先将文本转化为数字才行。
Bit(bit)(b) 位或比特,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属于二进制的范畴。数据传输大多是以【位】为单位,一个位即代表一个0或者1(即二进制),每8个位组成一个字节。
Byte(B)字节,是计算机中文件大小的基本计量单位。数据存储就是以字节为单位。1B = 8b。所以一个字节最大能表述的数字是255【11111111】
编码:
ASCII编码:1个字节,所以只能处理英文数字和一些符号。
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它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中,因此解决了乱码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存储空间的浪费。如文中大量的英文,每个字符都需要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UTF8编码:UTF8结合了二者的优缺点,它是可变长编码方式。它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英文字母为1个字节,汉字通常3个字节。
在计算机内存中,通常采用Unicode编码,在需要保存到硬盘或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化为utf8。
python中,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
BASE64编码由64个字符组成,编码后的字符由表中字符组合而成,具体流程如下:
1)base64编码都是按照字符串长度分组,以每3个8位字节为一组,不足3个一组的,补0,编码完成后补=
2)获取每组的每个字符的ASCII码
3)将ASCII码转化为8位的二进制,即每组为3*8=24位的长度
4)将24位划分为4个6位的字节,并在每个6位字节前补2个0,重新组成8位的字节
5)将新组成的8位的字节转化为十进制,查找对应的base64编码表。
用代码表示如下(以下只支持英文直接转化):
import string
base64_char = string.ascii_uppercase + string.ascii_lowercase + string.digits+'+/' # base64编码表
def decode(s):
num = 0 if (3-len(s)%3)==3 else (3-len(s)%3) # 分组后不足待补齐的个数
new_s = ["{:0>8}".format(bin(ord(i)).replace("0b","")) for i in s] # 将字符串转化为8为的二进制
new_s ="".join( [new_s.append("0"*8) for x in range(num)]) # 对于不足3个分组的,补齐0
num1 = int(new_s/6) # 重新以6位为一组,可以分的组数量
new_s = ["{:0>8}".format(new_s[i*6:(i+1)*6]) for i in range(num1)] # 将新的分组补齐为8位
new_s = [int(x,2) for x in new_s] # 将新的二进制转化为10进制
result = "".join([base64_char[i] for i in new_s])+"="*num # 对应的查编码表并补齐=
print(result)
对应的解码,即将上面的函数反向执行:
def decode(s):
while s[-2:-1]=="=":
s = s.replace("=","") # 将补齐的=号去掉
s1 = ["{:0>6}".format(bin(base64_char.index(x)).replace("0b","")) for x in s] # 查找编码表,找到对应的位置,并转化为二进制
s1 = "".join(s1)
num = len(s1)//8 # 计算出分组数量
s2 = [s1[x*8:(x+1)*8] for x in range(num)] # 转化为8位一组的字节
s2 = [chr(int(s1[index],2)) for index in range(num)]
result = "".join(s2)
print(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