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段 --text(code segment/text segment)
text段在内存中被映射为只读,但.data和.bss是可写的。
text段是程序代码段,在AT91库中是表示程序段的大小,它是由编译器在编译连接时自动计算的,当你在链接定位文件中将该符号放置在代码段后,那么该符号表示的值就是代码段大小,编译连接时,该符号所代表的值会自动代入到源程序中。
数据段 -- data
data包含静态初始化的数据,所以有初值的全局变量和static变量在data区。段的起始位置也是由连接定位文件所确定,大小在编译连接时自动分配,它和你的程序大小没有关系,但和程序使用到的全局变量,常量数量相关。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bss段--bss
bss是英文Block Started by Symbol的简称,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在程序载入时由内核清0。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它的初始值也是由用户自己定义的连接定位文件所确定,用户应该将它定义在可读写的RAM区内,源程序中使用malloc分配的内存就是这一块,它不是根据data大小确定,主要由程序中同时分配内存最大值所确定,不过如果超出了范围,也就是分配失败,可以等空间释放之后再分配。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stack:
栈(stack)保存函数的局部变量(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 static 意味着 在数据段中 存放变量),参数以及返回值。是一种“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数据结构,这意味着最后放到栈上的数据,将会是第一个从栈上移走的数据。对于哪些暂时存贮的信息,和不需要长时间保存的信息来说,LIFO这种数据结构非常理想。在调用函数或过程后,系统通常会清除栈上保存的局部变量、函数调用信息及其它的信息。栈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地址空间“向下减少”,即当栈上保存的数据越多,栈的地址就越低。栈(stack)的顶部在可读写的RAM区的最后。
heap:
堆(heap)保存函数内部动态分配内存,是另外一种用来保存程序信息的数据结构,更准确的说是保存程序的动态变量。堆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数据结构。它只允许在堆的一端插入数据,在另一端移走数据。堆的地址空间“向上增加”,即当堆上保存的数据越多,堆的地址就越高。
区分堆与栈
void f(){ int* p=new int[4]; }
上面一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对于栈,看到new,就应该想到,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p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p。在程序会先确定在堆中分配内存的大小,然后调用operator new分配内存,然后返回这块内存的首地址,放入栈中。
这里要释放内存的话不能用delete p,应该用delete[] p,这是为了告诉编译器:我删除的是一个数组。
堆、栈得主要差别如下:
1、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手动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是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内存泄露。
2、空间大小:一帮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在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栈有一定的空间大小。
3、能否产生碎片: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肯定会产生大量的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栈是先进先出的队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在他弹出之前,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
4、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说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内存增长的方向;对于栈来说,它的生长的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的。
5、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有malloc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一样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手动实现。
6、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是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内存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区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的得多。堆大量使用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内存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
转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hanyonglu/archive/2011/04/12/2014212.html、https://blog.csdn.net/love_gaohz/article/details/4131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