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oracle官方建议当表的大小大于2GB的时候就使用分区表进行管理,分区表相对于小的表管理和性能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本文档暂时不介绍具体的优势,主要介绍几种普通表转换成分区表的方法;

【方法概述】oracle官方给了以下四种操作的方法:
A) Export/import method(导入导出)
B) Insert with a subquery method(插入子查询的方法)
C) Partition exchange method(交换分区法)
D) DBMS_REDEFINITION(在线重定义)

这些方法的思路都是创建一个新的分区表,然后把旧表的数据转移到新表上面,接着转移相应的依赖关系,最后进行表的重命名,把新表和旧表rename。
其中A、B、C这三种方法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使用,本文档不做详细的介绍,本文档主要介绍D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普遍在进行普通表转换成分区表的方法。

【在线重定义进行分区表的操作】整个操作的思路如下,以SCOTT下的EMP表为例

  1. 先确认下表能不能进行分区
    基于主键的确认

BEGIN
DBMS_REDEFINITION.CAN_REDEF_TABLE('SOCTT','EMP',DBMS_REDEFINITION.CONS_USE_PK);
END;
/
PL/SQL proced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显示的是没有问题的

2.进行临时表的创建,以DEPTNO作为分区的选项
CREATE TABLE SCOTT.EMP_1
(
EMPNONUMBER(4),
ENAMEVARCHAR2(10 BYTE),
JOBVARCHAR2(9 BYTE),
MGRNUMBER(4),
HIREDATEDATE,
SALNUMBER(7,2),
COMMNUMBER(7,2),
DEPTNONUMBER(2)
)
PARTITION BY RANGE (DEPTNO)
(
PARTITION EMP_A1 VALUES LESS THAN (20),
PARTITION EMP_A2 VALUES LESS THAN (30),
PARTITION EMP_A3 VALUES LESS THAN (40),
PARTITION EMP_A4 VALUES LESS THAN (50),
PARTITION EMP_A5 VALUES LESS THAN (60)

  )

3.开始执行数据的迁移
EXEC DBMS_REDEFINITION.START_REDEF_TABLE('SCOTT', 'EMP', 'EMP_1');

4.如果表的数据很多,3步的时候可能会很长,这期间系统可能会继续对表EMP进行写入或者更新数据,那么可以执行以下的语句,这样在执行最后一步的时候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锁定(该过程可选可不选)
BEGIN
DBMS_REDEFINITION.SYNC_INTERIM_TABLE('SCOTT', 'EMP', 'EMP_1');
END;
/

5.进行权限对象的迁移
DECLARE
num_errors PLS_INTEGER;
BEGIN
DBMS_REDEFINITION.COPY_TABLE_DEPENDENTS('SCOTT', 'EMP','EMP_1',
DBMS_REDEFINITION.CONS_ORIG_PARAMS, TRUE, TRUE, TRUE, TRUE, num_errors);
END;
/

6.查询相关错误,在操作之前先检查,查询DBA_REDEFINITION_ERRORS试图查询错误:
select object_name, base_table_name, ddl_txt from DBA_REDEFINITION_ERRORS;

7.结束整个重定义
BEGIN
DBMS_REDEFINITION.FINISH_REDEF_TABLE('scott', 'emp', 'emp_1');
END;
/

【总结】做过一个大小2.3GB,总行数360万行的表,整个过程大概花了56秒的时间,整个过程还是相当快的。建议具体的生产环境的执行需要经过严格测试后执行,测试的过程中大概就能知道整个过程的执行时间长度。

另如果再执行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可以通过以下语句结束整个过程:
BEGIN
DBMS_REDEFINITION.ABORT_REDEF_TABLE(uname => 'SCOTT',
orig_table => 'EMP',
int_table => 'EMP_1'
);
END;

上一篇:C#-之属性(2)


下一篇:c语言程序的存储区域与const关键字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