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录
- 1 模型的思想
- 2 模型的架构
- 3 Embedding
- 3.1 Word Embedding
- 3.2 Positional Embedding
- 4 Encoder
- 4.1 Muti-Head-Attention
- 4.1.1 Self-Attention
- 4.1.2 Add & Norm
- 4.2 Feed-Forward Network
- 5 Decoder
- 5.1 Mask-Multi-Head-Attention
- 5.2 Encoder-Decoder Multi-head Attention
- 5.3 Linear and Softmax to Produce Output Probabilities
- 6 Transformer的优缺点
- 6.1 优点
- 6.2 缺点
- 7 References
深度学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模型(gpt/bertd等)基本已统治NLP深度学习领域,可见transformer的重要性。本文结合《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与Harvard的代码《Annotated Transformer》深入理解transformer模型。 Harvard的代码在python3.6 torch 1.0.1 上跑不通,本文做了很多修改。修改后的代码地址:Transformer。
1 模型的思想
Transformer中抛弃了传统的CNN和RNN,整个网络结构完全是由Attention机制组成。 作者采用Attention机制的原因是考虑到RNN(或者LSTM,GRU等)的计算是顺序的,RNN相关算法只能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或者从右向左依次计算,这种机制带来了两个问题:
(1) 时间片 tt 的计算依赖 t−1t−1 时刻的计算结果,这样限制了模型的并行能力;
(2) 顺序计算的过程中信息会丢失,尽管LSTM等门机制的结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依赖的问题,但是对于特别长期的依赖现象,LSTM依旧无能为力。
Transformer的提出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
(1) 首先它使用了Attention机制,将序列中的任意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是缩小为一个常量;
(2) 其次它不是类似RNN的顺序结构,因此具有更好的并行性,符合现有的GPU框架。
2 模型的架构
如上图,transformer模型本质上是一个Encoder-Decoder的结构。输入序列先进行Embedding,经过Encoder之后结合上一次output再输入Decoder,最后用softmax计算序列下一个单词的概率。
3 Embedding
transformer的输入是Word Embedding + Position Embedding。
3.1 Word Embedding
Word embedding在pytorch中通常用 nn.Embedding 实现,其权重矩阵通常有两种选择:
(1)使用 Pre-trained的Embeddings并固化,这种情况下实际就是一个 Lookup Table。
(2)对其进行随机初始化(当然也可以选择 Pre-trained 的结果),但设为 Trainable。这样在 training 过程中不断地对 Embeddings 进行改进。
transformer选择后者,代码实现如下:
1 2 3 4 5 6 7 8 |
|
其中d_model表示embedding的维度,即词向量的维度;vocab表示词汇表的数量。
3.2 Positional Embedding
在RNN中,对句子的处理是一个个word按顺序输入的。但在 Transformer 中,输入句子的所有word是同时处理的,没有考虑词的排序和位置信息。因此,Transformer 的作者提出了加入 “positional encoding”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positional encoding“”使得 Transformer 可以衡量 word 位置有关的信息。
如何实现具有位置信息的encoding呢?作者提供了两种思路:
- 通过训练学习 positional encoding 向量;
- 使用公式来计算 positional encoding向量。
试验后发现两种选择的结果是相似的,所以采用了第2种方法,优点是不需要训练参数,而且即使在训练集中没有出现过的句子长度上也能用。
Positional Encoding的公式如下:
PE(pos,2i)=sin(pos/100002i/dmodel)PE(pos,2i)=sin(pos/100002i/dmodel)
PE(pos,2i+1)=cos(pos/100002i/dmodel)PE(pos,2i+1)=cos(pos/100002i/dmodel)
其中,pospos指的是这个 word 在这个句子中的位置;2i2i指的是 embedding 词向量的偶数维度,2i+12i+1指的是embedding 词向量的奇数维度。
具体实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注意:"x = x + Variable(self.pe[:, :x.size(1)], requires_grad=False)" 这行代码表示;输入模型的整个Embedding是Word Embedding与Positional Embedding直接相加之后的结果。
为什么上面的两个公式能体现单词的相对位置信息呢?
我们写一段代码取词向量的4个维度看下:
1 2 3 4 5 6 |
|
输出图像:
可以看到某个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单词,在某一维度上的位置编码数值不一样,即同一序列的不同单词在单个纬度符合某个正弦或者余弦,可认为他们的具有相对关系。
4 Encoder
Encoder部分是由个层相同小Encoder Layer串联而成。小Encoder Layer可以简化为两个部分:(1)Multi-Head Self Attention (2) Feed-Forward network。示意图如下:
事实上multi head self attention 和feed forward network之后都接了一层add 和norm这里先不讲,后面4.1.2再讲。
4.1 Muti-Head-Attention
Multi-Head Self Attention 实际上是由h个Self Attention 层并行组成,原文中h=8。接下来我们先介绍Self Attention。
4.1.1 Self-Attention
self-attention的输入是序列词向量,此处记为x。x经过一个线性变换得到query(Q), x经过第二个线性变换得到key(K)
, x经过第三个线性变换得到value(V)
。
也就是:
- key = linear_k(x)
- query = linear_q(x)
- value = linear_v(x)
用矩阵表示即:
注意:这里的linear_k, linear_q, linear_v是相互独立、权重(WQWQ, WKWK, $W^V$)是不同的,通过训练可得到。得到query(Q),key(K),value(V)之后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attention(Q, K, V):
Attention(Q,K,V)=Softmax(QKTdk−−√)VAttention(Q,K,V)=Softmax(QKTdk)V
用矩阵表示上面的公式即:
这里Z就是attention(Q, K, V)。
(1) 这里dk=dmodel/h=512/8=64dk=dmodel/h=512/8=64。
(2) 为什么要用dk−−√dk 对 QKTQKT进行缩放呢?
dkdk实际上是Q/K/V的最后一个维度,当dkdk越大,QKTQKT就越大,可能会将softmax函数推入梯度极小的区域。
(3) softmax之后值都介于0到1之间,可以理解成得到了 attention weights。然后基于这个 attention weights 对 V 求 weighted sum 值 Attention(Q, K, V)。
Multi-Head-Attention 就是将embedding之后的X按维度dmodel=512dmodel=512 切割成h=8h=8个,分别做self-attention之后再合并在一起。
源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
4.1.2 Add & Norm
x 序列经过multi-head-self-attention 之后实际经过一个“add+norm”层,再进入feed-forward network(后面简称FFN),在FFN之后又经过一个norm再输入下一个encoder lay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注意:几乎每个sub layer之后都会经过一个归一化,然后再加在原来的输入上。这里叫残余连接。
4.2 Feed-Forward Network
Feed-Forward Network可以细分为有两层,第一层是一个线性激活函数,第二层是激活函数是ReLU。可以表示为:
FFN=max(0,xW1+b1)W2+b2FFN=max(0,xW1+b1)W2+b2
这层比较简单,就是实现上面的公式,直接看代码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总的来说Encoder 是由上述小encoder layer 6个串行叠加组成。encoder sub layer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 SubLayer-1 做 Multi-Headed Attention
- SubLayer-2 做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来看下Encoder主架构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5 Decoder
Decoder与Encoder有所不同,Encoder与Decoder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描述(以机器翻译为例):
Decoder的代码主要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Decoder子结构(Sub layer):
Decoder 也是N=6层堆叠的结构。被分为3个 SubLayer,Encoder与Decoder有三大主要的不同:
(1)Decoder SubLayer-1 使用的是 “Masked” Multi-Headed Attention 机制,防止为了模型看到要预测的数据,防止泄露。
(2)SubLayer-2 是一个 Encoder-Decoder Multi-head Attention。
(3) LinearLayer 和 SoftmaxLayer 作用于 SubLayer-3 的输出后面,来预测对应的 word 的 probabilities 。
5.1 Mask-Multi-Head-Attention
Mask 的目的是防止 Decoder “seeing the future”,就像防止考生偷看考试答案一样。这里mask是一个下三角矩阵,对角线以及对角线左下都是1,其余都是0。下面是个10维度的下三角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
|
Mask的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
|
当mask不为空的时候,attention计算需要将x做一个操作:scores = scores.masked_fill(mask == 0, -1e9)。即将mask==0的替换为-1e9,其余不变。
5.2 Encoder-Decoder Multi-head Attention
这部分和Multi-head Attention的区别是该层的输入来自encoder和上一次decoder的结果。具体实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注意:self.sublayer[1](x, lambda x: self.src_attn(x, m, m, src_mask)) 这行就是Encoder-Decoder Multi-head Attention。
query = x,key = m, value = m, mask = src_mask,这里x来自上一个 DecoderLayer,m来自 Encoder的输出。
5.3 Linear and Softmax to Produce Output Probabilities
Decoder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过一个linear layer将decoder的输出扩展到与vocabulary size一样的维度上。经过softmax 后,选择概率最高的一个word作为预测结果。假设我们有一个已经训练好的网络,在做预测时,步骤如下:
(1)给 decoder 输入 encoder 对整个句子 embedding 的结果 和一个特殊的开始符号 </s>。decoder 将产生预测,在我们的例子中应该是 ”I”。
(2)给 decoder 输入 encoder 的 embedding 结果和 “</s>I”,在这一步 decoder 应该产生预测 “am”。
(3)给 decoder 输入 encoder 的 embedding 结果和 “</s>I am”,在这一步 decoder 应该产生预测 “a”。
(4)给 decoder 输入 encoder 的 embedding 结果和 “</s>I am a”,在这一步 decoder 应该产生预测 “student”。
(5)给 decoder 输入 encoder 的 embedding 结果和 “</s>I am a student”, decoder应该生成句子结尾的标记,decoder 应该输出 ”</eos>”。
(6)然后 decoder 生成了 </eos>,翻译完成。
这部分的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在训练过程中,模型没有收敛得很好时,Decoder预测产生的词很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这个时候如果再把错误的数据再输给Decoder,就会越跑越偏。这个时候怎么办?
(1)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 “teacher forcing”。因为我们知道应该预测的word是什么,那么可以给Decoder喂一个正确的结果作为输入。
(2)除了选择最高概率的词 (greedy search),还可以选择是比如 “Beam Search”,可以保留topK个预测的word。 Beam Search 方法不再是只得到一个输出放到下一步去训练了,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值,拿多个值放到下一步去训练,这条路径的概率等于每一步输出的概率的乘积。
6 Transformer的优缺点
6.1 优点
(1)每层计算复杂度比RNN要低。
(2)可以进行并行计算。
(3)从计算一个序列长度为n的信息要经过的路径长度来看, CNN需要增加卷积层数来扩大视野,RNN需要从1到n逐个进行计算,而Self-attention只需要一步矩阵计算就可以。Self-Attention可以比RNN更好地解决长时依赖问题。当然如果计算量太大,比如序列长度N大于序列维度D这种情况,也可以用窗口限制Self-Attention的计算数量。
(4)从作者在附录中给出的栗子可以看出,Self-Attention模型更可解释,Attention结果的分布表明了该模型学习到了一些语法和语义信息。
6.2 缺点
在原文中没有提到缺点,是后来在Universal Transformers中指出的,主要是两点:
(1)实践上:有些RNN轻易可以解决的问题transformer没做到,比如复制string,或者推理时碰到的sequence长度比训练时更长(因为碰到了没见过的position embedding)。
(2)理论上:transformers不是computationally universal(图灵完备),这种非RNN式的模型是非图灵完备的的,无法单独完成NLP中推理、决策等计算问题(包括使用transformer的bert模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