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文章目录

Redis的介绍、优缺点、使用场景

  • Redis是什么: 开源的,基于键值的存储服务系统,支持多种数据类型,性能高,功能丰富
  • 特性(主要有8个特性):
    • 速度快:官方给出的结果是10W OPS,每秒10W的读写(为什么是10W,因为内存的相应时间是100纳秒-10万分之一秒)。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使用C语言开发;Redis使用单线程,减少上下文切换。本质原因是计算机存储介质的速度,内存比硬盘优几个数量级)。MemoryCache可以使用多核,性能上优于Redis。
    • 持久化:Redis所有的数据保持在内存中,对数据的更新将异步地保存到磁盘上。断掉,宕机? RDB快照/AOF日志模式来确保。MemoryCache不提供持久化
    • 多种数据结构:Redis提供字符串,HashTable, 链表,集合,有序集合;另外新版本的redis提供BitMaps位图,HyperLogLog超小内存唯一值计数,GEORedis3.2提供的地理位置定位。相比memocache只提供字符串的key-value结构
    •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Java,PHP,Ruby,Lua,Node
    • 功能丰富: 发布订阅,支持Lua脚本,支持简单事务,支持pipline来提高客户端的并发效率
    • 简单:单机核心代码23000行,让开发者容易吃透和定制化;不依赖外部库;单线程模型
    • 主从复制:主服务器的数据可以同步到从服务器上,为高可用提供可能
    • 高可用、分布式:2.8版本后提供Redis-Sentinel支持高可用;3.0版本支持分布式
  • 典型应用场景:
    • 缓存系统:缓存一些数据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提高响应速度
    • 计数器:类似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incr/decr的操作是原子性的不会出错
    • 消息队列系统:发布订阅的模型,消息队列不是很强
    • 排行版: 提供的有序集合能提供排行版的功能,例如粉丝数,关注数
    • 实时系统:利用位图实现布隆过滤器,秒杀等

安装

  • Linux中安装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7.tar.gz
    tar -zxvf redis-5.0.7.tar.gz
    mv redis-5.0.7 /usr/local/redis 不需要先创建/usr/local.redis文件夹
    cd /usr/local/redis
    make
    make install
    vi redis.conf
    * bind 0.0.0.0 开发访问
    * daemonize yes 设置后台运行
    redis-server ./redis.conf 启动
    redis-cli 进入命令行,进行简单的命令操作
    vi redis.conf
    > requirepass password 修改密码
    redis-cli 再次进入cmd
    > shutdown save 关闭redis,同时持久化当前数据
    redis-server ./redis.conf 再次启动redis
    redis-cli 进入命令行
    > auth password
    将redis配置成系统服务,redis/utils中自带命令,我们只需修改参数
    /usr/local/redis/utils/./install_server.sh
    [root~ utils]# ./install_server.sh
    Welcome to the redis service installer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port for this instance: [6379] 默认端口不管
    Selecting default: 6379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config file name [/etc/redis/6379.conf] /usr/local/redis/redis.conf 修改配置文件路径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log file name [/var/log/redis_6379.log] /usr/local/redis/redis.log 修改日志文件路径
    Please select the data directory for this instance [/var/lib/redis/6379] /usr/local/redis/data 修改数据存储路径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executable path [/usr/local/bin/redis-server]
    Selected config:
    Port : 6379
    Config file : /usr/local/redis/redis.conf
    Log file : /usr/local/redis/redis.log
    Data dir : /usr/local/redis/data
    Executable : /usr/local/bin/redis-server
    Cli Executable : /usr/local/bin/redis-cli
    chkconfig --list | grep redis 查看redis服务配置项
    redis_6379 0:off 1:off 2:on 3:on 4:on 5:on 6:off
    服务名是redis_6379
  • 可执行文件说明
    • redis-server: Redis服务器,启动Redis的
    • redis-cli: Redis命令行客户端连接
    • redis-benchmark: 对Redis做性能测试
    • redis-check-aof: AOF文件修复工具
    • redis-check-dump: RDB文件检查工具
    • redis-sentinel: Sentinel服务器(2.8以后)
  • 启动方式
    • redis-server: 最简单的默认启动,使用redis的默认参数
    • 动态参数启动:redis-server --port yourorderpoint
    • 配置文件的方式: redis-server configpath
    • 比较:
      • 生产环境选择配置启动;单机多实例配置文件可以选择配置文件分开
  • Redis客户端返回值
    • 状态回复:ping->pong
    • 错误恢复:执行错误的回复
    • 整数回复:例如incr会返回一个整数
    • 字符串回复: get
    • 多行字符串回复:mget
  • 常用配置
    • daemonize: 是否是守护进程(y/n)
    • port端口:默认是6379
    • logfile:Redis系统日志
    • dir:Redis工作目录
  • 常用命令:在线练习http://try.redis.io/
    redis-cli -h x.x.x.x -p x 连接
    auth "password" 验证密码
    redis-cli --raw可以避免中文乱码
    exit 退出
    select index 切换到指定的数据库
    keys * 显示所有key,如果键值对多不建议使用,keys会遍历所有key,可以在从节点使用;时间复杂度O(N)
    dbsize 算出所有的key的数量,只是数量;时间复杂度O(1)
    exists key key是否存在,存在返回1,不存在返回0;时间复杂度O(1)
    incr key 将key的值加一,是原子操作
    decr key 将key的值加一,会出现复数,是原子操作
    del key 删除key,删除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时间复杂度O(1)
    expire key seconds 设置过期时间,过期之后就不存在了;时间复杂度O(1)
    ttl key 查看key剩余的过期时间,key不存在返回-2;key存在没设置过期时间返回-1;
    persist key 去掉key的过期时间,再查看ttl key,返回值是-1,表示key存在并且没有设置过期时间
    type key 查看类型;时间复杂度O(1)
    config get * 获取配置信息
    set key value插入值
    sadd myset 1 2 3 4 插入set
    get key获取值
    del key删除key
    cat redis.conf | grep -v "#" | grep -v "^$" 查看配置文件,去除所有的#,去除所有的空格
    setnx key value #key不存在,才设置
    set key value xx #可以存在,才设置
    set key value [exporation EX seconds | PX milliseconds] [NX|EX]
    mget key1 key2 key3 批量获取 1次mget=1次网络时间+n次命令时间;时间复杂度O(n)
    mset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批量插入;时间复杂度O(n)
    n次get = n次网络时间 + n次命令时间,mget一次就能完成,省去大量的网络时间
    getset key newvalue # set key newvalue并返回旧的value
    append key value #将value追加到旧的value
    strlen key #获取value的长度,中文占2个字节
    incrbyfloat key 3.5 #增加key对应的值
    set/get/del, incr(自增1)/decr(自减1)/incrby(incrby key n自增n)/decrby
    getrange key start end #获取value从start到end的值
    setrange key index value #设置指定下标为一个新的值
    hset key field value #给key的field设置值
    hget key field #获取key的field的值
    hdel key field #删除key的field的值
    hgetall key #获取key的所有值
    hexists key field # 判断key的field是否存在
    hlen key #获取key field的数量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hmget key field1 field2
    hsetnx/hincrby/hdecry/hincrbyfloat
    lpush key value1 value2...valueN #从左边插入
    rpush key value1 value2...valueN #从右边插入
    linsert key before|after value newValue
    rinsert key before|after value newValue
    lpop key #从左边弹出一个item
    rpop key #从右边弹出一个item
    lrem key count value #若count等于0或者不填,表示删除所有的value值相等的item;若count>0,表示从左到右删除最多count个value相等的item;若count<0,表示从右到左,删除最多Math.abs(count)个value相等的项
    ltrim key start end #按照索引范围修剪列表,可以用来慢删除,因为全删除可能会阻塞redis
    lrang key start end #获取key中从start到end的值
    lindex key index #取第index的值
    llen key #算出列表的长度
    lset key index newValue #修改index的值为newValue
    blpop key timeout #lpop阻塞版本,timeout是阻塞时间,timeout=0表示死等,lpop会立马返回,有时候数据更新不那么及时,或者消息队列中消息未及时处理,我们可以使用这个
    brpop key timeout
    lpush + LPOP = STACK
    lpush + RPOP = QUEUE
    lpush + ltrim = 有序的集合
    lpush + rpop = 消息队列
    sadd key value #不支持插入重复元素,失败返回0
    srem key element #删除集合中的element元素
    smembers key #查看集合元素
    sinter key1 key2 #取出相同:交集
    sdiff key1 key2 #取出key1中key2没有的元素:差集
    sunion key1 key2 #取出二者所有的元素:并集
    sdiff|sinter|sunion store key #将结果存到key中,有时候计算一次耗时
    scard key #计算集合大小
    sismember key element #判断element是否在集合中
    srandmember #返回所有元素,结果是无序的,小心使用,可能结果很大
    smembers key #获取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spop key #从集合中随机弹出一个元素
    scan
    SADD = Tagging
    SPOP/SRANDMEMBER = Random item
    SADD + SINTER = Social Graph
    zadd key score element #添加score和element O(logN): 使用xx和跳表的数据结构
    zrem key element #删除元素
    zscore key element #返回元素的分数
    zincrby key increScore element #增加或减少元素分数
    zcard key #返回元素的总个数
    zrank key element #获取element的排名
    zrange key start end [withscores] #返回指定索引范围内的升序元素
    zrangebyscore key minScore maxScore [withscore] #返回分数在minScore和maxScore之间的元素
    zcount key minScore maxScore #返回有序集合内在指定分数范围内的个数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end #删除指定排名内的元素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Score maxScore #删除指定分数内的元素
    zrevrang/zrevrange/集合间的操作zsetunion
    info replication 查看分片,能够获取到主从的数量和状态
    config get databases 获取所有数据库

数据结构和内部编码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 Reids支持5中存储的数据格式: String, Hash, List, Set, Sorted Set
    • string

      • redis 的 string 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化的对象,最大能存储 512MB。
      • 使用场景:缓存/计数器/分布式锁...
      • 常用命令:
      • 实战:实现分布式的id生成器,可以使用incr的思路,但是实际中会比这复杂
    • hash

      • 是一个键值(key=>value)对集合。Redis hash 是一个 string 类型的 field 和 value 的映射表,hash 特别适合用于存储对象。
      • 实战:统计用户主页的访问量, hincrby user:1:info pageview count
    • list

      • Redis 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列表最多可存储 232 - 1 元素 (4294967295, 每个列表可存储40多亿)。
      • 实战:微博按时间顺序展示消息
    • set

      • 是 string 类型的无序集合,不允许插入重复元素,插入重复元素失败返回0。集合是通过哈希表实现的,所以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 O(1)。
      • 实战:抽奖系统(量不是很大的时候);like,star可以放到集合中;标签tag
    • zset

      • 有序集合:有序且无重复元素,和 set 一样也是string类型元素的集合,且不允许重复的成员。不同的是每个元素都会关联一个double类型的分数。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zset的成员是唯一的,但分数(score)却可以重复。
      • 实战:排行榜

Redis客户端: Java的Jedis(Socket通信),Python的redis-py

瑞士军刀

慢查询

  • 生命周期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两点说明:

  1. 慢查询发生在第3阶段,比如keys *等这些需要扫描全表的操作
  2. 客户端超时不一定慢查询,但慢查询是客户端超时的一个可能因素
  • 两个配置
    • slowlog-log-slower-than=n(微秒):命令执行时间超过x微秒,会被丢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慢查询queue中;n<0表示不配置
    • slowlog-max-len: 先进先出的队列,固定长度,保存在内存中(重启redis会消失)
    • 配置方法
      • 默认值
        • config get slowlog-max-len=128
        • config get slowlog-log-slower-than=10000
      • 修改配置文件重启
      • 动态配置
        •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
        •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
    • 常用命令
      • slowlog get [n]:获取慢查询队列
      • slowlog len: 获取慢查询队列的长度
      • slowlog reset: 清空慢查询队列
    • 运维经验
      • slowlog-max-len不要设置过大,默认10ms,通常设置1ms,根据QPS来设置
      • slowlog-log-slower-than不要设置过小,通常设置1000左右
      • 定期持久化慢查询

pipeline流水线(批量操作)

当遇到批量网络命令的时候,n次时间=n次网络时间+n次命令时间。举个例子,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300公里,光速是3万公里/秒,假设光纤传输速度是光速的2/3,也就是万公里/秒,那么一次命令的传输时间是 1300/20000*2(来回)=13毫秒,

什么是pipeline流水线,1次pipeline(n条命令)=1次网络时间+n次命令时间;pipeline命令在redis服务端会被拆分,因此pipeline命令不是一个原子的命令。注意每次pipeline携带数据量;pipeline每次只能作用在一个Redis节点上;M操作和pipeline的区别,M(mset)操作是redis的原生命令,是原子操作,pipeline不是原子操作。

for(int i = 0; i < 10000; i++>) {
jedis.hset(key, field, value); //1万次hset差不多要50秒
for(0->100) {
Pipeline pipeline = jedis.pipelined();
for(0->100) {
pipeline.hset(key,field,value);
}
pipeline.syncAndReturnAll(); //拆分100次,每次100个命令,大概需要0.7秒
}

发布订阅:类似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角色:发布者(publisher),频道(channel),订阅者(subscriber); 发布者将消息发布到频道中,订阅者订阅相关的频道;
  • API: publish/subscribe/unsubscribe
    •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 publish sohu:tv "hello world"
    • subscribe sohu:tv
    • unsubscribe [channel]
    • psubscribe [pattern] #订阅模式 sohu*

bitmap:位图:数据量很大的时候节省存储内存,数据量小了,不节省

hyperloglog(算法,数据结构):

  • 极小空间完成独立数量统计,本质是个string
  • api: pfadd key element[s]:向hyperloglog添加元素 pfcount key[s]:计算hyperloglog的独立总数 pfmerge key1 key2合并

GEO: 3.2提供的用于计算地理位置信息;数据类型是zset,可以使用zset的删除命令

  • 使用场景:微信摇一摇看附近好友

  • api:

    • geo key longitude latitude member #增加地理位置信息
    • geopos key member[n] #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 geodist key member1 membe2 [unit] m米 km千米 mi英里 ft尺 获取两地位置的距离
    • georadius #算出指定范围内的地址位置信息的集合,语法复杂了点
  • 总结下Redis数据结构和类型的常见用法

类型 简介 特性 使用场景
String 二进制安全 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化的对象,一个键最大能存储512M
Hash 键值对集合,即编程中的Map 适合存储对象,并且可以向数据库中那样update一个属性(Memcache中需要将字符串反序列化成对象之后再修改属性,然后序列化回去) 存取/读取/修改 用户信息
List 双向链表 增删快,提供了操作某一元段元素的API 1. 最新消息,按照时间线显示
2. 消息队列
Set 哈希表实现,元素不重复 添加/删除/修改的复杂度都是O(1),为集合提供求交集/并集/差集的操作 1. 打label/tag,如文章
2. 查找共同好友
3. 抽奖系统
Zset 将Set中的元素增加一个double类型的权重score,按照score排序 数据插入集合就好序了 排行榜
Hyperloglog 本质是string 极小空间完成独立数据量统计 统计基数,不完全正确
GEO 数据类型是zset 存储地理位置信息,并提供计算距离等操作 微信摇一摇查看附近好友
Bitmap 位图 数据量很大的时候节省存储内存,数据量小了不节省 1. 设置用户的状态
2. BitMap解决海量数据寻找重复、判断个别元素是否在

Redis持久化

  • 持久化的作用:redis所有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对数据的更新将异步地保存到磁盘上。

  • 主流数据库持久化实现方式:快照(MySQL Dump/Redis RDB),写日志(MySQL Binlog/Redis AOF)

  • RDB:

    • 创建RDB文件(二进制文件)到硬盘中,启动后载入RDB文件到内存
    • 三种触发机制
      • save(同步) - 会产生阻塞

        • 文件策略:如存在老的RDB文件,新的替换老的,新的会先生成到一个临时文件
      • bgsave(异步) - 不会阻塞

        • 客户端执行bgsave之后,redis会使用linux的一个fork()命令生成主进程的一个子进程(fork的操作会执行一个内存页的拷贝,使用copy-on-write策略),子进程会创建RDB文件,创建完毕后将成功的消息返回给redis。fork()出来的子进程执行快的话不会阻塞主进程,否则也会阻塞redis,阻塞的实际点就是生成出来这个子进程。由于是异步,在创建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命令在执行,如何保证RDB文件是最新的呢?在数据量大的时候bgsave才能突出优点。
        命令 save bgsave
        IO类型 同步 异步
        阻塞 是(阻塞发生在fork子进程
        复杂度 O(n) O(n)
        优点 不会消耗额外内存 不阻塞客户端命令
        缺点 阻塞客户端命令 需要fork,消耗内存
      • 自动触发:多少秒内有多少changes会异步(bgsave)生成一个RDB文件,如60秒内有1W条changes,默认的规则,可以改;不是很好吧,无法控制频率;另外两条是900秒内有1条changes, 300秒内有10条changes;

      • 配置

        • dbfilename dump.rdb
        • dir ./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当bgsave发生错误是停止写RDB文件
        • rdbcompression yes 采用压缩格式
        • rdbchecksum yes 采用校验和
      • 其他不能忽视的点:

        • 全量复制;debug reload;shutdown save会执行rdb文件的生成
  • AOF:

    • RDB现存问题:耗时,耗性能(fork,IO),不可控(突然宕机)
    • AOF:redis中的cmd会先刷新到缓冲区,然后更具配置AOF的策略,异步存追加到AOF文件中,发生宕机后,可以通过AOF恢复,基本上数据是完整的
    • AOF的三种策略(配置的三种属性)
      • always:来一条命令写一条;不丢失数据,IO开销较大
      • everysec:每秒把缓冲区fsync到AOF文件;丢1秒数据
      • no: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把缓冲区同步到AOF就什么时候追加;不用配置,但是不可控,取决于操作系统
    • AOF重写
      • 如果AOF文件很大的话,恢复会很慢,AOF的重写是优化一些命名,使其变成1条,对于过期数据没必要Log,本质是把过期的没有用的,重复的过滤掉,以此减少磁盘占用量,加速恢复。极端的例子,1亿次incr,实际只需要set counter n就够了
      • 重写的两种方式
        • bgrewriteaof:异步执行,redis fork出一个子进程,然后进行AOF重写
        • AOF重写配置
          • auto-aof-rewrite-min-size: AOF文件到达多大的时候才开始重写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AOF文件的增长率到达了多大才开始重写
    • 统计
      • aof_current_size AOF当前尺寸 字节
      • aof_base_size AOF上次重启和重写的尺寸 字节,方便自动重写判断
    • 重写触发机制(同时满足如下两条)
      • aof_current_size > auto-aof-rewrite-min-size
      • (aof_current_size - aof_base_size) / aof_base_size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 其他配置
      • appendonly yes
      • appendfilename ""
      • appendfsync everysec
      • dir /xx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 AOF在重启之后恢复,要权衡是否开启AOF日志追加的功能,这个时候IO很大,如果设置为yes,也就意味着在恢复之前的日志数据会丢失
  • RDB & AOF最佳策略:RDB优先于AOF先启用

    • RDB:建议关掉,集中管理,在从节点开RDB
    • AOF:建议开启,每秒刷盘
    • 最佳策略:小分片(log文件分片)
  • 常见问题

    • fork操作:是一个同步操作,做一个内存页的拷贝;与内存量息息相关,内存越大,耗时越长;执行info命令,有个latest_fork_usec的值,看下上次fork执行耗时
    • 进程外开销:
      • CPU:RDB AOF文件生成,属于CPU密集型操作(不要和CPU密集型应用部署在一起,减少RDB AOF频率);内存:fork内存开销;硬盘:IO开销大,选用SSD磁盘
    • AOF追加阻塞:主线程将命令刷到AOF缓冲区,同步线程同步命令到硬盘,同时主线程会对比上次fsync的时间,如果大于2秒就阻塞主线程,否则不阻塞,主线程这么做是为了达到每秒刷盘的目的,让子线程完成AOF,以此来达到数据同步。AOF发生阻塞怎么定位:redis日志/info persistence(aof_delayed_fsync累计阻塞次数,是累计,不好分清什么时候发生阻塞)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 单机多实例部署

高可用

Redis主从复制
  • 主从复制:单机故障/容量瓶颈/QPS瓶颈;一个master可以有多个slave,一个slave只能有一个master,数据必须是单流向,从master流向slave

  • 复制的配置:

    • 使用slaeof命令,在从redis中执行slave masterip:port使其成为master的从服务器,就能从master拉取数据了;执行slaveof no one清除掉不成为从节点,但是数据不清楚;
    • 修改配置, slaveof ip port / slave-read-only yes(从节点只做都操作);配置要更改的话,要重启,所以选择的时候谨慎
  • 全量复制

    • run_id(使用info server可以看到run_id),重启之后run_id就没有了,当从服务器去复制主服务器,主服务器run_id会在从服务器上做一个标识,当从服务器发现主服务器的run_id发生了变化,说明主服务器发生了变化(重启或者什么的),那么从服务器就要把主服务器的数据都同步过来
    • 偏移量:部分复制中的一个依据,后面说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 解析下上面的全量复制的过程,slave向master发送psync的命令要去master全量复制数据(PSYNC <MASTER_RUN_ID> ,其中?表示我不知道master的runId啊,第一次连嘛,-1表示我都要,这时候slava咱啥也不知道),master大人收到了小弟的请求之后,大方的把自己的runId/offset发了过去,小弟收到后先存下来;在master大人把自个的信息发给小弟之后,立马投入了创建快照RDB的工作,一个bgsave命令立马开工,RDB生产了就发给slave;咦,细心的我们发现你这不对啊,你master创建快照到创建完成这之间新增的数据咋办,master吭吭了两声,我在开始快照的那一刻,后期的所有写命令都额外往buffer中存了一份,来保证我给你的是完整的,当我发送完RDB之后,立马给你发buffer;slave小弟内心对master大人产生了膜拜之情,收到了RDB/buffer之后,先把自己的老数据flush掉,然后load RDB,把最新的buffer刷一遍,分分钟让自己向master看齐。
    • 开销:bgsave时间, RDB文件网络传输时间,从节点清空数据时间,从节点加载RDB的时间,可能的AOF重写时间
  • 部分复制: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 解释下上面的部分复制的过程,当遇到网络抖动,那这段时间内数据在slave上就会发生丢失,那么这些数据slave是不知道的,在2.8之前redis会重新做一次全量复制,但是很显然这样做开销很大,2.8之后提出部分复制的功能;当matster发现slave连接不上的时候,master在进行写操作的时候,也会往缓冲区写,等到下一次slave连上之后,slave会发送一条pysnc {offset}{runId}的命令,其中offset是slave自己的,相当于告诉master我的偏移量是多少,master判断slave的offset在缓冲区内(缓冲区有start/end offset)就向slave发送continue命令,然后把这部分数据发送给slave;当master发现slave这个offset偏移量很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slave丢失了很多数据,那么就进行一次全量复制
  • 故障处理:

    • master/slave宕机的情况,主从模式没有实现故障的完全自动转移
    • 常见问题:
      • 读写分离:读流量分摊到从节点,可能遇到复制数据延迟,也可能读到过期的数据,从节点故障怎么办
      • 主从配置不一致:主从maxmemory不一致,可能会丢失数据;主从内存不一致
      • 规避全量复制:第一次不可避免;小主节点,低峰处理(夜间);主节点重启后runId发生了变化
      • 规避复制风暴
        • 单机主节点复制风暴,如果是1主N从,当master重启之后,所有的slave都会发生全量复制,可想而知这样非常容易造成redis服务的不可用
Redis-Sentinel
  • 主从复制高可用?
    • 手动故障转移,例如选出新的slave做master;写能力和存储能力受限;
  • 架构说明
    • Redis Sentinel是一个监控redis主从以及实施故障转移的工具,sentinel不是一个是多个的(会选举出一个master sentinel),这样可以保证sentinel的高可用和公平(不是一个sentinel判断不可用就不可用),可以把Redis Sentinel看成一个redis的额外进程,用来监控reids服务的可用与不可用;客户端不再记住redis的地址,而是记录sentinel的地址,sentinel知道谁是真的master;当多个sentinel发现并确认master有问题,sentinel内部会先选出来一个领导,让这个领导来完成故障的转移(因为执行slave no noe/new master这些命令只需要一个sentinel就够了),sentinel从slave中选举一个作为master,然后通知其他的slave去新的master获取数据。sentinel可以监控多套master-slave,
  • 安装配置
    • 配置开启主从节点
    • 配置开启sentinel监控主节点(sentinel是特殊的redis):sentinel默认端口是23679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7000 2 监控的主节点名字是mymaster,2表示2个sentinel觉得当前master有问题提才发生故障转移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表示30秒不通之后就停掉master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1 表示每次并发的复制是1个在复制,这样可以减少master的压力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故障转移时间
  • 实现原理: redis sentinel做失败判定和故障转移
    • redis sentinel内部有三个定时任务
        1. 每10秒每个sentinel对master和slave执行info:可以从replication中发现slave节点,确认主从关系
        1. 每2秒每个sentinel通过master节点的channel交换信息(pub/sub): 什么意思呢,master节点上有个发布订阅的频道用于sentinel节点进行信息交换,利用的原理就是每个sentinel发布一个信息其他sentinel都可以收到这样一个原理,这个信息都包含当前sentinel节点的信息,以及它当前对master/slave做出的判断。这个频道是啥呢,sentinel:hello,这个名字内部规定的
        1. 每1秒每个sentinel对其他sentinel和redis执行ping操作-心跳检测,是失败判断的依据
  • 主观下线和客观下线:
    • sentinel monitor quorum是法定人数,有quorum个sentinel认为master不可用了那么master就会被客观下线
    •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一个sentinel如果在timeout毫秒内没收到master的回复就做主动下线的操作
    • 主观下线:每个sentinel节点对redis节点失败都有自己的判断,这里的节点可以是master,也可以是slave
    • 客观下线:所有的sentinel节点对某个redis节点认为失败的个数达到quorum个才下线
  • 领导者选举
    • 为啥要选领导者,因为只需要一个sentinel节点就能完成故障转移。怎么选举呢?
      • 每个做完主观下线的sentinel节点(就是发现某个节点不可用了,并发出了自己的判断的节点)都会向其他sentinel节点发送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命令,要求将自己设置为领导者。那么收到这个命令的sentinel如果在之前没有同意过其他sentinel的话,就会同意这个请求,否则拒绝,换句话说每个sentinel只有一个同意票,这个同意票给第一个问自己的节点。好了,票发完了,如果这个sentinel节点发现自己拥有的票数超过sentinel集合半数并且操作quorum,那么它将成为领导者;如果此过程有多个sentinel节点成为领导者,那么过段时间将重新进行一次选举。领导者选举使用的是一个Raft算法,以上是抽象过程。所以sentinel的个数(>=3最好为奇数)和quorum的个数需要合理配置。
  • 故障转移(sentinel领导者节点完成)
      1. 从slave节点中选举一个“合适的”节点作为新的master节点
      1. 对上面的slave节点执行slaveof no one命令让其成为master节点
      1. 向剩余的slave节点发送命令,让它们成为新的master节点的slave节点,复制规则和parallel-syncs(允许并行复制的个数)参数有关。复制的过程master是做了优化的,只需要一个RDB的生成,然后同时向slave节点发送RDB和buffer,有一定的开销,特别是网络
      1. 更新对原来master节点配置为slave,并保持对其“关注”,当其恢复后命令它去复制新的master节点
    • 如何选择合适的slave的节点
        1. 选择slave-priority(slave节点优先级)最高的slave节点,如果存在就返回,不存在则继续。一般不配置这个参数,什么情况下配置呢,当有一台slave节点的机器配置很高,我们希望当master挂了之后它能成为新的master时,做这个设置。
        1. 选择复制偏移量最大的slave节点(复制的最完整),如果存在则返回,不存在则继续。
        1. 选择runId最小的slave节点。runId最小就是最早的slave节点,假设它复制的最多。

运维和开发

  • 节点运维:上下和下线
    • 机器下线:机器因为不能用了或者过保等什么原因要换机器
    • 机器性能不足:例如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 节点自生保障:例如服务不稳定等
      • sentinel failover 主节点主动故障转移,已经选举了sentinel领导者,所以上述过程可以省略
      • 从节点下线:临时下线还是永久下线。永久下线可能要清理掉一些配置文件,从节点下线的时候也要考虑读写分离的情况,因为这时候有可能正在读。
      • 节点上线: 主节点执行sentinel failover进行替换,从节点slaveof即可,sentinel节点可以感知

JedisSentinelPool的实现

看源代码

    • switch-master: 切换主节点
    • convert-to-slave: 切换从节点
    • sdown:主观下线
Redis-Cluster
  • 为什么需要集群
    • 并发量/
    • 数据量: 业务需要500G怎么办,机器内存是16~256G
    • 网络流量

      Redis 3.0版本提供了分布式技术
  • 数据分布
    • 数据分区

    两种方式

    • 顺序分区
    • 哈希分区
      • 节点取余分区
        • 新增节点之后基本所有数据要产生飘逸,一般产生多倍扩容节点,飘逸量少
      • 一致性哈希分区
        • 解决了哈希分区中新增节点造成书飘逸的问题
      • 虚拟槽分区
        • 好复杂没咋懂
  • 搭建集群
    • 原生安装(模拟3主3从)
        1. 配置开启节点 enable-sync yes
        port ${port}
        daemonize yes
        dir "/path"
        dbfilename "dump-${port}.rdb"
        logfile "${port}.log"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port}.conf #redis启动后这个nodes-port.conf会自动生成

        开启命令 redis-server redis-7000.conf / redis-server redis-7001.conf /...,

        此时开启的节点都是相互孤立的没有任何通信,

        查看当前状态

        127.0.0.1:7000> cluster info
        cluster_state:fail
        cluster_slots_assigned:0
        cluster_slots_ok:0
        cluster_slots_pfail:0
        cluster_slots_fail:0
        cluster_known_nodes:1
        cluster_size:0
        cluster_current_epoch:0
        cluster_my_epoch:0
        cluster_stats_messages_sent:0
        cluster_stats_messages_received:0

        显示当前是cluster状态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1. meet(节点的握手)
        redis-cli -h 127.0.0.1 -p 7000 cluster meet 127.0.0.1 7001
        [root@xx cluster]# redis-cli -p 7000 cluster meet 47.x.x.16 7001
        OK
        [root@xx cluster]# redis-cli -p 7000 cluster nodes
        862e370d2342cf6bf883421003846e171770234e :7000@17000 myself,master - 0 0 0 connected
        886b6e6c29f985f7f85acb1bf548d0937918eca3 4.x.x.6:7001@17001 handshake - 0 0 0 connected redis-cli -h 127.0.0.1 -p 7000 cluster meet 127.0.0.1 7002
        redis-cli -h 127.0.0.1 -p 7000 cluster meet 127.0.0.1 7003
        redis-cli -h 127.0.0.1 -p 7000 cluster meet 127.0.0.1 7004
        redis-cli -h 127.0.0.1 -p 7000 cluster meet 127.0.0.1 7005

        这地方注意啊,手动配置的时候有个巨坑(坑了我1天):在redis cluster架构中,每个redis要开发两个端口,比如一个是6379,那么另一个就是加10000之后的端口号,比如16379。16379端口是用来进行节点间通信的,也就是cluster bus集群总线,cluster bus的通信用来进行故障检测、配置更新、故障转移授权等操作。

        1. 指派槽
        redis-cli -h 127.0.0.1 -p 7000 cluster addslots {0...5461}
        redis-cli -h 127.0.0.1 -p 7001 cluster addslots {5462...10922}
        redis-cli -h 127.0.0.1 -p 7002 cluster addslots {10923...16383}
        1. 主从关系的分配
        redis-cli -h 127.0.0.1 -p 7003 cluster replicate ${node-id-7000}
        redis-cli -h 127.0.0.1 -p 7004 cluster replicate ${node-id-7001}
        redis-cli -h 127.0.0.1 -p 7005 cluster replicate ${node-id-7002}
      • 常用命令

        cluster notes 查看集群的node几点情况
        cluster slots 查看slots的分布
        cluster info 查看当前集群的状态,这个命令可以看到集群是否属于可用状态
        redis-cli -c -p x 注意加-c,表示集群

        [Redis] 万字长文带你总结Redis,助你面试升级打怪

        开始的一串字符是nodeid, 整行表示的意识是我的nodeId是多少,哪个ip的那个端口,我是主还是从,是从的话从的谁(谁的nodeId),是主的话还能看到slots的分布情况

    • 官方工具安装
      • redis-trib.rb实现对redis集群的自动化安装
  • 集群伸缩
  • 客户端路由
  • 集群原理
    • 集群是怎么通信的:16379 端口号是用来进行节点间通信的,也就是 cluster bus 的东西,cluster bus 的通信,用来进行故障检测、配置更新、故障转移授权。cluster bus 用了另外一种二进制的协议,gossip 协议,用于节点间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占用更少的网络带宽和处理时间。
  • 开发运维常见问题
Redis事务
  • Redis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并且带有以下三个重要的保证:

    • 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
    • 收到 EXEC 命令后进入事务执行,事务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依然被执行。
    • 在事务执行过程,其他客户端提交的命令请求不会插入到事务执行命令序列中。
  • Redis事务从开始到执行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开始事务 -> 命令入队 -> 执行事务。单个 Redis 命令的执行是原子性的,但 Redis 没有在事务上增加任何维持原子性的机制,所以 Redis 事务的执行并不是原子性的。事务可以理解为一个打包的批量执行脚本,但批量指令并非原子化的操作,中间某条指令的失败不会导致前面已做指令的回滚,也不会造成后续的指令不做。这是官网上的说明 From redis docs on transactions: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even when a command fails, all the other commands in the queue are processed – Redis will not stop the processing of commands.

  • Redis 通过监听一个 TCP 端口或者 Unix socket 的方式来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连接,当一个连接建立后,Redis 内部会进行以下一些操作:

    • 首先,客户端 socket 会被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因为 Redis 在网络事件处理上采用的是非阻塞多路复用模型。
    • 然后为这个 socket 设置 TCP_NODELAY 属性,禁用 Nagle 算法
    • 然后创建一个可读的文件事件用于监听这个客户端 socket 的数据发送
  • Redis 管道技术可以在服务端未响应时,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端发送请求,并最终一次性读取所有服务端的响应。管道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提高了 redis 服务的性能。

  • Redis 分区

    • 分区是分割数据到多个Redis实例的处理过程,因此每个实例只保存key的一个子集。
    • 分区的优势:
      • 通过利用多台计算机内存的和值,允许我们构造更大的数据库。
      • 通过多核和多台计算机,允许我们扩展计算能力;通过多台计算机和网络适配器,允许我们扩展网络带宽。
    • 分区的不足:
      • 涉及多个key的操作通常是不被支持的。举例来说,当两个set映射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上时,你就不能对这两个set执行交集操作。
      • 涉及多个key的redis事务不能使用。
      • 当使用分区时,数据处理较为复杂,比如你需要处理多个rdb/aof文件,并且从多个实例和主机备份持久化文件。
      • 增加或删除容量也比较复杂。redis集群大多数支持在运行时增加、删除节点的透明数据平衡的能力,但是类似于客户端分区、代理等其他系统则不支持这项特性。然而,一种叫做presharding的技术对此是有帮助的。
    • 分区类型:Redis 有两种类型分区。 假设有4个Redis实例 R0,R1,R2,R3,和类似user:1,user:2这样的表示用户的多个key,对既定的key有多种不同方式来选择这个key存放在哪个实例中。也就是说,有不同的系统来映射某个key到某个Redis服务。
      • 范围分区
        • 最简单的分区方式是按范围分区,就是映射一定范围的对象到特定的Redis实例。比如,ID从0到10000的用户会保存到实例R0,ID从10001到 20000的用户会保存到R1,以此类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并且在实际中使用,不足就是要有一个区间范围到实例的映射表。这个表要被管理,同时还需要各 种对象的映射表,通常对Redis来说并非是好的方法。
      • 哈希分区
        • 另外一种分区方法是hash分区。这对任何key都适用,也无需是object_name:这种形式,像下面描述的一样简单:用一个hash函数将key转换为一个数字,比如使用crc32 hash函数。对key foobar执行crc32(foobar)会输出类似93024922的整数。对这个整数取模,将其转化为0-3之间的数字,就可以将这个整数映射到4个Redis实例中的一个了。93024922 % 4 = 2,就是说key foobar应该被存到R2实例中。注意:取模操作是取除的余数,通常在多种编程语言中用%操作符实现。【当分区较多或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处理一些额外的情况】

其他

  • Redis设置port为6379的原因

I/O多路复用技术(multiplexing)

关于I/O多路复用(又被称为“事件驱动”),首先要理解的是,操作系统为你提供了一个功能,当你的某个socket可读或者可写的时候,它可以给你一个通知。这样当配合非阻塞的socket使用时,只有当系统通知我哪个描述符可读了,我才去执行read操作,可以保证每次read都能读到有效数据而不做纯返回-1和EAGAIN的无用功。写操作类似。操作系统的这个功能通过select/poll/epoll/kqueue之类的系统调用函数来使用,这些函数都可以同时监视多个描述符的读写就绪状况,这样,多个描述符的I/O操作都能在一个线程内并发交替地顺序完成,这就叫I/O多路复用,这里的“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

下面举一个例子,模拟一个tcp服务器处理30个客户socket。假设你是一个老师,让30个学生解答一道题目,然后检查学生做的是否正确,你有下面几个选择:1. 第一种选择:按顺序逐个检查,先检查A,然后是B,之后是C、D。。。这中间如果有一个学生卡住,全班都会被耽误。这种模式就好比,你用循环挨个处理socket,根本不具有并发能力。2. 第二种选择:你创建30个分身,每个分身检查一个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这种类似于为每一个用户创建一个进程或者线程处理连接。3. 第三种选择,你站在讲台上等,谁解答完谁举手。这时C、D举手,表示他们解答问题完毕,你下去依次检查C、D的答案,然后继续回到讲台上等。此时E、A又举手,然后去处理E和A。。。 这种就是IO复用模型,Linux下的select、poll和epoll就是干这个的。将用户socket对应的fd注册进epoll,然后epoll帮你监听哪些socket上有消息到达,这样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此时的socket应该采用非阻塞模式。这样,整个过程只在调用select、poll、epoll这些调用的时候才会阻塞,收发客户消息是不会阻塞的,整个进程或者线程就被充分利用起来,这就是事件驱动,所谓的reactor模式。

什么时候适合用缓存

  • 数据访问频率
    • 访问频率高,适合用缓存,效果好
    • 访问频率低,不建议使用,效果不佳
  • 数据读写比例
    • 读多写少,适合缓存,效果好
    • 读少写多,不建议使用,效果不佳
  • 数据一致性
    • 一致性要求低,适合缓存,效果好
    • 一致性要求高,不建议缓存,效果不佳

Redis中的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缓存击穿

  •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数据库一定不存在的数据。正常的使用缓存流程大致是,数据查询先进行缓存查询,如果key不存在或者key已经过期,再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把查询到的对象,放进缓存。如果数据库查询对象为空,则不放进缓存。
  1. 参数传入对象主键ID
  2. 根据key从缓存中获取对象
  3. 如果对象不为空,直接返回
  4. 如果对象为空,进行数据库查询
  5. 如果从数据库查询出的对象不为空,则放入缓存(设定过期时间)

想象一下这个情况,如果传入的参数为-1,会是怎么样?这个-1,就是一定不存在的对象。就会每次都去查询数据库,而每次查询都是空,每次又都不会进行缓存。假如有恶意攻击,就可以利用这个漏洞,对数据库造成压力,甚至压垮数据库。即便是采用UUID,也是很容易找到一个不存在的KEY,进行攻击。

小编在工作中,会采用缓存空值的方式,也就是【代码流程】中第5步,如果从数据库查询的对象为空,也放入缓存,只是设定的缓存过期时间较短,比如设置为60秒。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String.valueOf(goodsId), null, 60, TimeUnit.SECONDS); // 设置过期时间

解决方案

  • 接口层增加校验,如用户鉴权校验,id做基础校验,id<=0的直接拦截;

  • 从缓存取不到的数据,在数据库中也没有取到,这时也可以将key-value对写为key-null,缓存有效时间可以设置短点,如30秒(设置太长会导致正常情况也没法使用)。这样可以防止攻击用户反复用同一个id暴力攻击

  •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缓存集中过期失效。

产生雪崩的原因之一,比如在写本文的时候,马上就要到双十二零点,很快就会迎来一波抢购,这波商品时间比较集中的放入了缓存,假设缓存一个小时。那么到了凌晨一点钟的时候,这批商品的缓存就都过期了。而对这批商品的访问查询,都落到了数据库上,对于数据库而言,就会产生周期性的压力波峰。

小编在做电商项目的时候,一般是采取不同分类商品,缓存不同周期。在同一分类中的商品,加上一个随机因子。这样能尽可能分散缓存过期时间,而且,热门类目的商品缓存时间长一些,冷门类目的商品缓存时间短一些,也能节省缓存服务的资源。

其实集中过期,倒不是非常致命,比较致命的缓存雪崩,是缓存服务器某个节点宕机或断网。因为自然形成的缓存雪崩,一定是在某个时间段集中创建缓存,那么那个时候数据库能顶住压力,这个时候,数据库也是可以顶住压力的。无非就是对数据库产生周期性的压力而已。而缓存服务节点的宕机,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的压力是不可预知的,很有可能瞬间就把数据库压垮。

解决方案:

  • 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设置随机,防止同一时间大量数据过期现象发生。

  • 如果缓存数据库是分布式部署,将热点数据均匀分布在不同搞得缓存数据库中。

  •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 redis 持久化,一旦重启,自动从磁盘上加载数据,快速恢复缓存数据。

  • 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是指存在hot key,在不停的扛着大并发,大并发集中对这一个点进行访问,当这个key在失效的瞬间,持续的大并发就穿破缓存,直接请求数据库,就像在一个屏障上凿开了一个洞。

小编在做电商项目的时候,把这货就成为“爆款”。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爆款很难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压垮性的压力。达到这个级别的公司没有几家的。所以,务实主义的小编,对主打商品都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让缓存永不过期。即便某些商品自己发酵成了爆款,也是直接设为永不过期就好了。

解决方案

  •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 加互斥锁,互斥锁参考代码如下:

    说明:

    1)缓存中有数据,直接走上述代码13行后就返回结果了

    2)缓存中没有数据,第1个进入的线程,获取锁并从数据库去取数据,没释放锁之前,其他并行进入的线程会等待100ms,再重新去缓存取数据。这样就防止都去数据库重复取数据,重复往缓存中更新数据情况出现。

    3)当然这是简化处理,理论上如果能根据key值加锁就更好了,就是线程A从数据库取key1的数据并不妨碍线程B取key2的数据,上面代码明显做不到这点。

百问

Redis番外篇

Redis 最开始的设计可能就是想做一个缓存来用。但是分布式环境复杂,暴露的问题可能比较多,所以 Redis 就要做集群。做集群后,可能和 Memcahed 效果类似了,我们要超越它,所以可能就有了多数据类型的存储结构。光做缓存,如何已宕机数据就丢失了。我们的口号是超越 Memcahed,所以我们要支持数据持久化。于是可能就有了 AOF 和 RDB,就可以当数据库来用来。这样 Redis 的高效可靠的设计,所以它又可以用来做消息中间件。这就是 Redis 的三大特点,可以用来做:缓存、数据库和消息中间件。

再来说说,Redis 如何设计成但进程单线程的?

根据官方的测试结果《How fast is Redis?》来看,在操作内存的情况下,CPU 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一些其他问题。比如锁,CPU 切换带来的性能开销等。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官方的测试报告,提供的数据来证明。而且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000+的QPS(每秒内查询次数),这个数据并不比采用单进程多线程 Memcached 差!所以在基于内存的操作,CPU不是 Redis 瓶颈的情况下,官方采用来单进程单线程的设计。

Redis单线程为什么这么快?

快的原因有主要三点:

  1. 纯内存操作:Redis是基于内存的,所有的命令都在内存中完成,内存的响应速度相比硬盘是非常快的,内存的响应时间大约是100纳秒,Redis官方给出的OPS是10W
  2. 编程语言:Redis采用C语言编写,不依赖第三方类库,执行速度快
  3. 线程模型:Redis使用单线程操作,避免了线程的切换和竞态消耗
  4. 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多路I/O复用模型是利用 select、poll、epoll 可以同时监察多个流的 I/O 事件的能力,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 I/O 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唤醒,于是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epoll 是只轮询那些真正发出了事件的流),并且只依次顺序的处理就绪的流,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加上Redis自身的事件处理模型将epoll中的连接,读写,关闭都转换为了事件,不在I/O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5. 由于是单线程,所以就存在一个顺序读写的问题,顺序读写比随机读写的速度快。
  6. Redis的数据结构是经过专门的研究和设计的,所以操作起来简单且快。

    最后,再说一点,Redis 是单进程和单线程的设计,并不是说它不能多进程多线程。比如备份时会 fork 一个新进程来操作;再比如基于 COW 原理的 RDB 操作就是多线程的。

Redis如何处理过期数据?Slave不能处理数据,那数据过期了怎么办?

1主2从的模式中,当master挂掉之后怎么办?

这种典型的模式就不上图了,master读写,slave1/2只读,当master挂掉之后,redis服务不可用,需要立马手动处理。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把master重新启动起来,不用改变现有的主从结构,缺点是什么呢,master重新启动并完成RDB/AOF的恢复是个耗时的过程,另外会造成slave1/2发生全量复制;第二种就是重新选举新的master,具体怎么做呢?选折其中一个slave,执行命令 slave no one来解除自己是从服务器的身份,使其称为一个master,注意的点是这个slave要改成读写模式;连到另一个slave,执行slave new master,让它去找master。整个过程是一个手动的过程,Redis Sentinel就是这样一个功能,自动完成切换,帅的一比。

Redis分布式锁你真的会用吗?

https://www.xttblog.com/?p=4598

Redis使用注意的点

  1. 由于是单线程模型,因此一次只运行一条命令
  2. 拒绝长(慢)命令:keys, flushall,flushdb, slow lua script, mutil/exec, operate big value(collection)

Redis Sentinel和Redis Cluster的区别

  1. sentinel

    实现高可用,但是没有分区

    监控,能持续监控Redis的主从实例是否正常工作;

    通知,当被监控的Redis实例出问题时,能通过API通知系统管理员或其他程序;

    自动故障恢复,如果主实例无法正常工作,Sentinel将启动故障恢复机制把一个从实例提升为主实例,其他的从实例将会被重新配置到新的主实例,且应用程序会得到一个更换新地址的通知。

    Redis Sentinel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部署多个Sentinel实例来监控同一组Redis实例,它们通过Gossip协议来确定一个主实例宕机,通过Agreement协议来执行故障恢复和配置变更。
  2. Redis Cluster特点如下:
  • 所有的节点相互连接;
  • 集群消息通信通过集群总线通信,,集群总线端口大小为客户端服务端口+10000,这个10000是固定值;
  • 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二进制协议进行通信;
  • 客户端和集群节点之间通信和通常一样,通过文本协议进行;
  • 集群节点不会代理查询;

redis3.0以后推出了cluster,具有Sentinel的监控和自动Failover能力,同时提供一种官方的分区解决方案

Redis分布式锁/Redis的setnx命令如何设置key的失效时间(同时操作setnx和expire

Redis的setnx命令是当key不存在时设置key,但setnx不能同时完成expire设置失效时长,不能保证setnx和expire的原子性。我们可以使用set命令完成setnx和expire的操作,并且这种操作是原子操作。

下面是set命令的可选项: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PX milliseconds] [NX|XX]
EX seconds:设置失效时长,单位秒
PX milliseconds:设置失效时长,单位毫秒
NX:key不存在时设置value,成功返回OK,失败返回(nil)
XX:key存在时设置value,成功返回OK,失败返回(nil) 案例:设置name=p7+,失效时长100s,不存在时设置
1.1.1.1:6379> set name p7+ ex 100 nx

假如Redis里面有1亿个key,其中有10w个key是以某个固定的已知的前缀开头的,如何将它们全部找出来?

可以使用keys [pattern]来列举出来,由于Redis是单线程的,在使用keys命令的时候会导致线程阻塞一段时间,我们也可以使用scan指令以无阻塞的方式取出来,但会有一定重复的概率,客户端去重就可以了。如果是主从模式的话,可以在从服务器执行keys命令,尽量不影响现有业务。

使用过Redis做异步队列么,你是怎么用的?

Redis如何实现延时队列?

RDB的原理是什么?

你给出两个词汇就可以了,fork和cow。fork是指redis通过创建子进程来进行RDB操作,cow指的是copy on write,子进程创建后,父子进程共享数据段,父进程继续提供读写服务,写脏的页面数据会逐渐和子进程分离开来。

Pipeline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用pipeline?

可以将多次IO往返的时间缩减为一次,前提是pipeline执行的指令之间没有因果相关性。使用redis-benchmark进行压测的时候可以发现影响redis的QPS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pipeline批次指令的数目。

是否使用过Redis集群,集群的高可用怎么保证,集群的原理是什么?

  • Redis Sentinal 着眼于高可用,在master宕机时会自动将slave提升为master,继续提供服务。
  • Redis Cluster 着眼于扩展性,在单个redis内存不足时,使用Cluster进行分片存储。

Redis集群是如何通信的?

Redis集群采用gossip(流言)协议来通信,Gossip协议的主要职责就是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的载体就是节点彼此发送的Gossip消息,常用的Gossip消息可分为:ping消息、pong消息、meet消息、fail消息。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会单独开辟一个TCP通道,用于节点之间的彼此通信,通信端口是在基础端口的基础上加上1万,每个节点在固定周期内通过特定规则选择几个节点发送ping消息,接收到ping消息的节点用pong消息作为响应。ping消息发送封装了自身节点和部分其他节点的状态数据,pong消息:当接收到ping、meet消息时,作为响应消息回复给发送方确认消息正常通信。pong消息内部封装了自身状态数据。节点也可以向集群内广播自身的pong消息来通知整个集群对自身状态进行更新,一段时间后整个集群达到了状态的一致性。

PS:定时任务默认每秒执行10次,每秒会随机选取5个节点找出最久没有通信的节点发送ping消息,用于保证Gossip信息交换的随机性

Reids Key是如何寻址的?

分布式寻址算法

hash 算法(大量缓存重建)

一致性 hash 算法(自动缓存迁移)+ 虚拟节点(自动负载均衡)

redis cluster 的 hash slot 算法

hash 算法

来了一个 key,首先计算 hash 值,然后对节点数取模。然后打在不同的 master 节点上。一旦某一个 master 节点宕机,所有请求过来,都会基于最新的剩余 master 节点数去取模,尝试去取数据。这会导致大部分的请求过来,全部无法拿到有效的缓存,导致大量的流量涌入数据库。

一致性 hash 算法

一致性 hash 算法将整个 hash 值空间组织成一个虚拟的圆环,整个空间按顺时针方向组织,下一步将各个 master 节点(使用服务器的 ip 或主机名)进行 hash。这样就能确定每个节点在其哈希环上的位置。

来了一个 key,首先计算 hash 值,并确定此数据在环上的位置,从此位置沿环顺时针“行走”,遇到的第一个 master 节点就是 key 所在位置。

在一致性哈希算法中,如果一个节点挂了,受影响的数据仅仅是此节点到环空间前一个节点(沿着逆时针方向行走遇到的第一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其它不受影响。增加一个节点也同理。

燃鹅,一致性哈希算法在节点太少时,容易因为节点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缓存热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热点问题,一致性 hash 算法引入了虚拟节点机制,即对每一个节点计算多个 hash,每个计算结果位置都放置一个虚拟节点。这样就实现了数据的均匀分布,负载均衡。

redis cluster 的 hash slot 算法

redis cluster 有固定的 16384 个 hash slot,对每个 key 计算 CRC16 值,然后对 16384 取模,可以获取 key 对应的 hash slot。

redis cluster 中每个 master 都会持有部分 slot,比如有 3 个 master,那么可能每个 master 持有 5000 多个 hash slot。hash slot 让 node 的增加和移除很简单,增加一个 master,就将其他 master 的 hash slot 移动部分过去,减少一个 master,就将它的 hash slot 移动到其他 master 上去。移动 hash slot 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客户端的 api,可以对指定的数据,让他们走同一个 hash slot,通过 hash tag 来实现。

如何解决DB和缓存一致性问题?

经典的使用场景是对于热点的数据读操作是从Redis中读取的,那么当数据发生写的操作该怎么办?因为写的操作要同时在数据库和缓存中进行,涉及到双写,那么就必然存在双写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如果业务的场景是要求强一致性,那就不要用缓存。那么我接下来就结合我的理解谈谈一些经典的使用场景下,如何尽可能的保证双写的一致性。

  1. 读的时候先从Redis读取,如果Redis中没有,那么再去数据库中读,读完之后放回Redis,然后返回响应。写的时候先删除缓存,然后再去写入数据库,然后等待100毫秒再次删除缓存。这里有几点点需要说明:

    为什么是先删除缓存而不是先更新数据?

    假设我们先更新数据,再删除缓存,那么存在数据更新成功,但是删除缓存失败的情况。先删除缓存,如果数据库写操作成功,下次读缓存时会从数据库获取新的数据并放入缓存;如果数据库写操作失败,那么再次读到的数据也是旧的数据,也保证了缓存的一致性。另外,有的缓存数据是经过计算的数据,不是单纯的某个字段的值,如果去更新的话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倒不如下次获取的时候去计算并放入缓存,这也是一个“懒”的思想。

    为什么写入数据库后还要再次删除缓存?采用延时双删策略

    我们在数据库写操作的时候是不能保证没有读的操作,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往往数据库写操作还没完成,就已经有读的操作完成并将修改前的数据放入缓存,这也就造成了缓存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下方法

    • 数据库写操作完成后再次删除缓存,这样出现不一致的时间就只会在数据库写操作和再次删除缓存这段时间内,如果业务能够容忍短时间的不一致,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 如果业务对一致性要求较高,那么可以在第一次删除缓存后对后续的操作做串行处理,后续的所有操作都需要等待数据库写操作的完成。具体的代码思路可以是这样子,将请求放入JVM的一个Queue中,将请求积压在队列中,同步等待写操作的完成。这个思路的实现有些复杂,还涉及到如果Queue中积累的请求过多该怎么处理,请求过多的话也就说明这是个热点key。

    第二种方案:异步更新缓存(基于订阅binlog的同步机制)

    技术整体思路:

    MySQL binlog增量订阅消费+消息队列+增量数据更新到redis

    读Redis:热数据基本都在Redis

    写MySQL:增删改都是操作MySQL

    更新Redis数据:MySQ的数据操作binlog,来更新到Redis

    Redis更新

    1)数据操作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个是全量(将全部数据一次写入到redis)

    一个是增量(实时更新)

    这里说的是增量,指的是mysql的update、insert、delate变更数据。

    2)读取binlog后分析 ,利用消息队列,推送更新各台的redis缓存数据。

    这样一旦MySQL中产生了新的写入、更新、删除等操作,就可以把binlog相关的消息推送至Redis,Redis再根据binlog中的记录,对Redis进行更新。

    其实这种机制,很类似MySQL的主从备份机制,因为MySQL的主备也是通过binlog来实现的数据一致性。

    这里可以结合使用canal(阿里的一款开源框架),通过该框架可以对MySQL的binlog进行订阅,而canal正是模仿了mysql的slave数据库的备份请求,使得Redis的数据更新达到了相同的效果。

    当然,这里的消息推送工具你也可以采用别的第三方:kafka、rabbitMQ等来实现推送更新Redis。

    以上就是Redis和MySQL数据一致性详解。

redis 的过期策略都有哪些?内存淘汰机制都有哪些?手写一下 LRU 代码实现?

参考Redis过期策略

上一篇:Android导入依赖appcompat-v7报错


下一篇:Java基础break、continue语句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