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永远像个boy,找到自己的光亮

愿你永远像个boy,找到自己的光亮

01

       看到这本书,实属一个意外,或许意外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走在街角看到了流泪的女子,比如穿梭闹市得见一位不曾知晓的明星,又比如惶惶终日不得的糖果不知谁早已放在了自己的口袋……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便有着某种共识,一男一女,黑白色的照片,有种复古或沧桑,但看看这两个人仿似又如在现代。女的腼腆害羞,扎着头巾,身上穿着白衬衫吊带裤,双手交织在一起,从表面看像一位虔诚的信仰者;而这位女孩旁边的男孩,更显得特别,他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头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脖子上系着一条丝巾,更为特别的是,他穿的内衬是网状镂空的,里面的肌肤隐隐可现。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目光紧紧地盯着前方。

       这个女孩叫帕蒂·史密斯,而这个男孩是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女孩是这本书的作者,而主人公是这位女孩与男孩。

       说来有一丝的奇遇,不知这个世间是否真的有缘分或者说命中注定,臭味相投的人总是很容易的聚首到一起。帕蒂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罗伯特渴望成为一名画家。1967年,他们在布鲁克林偶遇,她是离家流浪的女孩,他是荒废学业的男孩,他们都是不安定的社会因子,讨厌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厌倦父母既定的人生轨迹。他们渴望远方,他们渴望心中浪漫主义的随想,他们只想成为时代里最出众的艺术家。

       1969年,他们在当时名人荟萃的切尔西酒店蜗居,她是爱写诗的书店店员,他是爱画画的午夜牛郎,他们相互陪伴,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很快乐与满足;1971年,帕蒂在摇滚乐中越陷越深,罗伯特终于寻找到了毕生的方向,他在前卫摄影中逐渐发现自我;1973年,在CBGB(一个充满传奇的摇滚俱乐部)舞台,在摄影暗房,他们于不同的领域各自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1989年,帕蒂已成一代朋克摇滚女王,而这时候的罗伯特却因艾滋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这本书看似自传的书,实则只是为了记住逝去的那个人,而那个人无疑就是罗伯特,一个敢爱敢恨,有时候不计后果的罗伯特。

       有时候看到帕蒂与罗伯特的人生观,你会在当下觉得,这个世间竟然有诸如此类的人,放浪不羁却又充满理想,生活困苦却又理想主义,大概这本书之所以令许多人动容,不仅因为帕蒂的文字极具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已很难再回到那个时代,回到那个青春的时代,回到那个梦升起又落下之后又升起的地方。

02

       帕蒂与罗伯特相互依偎着,他们明白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只要两个人的心思在一条路上,即使再大的困难都会被克服,他们相信有许多东西是比温饱、安逸的住宿更宝贵的东西。

       于是,1969年,当他们在切尔西酒店驻扎下来,就迅速融入到了那个赫赫有名也声名狼藉者的团体——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千奇百怪各色族群。那是一个意识格外敏锐的时代,诗歌、摇滚、美术和性政治的世界,相互碰撞、爆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个孩子般的青年立下了相濡以沫的约定,要在艺术的殿堂里实现自我,要在俗流的世界中,找寻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他们为“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活”。罗伯特弥留之际,想到的一定是帕蒂,一定是曾与她在纽约街头一前一后嬉戏的美好情景,还有他的画,他的艺术装置设计,还有他终生最大成就的摄影。

       当初他们的生活混乱而浪漫,他们献身创作,被共同的梦想所推动,在那段如饥似渴的年月里彼此激励、相互扶持。当两个人在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向上的时候,罗伯特发现自己爱上了男人,原来自己是同性恋性向,他并没有隐瞒,两个人几经挣扎过后选择坦诚相待,这种爱到何种地步才会演绎的不那么的悲伤。罗伯特尽情释放着自己,在艺术上不断的取得成绩,最终成为了名满天下的摄影大师。帕蒂这位诗人,因为一次意外走向了摇滚之路,并且最终成为了“朋克之母”。

       他们一路陪伴,从无到有,渐渐实现了彼此当初的约定。或许如若不是罗伯特的意外“发现”,他们可以相互陪伴一辈子,至少永远在彼此的身边。

       青春总是短暂的,陪伴你的人也或许早已不见,当我们某一天回首,你或许会惊叹于,那个昨天陪你一起的人,如今在哪里,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了。

       然而,值得帕蒂与罗伯特庆幸的是,他们一直相濡以沫,保持着联系,从当初的情侣变成了最珍贵的朋友,而这种朋友在彼此的世界里都是唯一。当罗伯特被审判为艾滋病时,当帕蒂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候,她说“我呆若木鸡,本能的把手抚在肚子上,哭了起来”,我知道这种哭或许并是因为生命,而是两个人一路走来的彼此相携,彼此信任,害怕某一天的土崩瓦解。

       每个人都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包括帕蒂与罗伯特,从当初两个人的困苦到各自的功成名就,只是最后疾病夺去了罗伯特,在之后的岁月里,帕蒂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写就了这本书,《Just Kids》,中文翻译的版本为《只是孩子》。帕蒂可能觉得,她与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罗伯特,一直都只是孩子,在心底永远是那么的热爱美,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彼此。

03

       初读这本书,真的如书名一样,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主人公放浪不羁,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理想,想成为那种酷酷的艺术家,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读完以后,你或许并不会为罗伯特的逝世而惋惜,你可能有的只有悲伤,或许还有几分的羡慕,他的生活是那么的精彩,是那么富有传奇,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如痴如醉,就好像从不知自己处在人世之间。而帕蒂呢?亦如此。

       很多年以后,那年的切尔西酒店早已变了模样,用于摄影的相机也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只是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我们依旧是孩子,我们依旧青春洋溢,一群人杯盏交错,谈笑风生。似乎身影当中,还时不时的闪现,帕蒂与罗伯特相拥而待的身影,他们腼腆的笑,真不像他们果敢的内心。

04

       其实不管我们如何的长大,有时候只是孩子。

       新搬来的地方,时常看到一位中年人,其实我并不清晰他的年龄,有时候他坐在那里,似乎是门卫,但又有点不同与其它的门卫。他剃着光头,衰老的肌肤一层层的皱纹,似乎还泛着油光,身上还有着纹身。大概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觉得他很像港片当中经常看到的黑社会,一派杀气,很难让人靠近的样子。

       路过他无数次,却没有打过招呼,有一次再看到他的时候,我主动与他问好,他刚开始似乎一惊,但当他确认是在与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严肃的面部表情立马像开了花一样,眉开眼笑,还友好的也问我好。我一直记得,他面部表情的变化,之前一直呆若死灰,但那一刻,又突然像一朵烟花绽放,像个孩子一样,腼腆的笑。

       愿你永远像个孩子,在凡尘俗世,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上一篇:django中form表单的提交:


下一篇:“护网”行动安全防守工作指南 - 文章转自Ill BOY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