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模型

k近邻模型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距离度量、k值的选择、分类决策规则

模型:

k近邻法中,当训练集、距离度量、k值及分类决策规则确定后,对于一个新的输入实例,它所属的类唯一确定,这相当于根据上述要素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一些子空间,确定子空间里的每一点所属的类。

距离度量:

特征空间中的两个实例点的距离是两个实例点相似程度的反映,k近邻模型的特征空间一般是n维实数向量空间Rn.使用的距离时欧氏距离,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距离,如Lp距离。当p=1时,称为曼哈顿距离,相应点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当p=2时,是欧氏距离。当p=无穷大时,相应点的坐标之差的最大值。

k值的选择:

k值较小时,就意味着整体模型比较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k值较小时,整体模型比较简单,不能进行很好的预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k值较小。

分类决策规则:

如果分类的损失函数为0-1 损失函数,分类函数为:f:R^{n}\rightarrow{c_{1,c_{2},\dots,c_{k}}}

那么误分类的概率为:    P(Y=/f(x))=1-P(Y=f(x))

对于给定的实例x属于X,其中最邻近的k个实例点构成集合Nk(x).如果涵盖Nk(x)的区域的类别是cj,那么误分类的概率是:

1/k*sum  I(yi=/cj)=1-1/k*sum  I(yi=cj)

要是误分类的概率最小即经验风险最小,就要使sum  I(yi=cj)最大,所以多数表决规则等价于经验风险最小化。

上一篇:java获取到机器IP地址及MAC码


下一篇:Java中栈的应用,括号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