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 是 Java 的一种远程方法调用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基于 Java 对象的通讯方式。EhCache 从 1.2 版本开始就支持 RMI 方式的缓存集群。在集群环境中 EhCache 所有缓存对象的键和值都必须是可序列化的,也就是必须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这点在其它集群方式下也是需要遵守的。
采用 RMI 集群模式时,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对等关系,并不存在主节点或者从节点的概念,因此节点间必须有一个机制能够互相认识对方,必须知道其它节点的信息,包括主机地址、端口号等。EhCache 提供两种节点的发现方式:手工配置和自动发现。手工配置方式要求在每个节点中配置其它所有节点的连接信息,一旦集群中的节点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缓存进行重新配置。
由于 RMI 是 Java 中内置支持的技术,因此使用 RMI 集群模式时,无需引入其它的 Jar 包,EhCache 本身就带有支持 RMI 集群的功能。使用 RMI 集群模式需要在 ehcache.xml 配置文件中定义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节点。假设集群中有两个节点,分别对应的 RMI 绑定信息是: 节点 1 192.168.0.11 4567 /oschina_cache 节点 2 192.168.0.12 4567 /oschina_cache 节点 3 192.168.0.13 4567 /oschina_cache
那么对应的手工配置信息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hostName=localhost,
port=4567,
socketTimeoutMillis=2000,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192.168.0.12:4567/oschina_cache|//192.168.0.13:4567/oschina_cache"
/>
其它节点配置类似,只需把 rmiUrls 中的两个 IP 地址换成另外两个节点对应的 IP 地址即可。
接下来在需要进行缓存数据复制的区域(Region)上配置如下即可:
<cache name="sampleCache2"
maxElementsInMemory="1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00"
timeToLiveSeconds="100"
overflowToDisk="false">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properties="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
</cache>
具体每个参数代表的意义请参考 EhCache 的手册,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EhCache 的 RMI 集群模式还有另外一种节点发现方式,就是通过多播( multicast )来维护集群中的所有有效节点。这也是最为简单而且灵活的方式,与手工模式不同的是,每个节点上的配置信息都相同,大大方便了节点的部署,避免人为的错漏出现。 在上述三个节点的例子中,配置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peerDiscovery=automatic, multicastGroupAddress=230.0.0.1,
multicastGroupPort=4446, timeToLive=32"
/>
其中需要指定节点发现模式 peerDiscovery 值为 automatic 自动;同时组播地址可以指定 D 类 IP 地址空间,范围从 224.0.1.0 到 238.255.255.255 中的任何一个地址。