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6日08: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的读者朋友们:
你们肩负着中华的未来,你们身上正涌动着创新的血脉!
无论你在哪所学校,哪个城市,你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而今天我分享给大家的一些故事或者经验,希望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把握现在!
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生活,努力提高自己。未来就在你手中!
祝福你们都能成就精彩的自己!
李开复
很高兴与这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交流,今天的演讲,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未来的你可能成为什么样子。
4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4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寻找兴趣和天赋,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
去年,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
大学4年,必须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努力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
对于第一种课程,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学会学习和思考,避免成为应试机器
你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今天进入了大学,应该画上一个句号。希望你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如何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呢?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在大学4年,要学会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这包括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无师自通的能力,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很简单,你必须学会问“为什么”。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
这需要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女儿小时候非常不喜欢学数学,她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我当时就告诉她,指数,还有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关键在于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
第三种能力是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每个意见都值得了解和珍惜。不要被教条束缚,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
怎么样培养批判式思维能力呢?建议你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这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我女儿以前参加辩论社时,问我:“应该怎么选择我所支持的观点?”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按照我的话做了几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通过变换视角,你一定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可以让你更容易平衡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培养情商,避免成为孤独、被动的人
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
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是培养友情。读大学时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大学的友情不容易变质,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第二,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达,其实就等于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
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如投资者、顾客、用户等等。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领导员工,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力。虽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我见到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第三,在校期间要多争取实习、实践的机会。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必须去实践,才能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怎么设定目标、怎么达到目标的。只有学习如何跟人协作,才能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在谷歌工作4年,在创新工场工作2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雇用过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
唯一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去企业实习。如果找不到好的公司去实习,哪怕是到餐馆里端盘子都有价值。端盘子的时候,你有机会跟周围的人接触,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实习,学生社团也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好地方。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参加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积极管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计划。只有你能管理自己的未来。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一个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机会。遇到挫折时,绝不能消极甚至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你不去作决定,也是在作决定——这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不成功的人。
脚踏实地,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人
浮躁和贪婪,这两种负面的人生态度,我在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
年轻人应当奋斗,不要将侥幸致富作为你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目标。
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可以侥幸得到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个团队,团队的负责人是美国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口才也非常好,被团队一致推为领导者。但他希望能快速成功,快速出名。结果,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头上,而不是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最后,团队的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离开,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离职。
想创业的同学,一定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有实习经验,你也不会深入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给自己至少几年时间,再去创业。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逐步累计自己的实力、人脉。当你觉得自己积累够了的时候,再开始创业。
在豌豆荚团队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名叫崔瑾。她的经历最让人感叹的一点是,她作为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想学习创业。她先是去申请百度的职位,当时百度才刚起步,没有合适的职位,就跟她说,要来的话只能做前台,她答应了。今天,崔瑾经过在百度/奥美/谷歌的积累,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今天能够成为豌豆荚的首席运营官,很大程度来自毕业那一天的决定。她没有因为北大人可能会有的自豪感而拒绝接受一个前台的工作。
在脚踏实地的话题上,我想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希望大家都能记得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