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页游中,大部分的开发模式都是:客户端(as3)+ 服务端(java)+ 数据库(mysql)。
在这3个部分会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就是数据结构。比如一个用户数据,在客户端使用类 UserVO(as3) 来表示,在服务端使用 UserVO(java)来表示,在数据库中数据表 t_user(mysql),这时在服务端(java)从数据库(mysql)中查询出用户数据后,需要转换成 UserVO(java)对象,再传输到客户端,需要转换成 UserVO(as3)对象。如果在开发中要在 as3 中写一个 UserVO 类,再在 java 中写一个 UserVO 类,最后再写一个 mysql 的建表语句 t_user,这在任何一个应用或者游戏中都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数据类超级多),而且在每次要更改、添加或者删除一个字段名或者类型时,相信每个程序员都会崩溃到砸电脑吧。
另外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交互中会有一些公用的信息,比如 登录命令(取值1,也可以是字符串“login”),当服务器收到该命令(1)时,服务器必需很清楚知道这个 1 是代表登录请求,而且你肯定不会希望在程序中直接写 1 来做为判断的依据的。这时客户端和服务器会都有一套相同取值的常量定义,游戏中的请求命令绝对是一个庞大的集合,所以你也不会希望每次都去维护两套一样的常量。除了请求命令外,还有一些其它常量,比如玩家角色性别用什么值表示,玩家每个种族用什么值表示等等。
总结一下,在游戏开发中,我们总会希望在一些需要重复定义和维护的数据时,能只去关注一套数据,然后所有(客户端、服务器,甚至数据库都自动一致了)。还是用“用户数据”举个例子,比如定义用户拥有的字段:id(标识 - 整数类型),name(昵称 - 字符串类型,mysql数据库还有长度,假设为32),sex(性别 - 整数,0 代表 男,1 代表 女),然后能自动生成 as3 的 UserVO类,java 的 UserVO类,以及 mysql 的建表脚本 t_user。然后定义请求命令 LOGIN(整数) 取值为 1,然后也能自动生成 as3 的常量 LOGIN:int = 1,java 的常量 int LOGIN = 1。
然后就有了现在的自动工具 AutoScript.jar,在配置好需要的 数据对象和常量后就可以直接生成对应的 as3、java 数据类以及 mysql 建表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