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WinPE的方法,不使用任何第三方启动文件 

[复制链接]


FbinstTool是一款制作可启动U盘的工具,它的优点是把启动文件放在隐藏分区中(不是量产),在资源管理器中无法看到,其余的部分可以 可以格式化成各种格式,当作普通U盘使用,即使是相机的SD卡也可以正常拍照。而且制作过程是可逆的,可以方便地还原成普通U盘。


网上关于FbinstTool的教程很多,但是很多只适用于一些专门为FbinstTool制做的fba包,或者要用特定的启动文件,特定的PE,未必是你想要的,而且还要去下载那些额外的文件,很麻烦。

本文介绍的是使用FbinstTool把可启动的ISO格式的PE(也可以是其它可启动的ISO)制作成可启动U盘,方法很简单,而且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启动文件,可以制作多个ISO启动。

winPE一般指可以安装在U盘或光盘(也可以安装在硬盘)上的微型windows系统,提供基本的系统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维护,尤其是全新安装系统或原系统进不去的情况。 很多winpe是可启动的iso格式, 这里以小马pe为例。



FbinstTool1.606下载  http://bbs.wuyou.com/viewthread.php?tid=189221&extra=page%3D1 帖子里是分卷压缩的五个附件,全部下载之后解压其中的任意一个。

插入要制作的U盘,备份U盘中所有有用的文件,因为制作过程会清空所有文件。
运行FbinstTool,选择U盘(注意盘符和容量,以免选错),然后点击启动设置--格式化,勾选如图所示的三项,扩展分区的大小可以自定义,大小要能装得下你的文件。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格式化后如下图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文件列表处右键“导入文件”,找到要启动的ISO文件,导入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然后点击 工具--更新grldr--(ud)/grldr--获取版本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默认选择最新的,然后点更新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如果更新不了也可以下载这个附件然后手动导入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grldr (282.08 KB, 下载次数: 1290) 

点击“Grldr菜单”按钮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在“timeout”下面插入这几行代码,并且把timeout后面的0修改为5或者其他值,这个值是指等待几秒选择启动项,几秒过后就从默认项(第一项)启动。
title后面就是显示启动项的文字描述,可以随便写
map(ud)/ 后面的XMPE2012.ISO是你的ISO文件名
  1. title 启动小马PE2012

  2. map (ud)/XMPE2012.ISO (0xff)

  3. map --hook

  4. chainloader (0xff)

复制代码

然后按ctrl+s保存,或者右键保存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到此制作完成(有的人说最好再点击“数据管理”--“合并可用空间”)
点击Qemu测试按钮,可以模拟启动过程
第一项回车,或者等待5秒自动进入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启动中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windows启动失败,因为模拟器不能模拟这个版本的windows,模拟到这一步说明启动U盘已经可以正常启动了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在真实电脑上启动的效果(要把bios设置为从U盘启动)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如果有多个ISO需要启动,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把其他ISO导入,然后为每个ISO写一个启动项(上面的代码替换文件名和标题即可)

如果需要备份这次制作的内容,可以点击“数据管理”,备份UD到fba文件,导出文件,以后制作其它启动U盘只要在格式化的时候导入就可以了。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U盘或存储卡的其余部分可以格式化,如果是用于普通的数码相机,一般是格式化为FAT格式。    
FbinstTool最简单制作U盘启动ISO格式(金测) 

如果不再使用U盘启动,要把U盘还原为普通U盘,可以使用Diskgenius删除所有分区,然后重新格式化。






      本文转自rshare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1364952/197892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高性能Linux服务器构建实战》——2.3节配置Varnish


下一篇:再谈Linux修改应用程序获得root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