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问题描述:
在 n 个数当中找第k小元素。
输入:
第一行输入n的值,第二行输入n个数,第三行输入k的值。
输出:
n 个数中的第k小元素。
要求:
你的算法最坏情况下应该在线性时间内完成。
示例1 :
输入:
5
8 1 3 6 9
3
输出: 6
示例 2:
输入:
10
72 6 57 88 60 42 83 73 48 85
5
输出: 60
思路分析
对于常规解法,我们随机在数组中选择一个数作为划分值(pivot),然后进行快排的partation过程(将小于pivot的数放到数组左边,大于pivot的数放到数组右边),划分完之后pivot的下标为i,然后判断k与等于i的相对关系,如果k正好在等于i,那么数组第k小的数就是pivot,如果k小于i,那么我们递归对左边再进行上述过程,如果k大于i,那我们递归对右边再进行上述过程。常规解法的应用及代码实现见这篇文章。
对于最好的情况:每次所选的pivot划分之后正好在数组的正中间,那么递归方程为T(n) = T(n/2) + n,解得T(n) = O(n),所以此时此算法是O(n)线性复杂度的。
对于最坏情况:每次所选的pivot划分之后都好在数组最边上,那么时间复杂度为O(n2)。
BFPRT算法就是在这个pivot上做文章,BFPRT算法能够保证每次所选的pivot划分之后在数组的中间位置,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O(n)。
BFPRT算法流程
这题规定了要在线性时间内完成第k小元素的选择,在算法导论这本书里面的第九章有讲解过这种问题,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修改快速排序算法中的主元选取方法,降低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下述步骤来自《算法导论(第3版)》第9.3节。
在快速排序中,我们始终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作为pivot,而在此算法中,每次选择五分中位数的中位数作为pivot,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得划分比较合理,从而避免了最坏情况的发生。通过执行下列步骤,算法Select可以确定一个有个不同元素的输入数组中第i小的元素:
(1) 将n个元素划为组,每组5个,至多只有一组由剩下的n mod 5个元素组成。
(2) 寻找这个组中每一个组的中位数,这个过程可以用插入排序,然后确定每组有序元素的中位数。
(3) 对第2步中找出的个中位数,重复步骤1和步骤2,递归下去,直到剩下一个数字。
(4) 最终剩下的数字即为主元pivot,用快速排序的划分思想,把小于pivot的数全放左边,大于它的数全放右边。跟快速排序不同的是,这里只是划分,并没有排序。
(5) 判断pivot的位置与k的大小,有选择的对左边或右边递归。
1 #include <iostream> 2 #include <string.h> 3 #include <stdio.h> 4 #include <time.h> 5 #include <algorithm> 6 7 using namespace std; 8 9 //插入排序 10 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l, int r) 11 { 12 for(int i = l + 1; i <= r; i++) 13 { 14 if(a[i - 1] > a[i]) 15 { 16 int t = a[i]; 17 int j = i; 18 while(j > l && a[j - 1] > t) 19 { 20 a[j] = a[j - 1]; 21 j--; 22 } 23 a[j] = t; 24 } 25 } 26 } 27 28 //寻找中位数的中位数 29 int FindMid(int a[], int l, int r) 30 { 31 if(l == r) return l; 32 int i = 0; 33 int n = 0; 34 for(i = l; i < r - 5; i += 5) 35 { 36 InsertSort(a, i, i + 4); 37 n = i - l; 38 //插入排序之后,a[i+2]就是a[i,...,i+5]的中位数 39 //把中位数都放到前面 40 swap(a[l + n / 5], a[i + 2]); 41 } 42 43 //处理剩余元素 44 int num = r - i + 1; 45 if(num > 0) 46 { 47 InsertSort(a, i, i + num - 1); 48 n = i - l; 49 swap(a[l + n / 5], a[i + num / 2]); 50 } 51 n /= 5; 52 if(n == l) 53 return l; 54 55 //前n个数就是上述找出来的每一组的中位数 56 return FindMid(a, l, l + n); 57 } 58 59 //进行划分过程,就是一趟快速排序的过程,返回划分后的基准数的下标i 60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 int r, int p) 61 { 62 swap(a[p], a[l]); 63 int i = l; 64 int j = r; 65 int pivot = a[l]; 66 while(i < j) 67 { 68 while(a[j] >= pivot && i < j) 69 j--; 70 while(a[i] <= pivot && i < j) 71 i++; 72 swap(a[j], a[i]); 73 } 74 swap(a[l], a[i]); 75 76 return i; 77 } 78 79 int Select(int a[], int l, int r, int k) 80 { 81 int p = FindMid(a, l, r); //寻找中位数的中位数 82 int i = Partition(a, l, r, p); //划分之后的下标 83 84 int m = i - l + 1; 85 if(m == k) 86 return a[i]; 87 if(m > k) 88 return Select(a, l, i - 1, k); 89 90 return Select(a, i + 1, r, k - m); 91 } 92 93 int main() 94 { 95 int n, k; 96 scanf("%d", &n); 97 int *a = new int[n]; 98 for(int i = 0; i < n; i++) 99 scanf("%d", &a[i]); 100 scanf("%d", &k); 101 printf("%d", Select(a, 0, n - 1, k)); 102 103 delete[] a; 104 return 0; 105 }
复杂度分析
思考与引申
快速排序的 Partition 划分思想可以用于计算某个位置的数值等问题,可以实现 O(n)复杂度的选择问题,之所以这种选择算法具有线性时间,是因为没有进行排序,并且每次都有选择的只对左右其中的一边进行递归处理,而排序需要进行比较,并且快速排序左右两边都需要进行递归处理,即使是在平均情况下,排序也需要 O(nlogn)的时间复杂度,而这个线性时间的选择算法没有使用排序就解决了选择问题。
优缺点
但缺点也很明显,最主要的就是内存问题,在海量数据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没办法一次性将数据全部加载入内存,这个时候这个方法就无法完成使命了。此时可以利用堆来解决,维护一个大小为 K 的小顶堆,依次将数据放入堆中,当堆的大小满了的时候,只需要将堆顶元素与下一个数比较:如果大于堆顶元素,则将当前的堆顶元素抛弃,并将该元素插入堆中。遍历完全部数据,Top K 的元素也自然都在堆里面了。但是使用堆解决这个问题,时间花费为 O(nlogn)。
参考
《算法导论 (第3版)》 第9.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