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V源码分析、restful规范、restframework框架
[TOC]
一、CBV源码分析
1、url层的使用CBV
from app01 import views
url(r'book/',views.Book.as_view)
2、as_view方法
as_view
是一个类方法,实际上是一个闭包函数(内层函数包含对外层作用域的使用)
请求来了以后,调用as_view
方法,调用函数中的view
方法,view
方法是调用了dispatch
方法
@classonlymethod
def as_view(cls, **initkwargs):
def view(request, *args, **kwargs):
self = cls(**initkwargs)
if hasattr(self, 'get') and not hasattr(self, 'head'):
self.head = self.get
self.request = request
self.args = args
self.kwargs = kwargs
# 如果调用的类Book没有写dispatch方法,就会调用View中的dispatch方法
return self.dispatch(request, *args, **kwargs)
view.view_class = cls
view.view_initkwargs = initkwargs
return view
3、view方法
view 方法是一个闭包函数,最终调用了 dispatch 方法
4、dispatch方法(可以在视图层的CBV中重写)
getattr(self, 'get'[,default]) # 获取对象的get属性的内存地址,如果没有get,返回默认值
setattr(self, 'get', 'get__all') # 相当于将get的内存地址设置为get__all 的内存地址
hasattr(self,'get') # 判断对象是否有get 属性
dispatch
方法相当于是根据不同的请求方式,分发到对应的函数属性中
def dispatch(self, request, *args, **kwargs):
# http_method_names --> ['get', 'post', 'put', 'patch', 'delete', 'head', 'options', 'trace']
if request.method.lower() in self.http_method_names:
# 这里的self.http_method_not_allowed 是默认值,如果没有改method,获取其地址
# 如果是get请求,那么handler就是get;若是post请求,handler相当于post
handler = getattr(self, request.method.lower(), self.http_method_not_allowed)
else:
handler = self.http_method_not_allowed
return handler(request, *args, **kwargs)
5、views层的CBV
class Books(View):
# 获取所有图书
def get(self, request):
print(type(request))
response = {'status': 100, 'data': None}
books = models.Book.objects.all()
# 先构造出所有书籍的字典的列表
ll = [{'name': book.name, 'price': book.price} for book in books]
# 返回数据是json格式数据
response['data'] = ll
# safe = True 表示数据可以是列表
return JsonResponse(response, safe=False)
6、CBV执行过程总结
请求 --> 调用View中的as_view --> 调用as_view中的闭包view --> view中会实例化产生一个对象 --> 调用对象的dispatch --> 没有,去类中找dispatch --> 没有dispatch --> 去View中找,找到dispatch,执行 --> 分发到不同的函数,执行并返回
二、restful规范
resful规范的接口,用fbv和cbv都可以,自定义方法,CBV中重写,FBV中利用装饰器
1、什么是restful
- REST与技术无关,代表的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REST是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简称,中文翻译为“表征状态转移”
- 面向资源编程,网络中的所有的数据都是资源
2、10条规范
(1)https协议
API与用户的通信协议,总是使用 HTTPs协议 ------ https比http安全
(2)域名
https://api.example.com ----- 尽量将API部署在专用域名(会存在跨域问题)
https://127.0.0.1/api/ ----- 简单,推荐使用
(3)版本
每个接口都应有版本
https://example/api/v2 ----- v2 版本
(4)路径
视网络上任何东西都是资源,均使用名词表示(可复数)
https://example/api/v1/zoos
https://example/api/v1/animals
https://example/api/v1/employees
(5)method
- GET :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 POST :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 PUT :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 PATCH :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 DELETE :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6)过滤
通过在url上传参的形式传递搜索条件
https://example/api/v1/zoos?limit=10
https://example/api/v1/animals?offset=20
https://example/api/v1/employees?name=tom
(7)状态码
请求回去,需要有状态码
200 OK - [GET]:服务器成功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该操作是幂等的(Idempotent)。
201 CREATED - [POST/PUT/PATCH]:用户新建或修改数据成功。
202 Accepted - [*]:表示一个请求已经进入后台排队(异步任务)
204 NO CONTENT - [DELETE]:用户删除数据成功。
400 INVALID REQUEST - [POST/PUT/PATCH]:用户发出的请求有错误,服务器没有进行新建或修改数据的操作,该操作是幂等的。
401 Unauthorized - [*]:表示用户没有权限(令牌、用户名、密码错误)。
403 Forbidden - [*] 表示用户得到授权(与401错误相对),但是访问是被禁止的。
404 NOT FOUND - [*]:用户发出的请求针对的是不存在的记录,服务器没有进行操作,该操作是幂等的。
406 Not Acceptable - [GET]:用户请求的格式不可得(比如用户请求JSON格式,但是只有XML格式)。
410 Gone -[GET]:用户请求的资源被永久删除,且不会再得到的。
422 Unprocesable entity - [POST/PUT/PATCH] 当创建一个对象时,发生一个验证错误。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 [*]:服务器发生错误,用户将无法判断发出的请求是否成功。
(8)错误处理
应返回错误信息,error当做key
{status:100,error:'错误信息写上'}
(9)返回结果
针对不同操作,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的结果应该符合以下规范
GET /collection:返回资源对象的列表(数组)
GET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单个资源对象
POST /collection:返回新生成的资源对象
PUT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完整的资源对象
PATCH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完整的资源对象
DELETE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一个空文档
(10)返回结果中提供链接(Hypermedia)
Hypermedia API,RESTful API最好做到Hypermedia,即返回结果中提供链接,连向其他API 方法,使得用户不查文档,也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
status:100
msg:成功
url:127.0.0.1/books/1
}
三、drf(Django restframework)框架
1、什么是drf
它是一个app,只是用来快速的构建restful规范的接口
2、drf的使用
一定要在settings中注册 INSTALLED_APPS=[rest_framework]
from rest_framework.views import APIView
class Books(APIView):
# 现在这个request对象,已经不是原来django中的request对象了,它是rest_framework.request下的Request
def put(self, request, pk):
# django.core.handlers.wsgi.WSGIRequest----原来的djagno中的request的类
# 现在的request已经成了:rest_framework.request.Request
# 以后再取数据,直接从request.data中取
print(request.data)
# 前端传过来的编码格式:json格式:{'name': '水都是', 'price': '15'}
# 前端传过来的编码格式:urlencoded格式:<QueryDict: {'name': ['红楼梦'], 'price': ['15']}>
# request.data是谁的对象?
# request.data不同编码格式过来,它可能是不同类的对象,但是用法是一样的
# 原来的request是:request._request
print(type(request._request))
print(request._request.GET)
# 也能取出来(method,GET,POST,BODY)
print(request.GET)
return JsonResponse({'status': 100, 'msg': '修改成功'})
注意点
-
request.data
是个方法,通过property装饰器包装成了属性,前台传过来body体中数据的数据,放在里面- 前端传过来的编码格式:json格式:{'name': '水都是', 'price': '15'}
- 前端传过来的编码格式:urlencoded格式:<QueryDict: {'name': ['红楼梦'], 'price': ['15']}>
-
request.query_params
这个是原来GET中的数据 - request把原来的request包装进去了
- 一旦继承了APIView类,request就被包装过,不再是Django中那个request,而是
rest_framework.request.Request
的对象 - csrf_exempt:局部禁用csrf(csrf是可以局部使用,局部禁用),rest_framework有自身的方法放置csrf攻击,不需要写
{% csrf_token %}
3、rest_framework中CBV执行流程
请求 --> rest_framework的as_view --> super调用父类View的as_view --> 父类中as_view调用比和函数view,实例化产生一个对象 --> 调用改对象的dispatch --> 自身没有,类中也没有,去父类中APIView中 --> 有dispatch方法 --> 调用rest_framework中的dispatch --> 分发到get、post、put等函数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