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STM32F103系列芯片的地址映射和寄存器映射原理
1.寄存器
-
寄存器是*处理器内的组成部分。 寄存器是有限存贮容量的高速存贮部件,它们可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地址。
-
简单来说,寄存器就是存放东西的一个空间器物。寄存器可能存放的是指令、数据或地址。
-
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将寄存器分为基本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两大类。基本寄存器只能并行送入数据,也只能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在移位脉冲作用下依次逐位右移或左移,数据既可以并行输入、并行输出,也可以串行输入、串行输出,还可以并行输入、串行输出,或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十分灵活,用途也很广。
-
存放数据的寄存器是最好理解的,如果你需要读取一个数据,直接到这个寄存器所在的地方来问问他,数据是多少就行了。问寄存器这个动作,叫做访问寄存器。不同的数据会存放在不同的寄存器,例如引脚PA2与PB8的高低电平数据(1或0)肯定放在不同的寄存器里,那么怎么区分不同的寄存器呢?通过地址,不同的寄存器有不同的地址,就像老张行李寄存处在101号店铺,老王行李寄存处在258号店铺。
-
指令、地址寄存器与数据寄存器类似,里边存放的都是0和1,毕竟单片机也只认识机器码,机器码都是0或1,只是特别的规定下,数据寄存器里面存放的0和1表示数据,指令寄存器里存放的表示指令。
2.地址映射和寄存器映射原理
-
地址映射:由百度词条可知为了保证CPU执行指令时可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运行时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
寄存器映射:在存储器的区域单元中,每一个单元对应不同的功能,当我们控制这些单元时就可以驱动外设工作。我们可以找到每个单元的起始地址,然后通过 C 语言指针的操作方式来访问这些单元,如果每次都是通过这种地址的方式来访问,不仅不好记忆还容易出错,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单元功能的不同,以功能为名给这个内存单元取一个别名,这个别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寄存器,这个给已经分配好地址的有特定功能的内存单元取别名的过程就叫寄存器映射。
二、GPIO端口的初始化
1.GPIO简介
GPIO(英语: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的简称,功能类似8051的P0—P3,其接脚可以供使用者由程控*使用,PIN脚依现实考量可作为通用输入(GPI)或通用输出(GPO)或通用输入与输出(GPIO),如当clk generator, chip select等。
既然一个引脚可以用于输入、输出或其他特殊功能,那么一定有寄存器用来选择这些功能。对于输入,一定可以通过读取某个寄存器来确定引脚电位的高低;对于输出,一定可以通过写入某个寄存器来让这个引脚输出高电位或者低电位;对于其他特殊功能,则有另外的寄存器来控制它们。
2.GPIO输入、输出模式及说明
2.1浮空输入模式
外部的电平信号通过左边编号1的I/O端口进入MCU,经过编号2的施密特触发器的整形送入编号3的“输入数据寄存器”,在“输入数据寄存器”的另一端(编号4),CPU可以随时读出I/O端口的电平状态。
2.2 输入上拉模式
输入上拉模式;与前面的浮空输入模式相比,仅仅是在数据通道上部,接入了一个上拉电阻,同样,CPU可以随时在“输入数据寄存器”的另一端,读出I/O端口的电平状态。
2.3输入下拉模式
输入下拉模式;数据通道的下部,接入了一个下拉电阻。
2.4模拟输入模式
模拟输入模式;信号从左边编号1的端口进入,从右边编号2的一端直接进入ADC模块。这里我们看到所有的上拉、下拉电阻和施密特触发器,均处于断开状态,因此“输入数据寄存器”将不能反映端口上的电平状态,也就是说,模拟输入配置下,CPU不能在“输入数据寄存器”上读到有效的数据。
2.5开漏输出模式
开漏输出模式;当CPU在左边的编号1端通过位设置/清除寄存器,或输出数据寄存器写入数据后,该数据位将通过编号2的输出控制电路传送到编号4的I/O端口,如果CPU写入的是逻辑“1”,则编号3的N-MOS管将处于关闭状态,此时I/O端口的电平将由外部的上拉电阻决定,如果CPU写入的是逻辑“0”,则编号3的N-MOS管将处于开启状态,此时I/O端口的电平被编号3的N-MOS管拉到了VSS的零电位。在图的上半部,施密特触发器处于开启状态,这意味着CPU可以在“输入数据寄存器”的另一端,随时监控I/O端口的状态;通过这个特性,还实现了虚拟的I/O端口双向通信:只要CPU输出逻辑“1”,由于编号3的N-MOS管处于关闭状态,I/O端口的电平将完全由外部电路决定,因此,CPU可以在“输入数据寄存器”读到外部电路的信号,而不是它自己输出的逻辑“1”。
2.6开漏复用输出模式
开漏复用输出模式;与开漏输出模式的配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编号2的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与复用功能的输出端相连,此时输出数据寄存器被从输出通道断开了。同样,CPU可以从“输入数据寄存器”读到外部电路的信号。
2.7推挽输出模式
推免输出模式;在开漏输出模式的基础上,推挽输出模式仅仅是在编号2的输出控制电路之后,增加了一个P-MOS管。当输出逻辑“1”时,编号3处的P-MOS管导通,而下方的N-MOS管截止,达到输出高电平的目的。当输出逻辑“0”时,编号3处的P-MOS管截止,而下方的N-MOS管导通,达到输出低电平的目的。在这个模式下,CPU仍然可以从“输入数据寄存器”读到外部电路的信号。
2.8推挽复用输出模式
推挽复用输出模式,同样的道理,编号2的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与复用功能的输出端相连,此时输出数据寄存器被从输出通道断开了。
3.GPIO初始化步骤
- 使能GPIOx口的时钟。
- 指明GPIOx口的哪一位,这一位的速度大小以及模式。
- 调用GPIOx初始化函数进行初始化。
- 调用GPIO-SetBits函数,进行相应位的置位。
4.实例
- 单个GPIO端口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第一步:使能GPIOA的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第二步:设置GPIOA参数:输出OR输入,工作模式,端口翻转速率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GPIO_Pin_6| GPIO_Pin_7| GPIO_Pin_8; //设定要操作的管脚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设置为推挽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 IO口速度为50MHz
第三步:调用GPIOA口初始化函数,进行初始化。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根据设定参数初始化GPIOA
第四步:调用GPIO-SetBits函数,进行相应为的置位。
GPIO_SetBits(GPIOA,GPIO_Pin_0); //输出高
- 多个GPIO端口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第一步:使能GPIOA,GPIOE的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E, ENABLE);
第二步:设置GPIOA,GPIOE参数:输出OR输入,工作模式,端口翻转速率
第三步:调用GPIOA口初始化函数,进行初始化。
第四步:调用GPIO-SetBits函数,进行相应为的置位。
把第二、三、四步合并分别设置GPIOA和GPIOE
先设置GPIOA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4; // 第四个口,PA4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设置为推挽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 IO口速度为50MHz
GPIO_Init(GPIOA,&GPIO-InitST); //根据设定参数初始化GPIOA
GPIO_SetBits(GPIOA,GPIO_Pin_4); //输出高
再设置GPIO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3; // 第三个口,PE3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设置为推挽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 IO口速度为50MHz
GPIO_Init(GPIOE,&GPIO-InitST); //根据设定参数初始化GPIOE
GPIO_SetBits(GPIOE,GPIO_Pin_3); //输出高
参考:https://www.zhihu.com/topic/20078322/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