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
排序也称 排序算法(Sort Algorithm),排序是将一组数据,依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
排序算法的分类
分两类:内部排序、外部排序。
-
内部排序:
指将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加载到 内部存储器(内存) 中进行排序
-
外部排序:
数据量过大,无法全部加载到内存中,需要借助 外部存储(文件等)进行排序。
常见的排序算法分类
- 内部排序(内存)
- 插入排序
- 直接插入排序
- 希尔排序
- 选择排序
- 简单选择排序
- 堆排序
- 交换排序
- 冒泡排序
- 快速排序
- 归并排序
- 基数排序
- 插入排序
- 外部排序(使用内存和外存结合)
算法时间复杂度
衡量算法的性能的好坏,可以使用时间时间复杂度
度量 一个程序(算法)执行时间的两种方法:
-
事后统计法
简单说:就是把程序运行起来,然后查看运行完成的总时间。
但是有一个问题:所统计的时间,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环境因素。如果要使用这种方式,需要在同一台计算机相同状态下运行程序,才能比较哪个算法速度更快
-
事前估算法
通过分析某个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来判断哪个算法更优
时间频度
一个算法 花费的时间 与算法中 语句的执行次数 成正比,哪个算法中语句执行次数多,它花费时间就多。一个算法中的 语句执行次数称为语句频度或时间频度。记为 T(n)
举例-基本案例
计算 1-100 所有数字之和,下面有两种算法:
-
算法 1:循环累加
int resulu = 0; int end = 100; for(int i = 1; i <= end; i++){ result += i; }
T(n) = n + 1
,这里的n=100
,因为要循环 100 次,还有一次,是跳出循环的判断 -
算法 2:直接计算
result = (1 + end)*end/2;
T(n) = 1
对于时间频度,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忽略
忽略常数项
n | T(n)=2*n+20 |
T(n)=2*n |
T(3*n+10) |
T(3*n) |
---|---|---|---|---|
1 | 22 | 2 | 13 | 3 |
2 | 24 | 4 | 16 | 6 |
5 | 30 | 10 | 25 | 15 |
8 | 36 | 16 | 34 | 24 |
15 | 50 | 30 | 55 | 45 |
30 | 80 | 60 | 100 | 90 |
100 | 220 | 200 | 310 | 300 |
300 | 620 | 600 | 910 | 900 |
上表对应的曲线图如下
结论:
-
2n+20
和 2n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 20 可以忽略 -
3n+10
和 3n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10 可以忽略
忽略低次项
n | T(n)=2n²+3n+10 |
T(2n²) |
T(n²+5n+20) |
T(n²) |
---|---|---|---|---|
1 | 15 | 2 | 26 | 1 |
2 | 24 | 8 | 34 | 4 |
5 | 75 | 50 | 70 | 25 |
8 | 162 | 128 | 124 | 64 |
15 | 505 | 450 | 320 | 225 |
30 | 1900 | 1800 | 1070 | 900 |
100 | 20310 | 20000 | 10520 | 10000 |
-
2n²+3n+10
和2n²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可以忽略3n+10
-
n²+5n+20
和n²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可以忽略5n+20
忽略系数
n | T(3n²+2n) |
T(5n²+7n) |
T(n^3+5n) |
T(6n^3+4n) |
---|---|---|---|---|
1 | 5 | 12 | 6 | 10 |
2 | 16 | 34 | 18 | 56 |
5 | 85 | 160 | 150 | 770 |
8 | 208 | 376 | 552 | 3104 |
15 | 705 | 1230 | 3450 | 20310 |
30 | 2760 | 4710 | 27150 | 162120 |
100 | 30200 | 50700 | 1000500 | 6000400 |
结论:
-
随着 n 值变大,
5n²+7n
和3n² + 2n
,执行曲线重合, 说明:这种情况下, 5 和 3 可以忽略对于 2 次方来说,数量级很大的情况下,系数不是很重要
-
而
n^3+5n
和6n^3+4n
,执行曲线分离,说明 多少次方是关键
总结
时间频度计算还与以下三个统计注意事项:
-
忽略常数项
-
2n+20
和 2n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 20 可以忽略 -
3n+10
和 3n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10 可以忽略
-
-
忽略低次项
-
2n²+3n+10
和2n²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可以忽略3n+10
-
n²+5n+20
和n²
随着 n 变大,执行曲线无限接近,可以忽略5n+20
-
-
忽略系数
-
随着 n 值变大,
5n²+7n
和3n² + 2n
,执行曲线重合, 说明:这种情况下, 5 和 3 可以忽略对于 2 次方来说,数量级很大的情况下,系数不是很重要(笔者怎么觉得相差也挺多的?是在对于后面更大的来说,看起来重合了而已)
-
而
n^3+5n
和6n^3+4n
,执行曲线分离,说明 多少次方是关键对于 3 次方来说,系数就不能省略了,次方越大,系数也越大的时候,相差其实是很大的
-
时间复杂度
-
一般情况下:
算法中的 基本操作语句的重复执行次数是问题规模 n 的某个函数,用
T(n)
表示(就是前面的时间频度)若有某个辅助函数
f(n)
,使得当 n 趋近于无穷大时,T(n)/f(n)
的极限值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前面的频度分好几种,比如T(n) = n+1
,那么f(n) = n
,他们相除的话,就差不多是 1),则称f(n)是 T(n)
的同数量级函数,记作T(n)=O(f(n))
,简称O(f(n))
为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理解起来就差不多是,将时间频度的计算找到一个可以简写的函数
f(n)
,然后计算它的世界复杂度 -
T(n)
不同,但时间复杂度可能相同。如:
T(n) = n²+7n+6
与T(n) = n²+2n+2
,他们的T(n)
不同,但时间复杂度相同,都为O(n²)
。 过程是这样:f(n) = n² ; // 去掉了常数和系数,转换为 f(n) 函数 O(f(n)) = O(n²)
时间频度中说过,当 n 变大,系数和常数可以忽略
-
计算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
用常数 1 代替运行时间中的所有加法常数
T(n)=n²+7n+6 => T(n)=n²+7n+1
-
修改后的运行次数函数中,只保留最高阶项
T(n)=n²+7n+1 => T(n) = n²
-
去除最高阶项的系数
T(n) = n² => T(n) = n² => O(n²)
(n2
的系数是 1,1n² = n²
)
-
常见时间复杂度
-
常数阶
O(1)
-
对数阶 O(log2n)
-
线性阶
O(n)
-
线性对数阶 O(nlog2n)
-
平方阶
O(n²)
比如:双层嵌套 for 循环
-
立方阶 O(n3)
比如:3 层嵌套 for 循环
-
k 次方阶
O(n^k)
比如:嵌套了 k 次的 for 循环
-
指数阶
O(2^n)
以上常见的复杂度排列顺序是由小较大排列的,随着问题规模 n 的不断增大,上述时间复杂度不断增大,算法的执行效率越低
上图的 指数阶,就是 2^n,当 n 不是很大的时候,就猛的往上走了,可见当出现了指数阶的时候,这个算法基本上是最慢的。上图在 n 为 10 的时候,就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的复杂度了
常数阶
无论代码执行了多少行,只要是没有循环等复杂结构,那么这个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就都是 O(1)
result = (1 + end)*end/2;
上述代码在执行的时候,它消耗的时间并不随着某个变量的增长而增长(比如 i 和 j 的数值变大或变小,它的执行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不像循环次数那样,增大就多执行一次)。那么物理这类代码有多长,即使有几万几十万行,都可以用 O(1)
来表示它的时间复杂度。
对数阶
int i = 1;
while(i < n){
i = i * 2; // 以 2 为底,这里的算法恰好是 * 2
}
在 while 循环里面,每次都将 i 乘以 2,乘完之后,i 距离 n 就越来越近了。假设循环 x 次之后,i 就大于 2 了,此时这个循环就退出了,也就是说 2 的 x 次方等于 n,那么 x = log2n 也就是说当循环 log2n 次以后,这个代码就结束了。因此这个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 O(log2n) 的这个 2 时间上是根据代码变化的,i = i * 3 ,则是 O(log3n) .
继续说明,假设上面的 n = 1024
,这个是规模问题 n,它执行几次结束?使用这里的对数阶则为 log2 1024 = 10 (2^10 = 1024),所以规模问题虽然很大,但是对于对数阶来说说,执行次数并没有那么大
线性阶
for(i = 1; i <= n ; ++i){
j = i;
j++
}
for 循环里的代码会执行 n 遍,因此它消耗的时间是随着 n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这类代码都可以用 O(n)
来表示它的时间复杂度
线性对数阶
for(m = 1; m < n; m++){
i = 1;
while(i < n){
i = i * 2
}
}
线性对数阶 O(nlog2n) 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将实际复杂度 线性对数阶 O(log2n) 的代码循环 N 遍,那么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n * O(log2n),也就是 O(nlog2n)
平方阶
for(x = 1; i <=n; x++){
for (i = 1; i <= n; i++){
j = i;
j++;
}
}
平方阶 O(n²) 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把 O(n) 的代码再嵌套循环一遍,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²),这段代码其实就是嵌套了 2 层 n 循环,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 x n),即 O(n²) 如果将其中一层循环的 n 改成 m,那它的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O(m x n)
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时间复杂度
-
平均时间复杂度
指所有可能的输入实例 均以等概率出现 的情况下,该算法的运行时间
-
最坏时间复杂度
最坏情况下的世界复杂度称为最坏时间复杂度。
一般讨论的时间复杂度均是最坏情况下的世界复杂度,因为: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算法在 任何输入实例上运行时间的界限,这就保证了算法的运行时间不会比最坏情况更长
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时间复杂度是否一致,和算法有关,如下图:
算法空间复杂度
类似于时间复杂度的讨论,一个算法的 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 定义为:该算法所耗费的存储空间,它也是问题规模 n 的函数
空间复杂度是对一个算法在运行过程中 临时占用存储空间大小的度量。有的算法 需要占用的临时工作单元数 与 解决问题的规模 n 有关,它随着 n 的增大而增大,当 n 较大时,将占用较多的存储单元。例如: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做算法分析时,主要讨论的是 时间复杂度。从用户体验上看,更看重的是 程序执行的速度。如一些缓存产品(redis、memcache) 和算法(基数排序)本质就是 用空间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